国外物价便宜,那我们为什么不增加进口?从猪肉价格说起

以前雷军怎么说的来着?风来了猪都能上天!

从10月份以来,风真的来了,虽然我们没看到猪上天,但是猪肉的价格可是结结实实的上天了!之前我从宏观经济角度写的一篇文章《央行逆周期调节效果显著,经济触底反弹态势形成了吗?》中曾经提到过:10月份CPI同比增长3.8%,较上月增长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这种增长超过了市场预期。

10月猪肉价格同比增长101.3%,这种增长带动食品CPI同比增长15.5%,肉、禽等食品受猪肉价格上涨影响也相继上涨,受食品项CPI上涨,国内CPI整体上涨。看看,猪作为带头大哥,不仅自己积极要求进步一飞冲天,还致富不忘乡亲,带动了整个食品价格乃至国内整体的CPI一路上涨。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如今12月了猪肉怎么样了?全国的数据没敢去看,就以笔者居住的北京海淀区为例,昨天刚刚从华宇7fresh带回来的尝鲜价,五花肉32元/500g。

国外物价便宜,那我们为什么不增加进口?从猪肉价格说起


你有多久没吃过猪肉了?香肠还灌不灌?你让粉条怎么想?腌好的梅菜和谁扣?网上的段子不多提了,今天来办公室做客的一位大姐提起猪肉哀叹:“我现在不吃猪肉了,改吃虾了,过去舍不得吃,现在虾比猪肉便宜。”照这个趋势跑下去,很多人恐怕不再奢望吃猪肉,只求看猪跑了。

看着菜篮子里逐渐跃升为奢侈品的猪肉,让我想起了15年前在圣彼得堡求学时候的一段经历:那会我住的留学生宿舍和学校有2站地铁的距离,在离我宿舍最近的地铁站旁边有一家肉铺,每天都会出售当天分割好的猪肉。老外卖猪肉没有五花肉的概念,也不卖猪内脏(据说直接做狗粮了)猪血豆腐啥的更是一概没有,那会不挣钱,生活费有限,所以舍不得顿顿买猪里脊肉、猪肘子肉。店老板每天会出售一只猪头,一分为二,我时不时的会花上17卢布买半个猪头回宿舍做卤猪头肉,按照当时的价格,约合人民3块2不到。你没看错啊,3块2人民币不到的价格,不按重量,直接半个猪头,连猪舌头猪脑子一起就拿下了,虽然也知道当地人都不吃这类东西,但还是觉得特别便宜。

国外物价便宜,那我们为什么不增加进口?从猪肉价格说起


同样待遇的还有我们常吃的鸡爪子,50卢布一麻袋……不到10人民。回国之后工作关系时有接触到一些产业方面的数据,2019年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今年进口的肉类超600万吨,其中猪肉和诸如猪内脏、猪耳朵、口条这类肉副产品约占300万吨,而鸡爪每年进口量约30万吨左右。而根据农村农业部公布的数据,上半年猪肉进口量81.9万吨,创历史新高。

如果你懂得价值规律,那么应该会知道一个基本的供求关系:进口增加了,供应量就大了,价格就会下跌。但是为什么我们进口了这么多猪肉,价格不降反升?原因是我们每年消费的猪肉更多,高达5200吨!在5200吨猪肉这么庞大的消费体量面前,无论是81.9万吨还是300万吨都显得十分的无力。我从某个渠道查询了关于猪蹄的进口价格,欧洲发往中国的猪蹄到岸价约10元/kg,但是对比北京几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均价超过40。说完猪肉我们再来提一下鸡爪,美国人每年吃掉90万吨鸡,但是美国人却不吃鸡爪,所以这些鸡爪大部分销往中国。从美国舶来的鸡爪,如果是走私的,每吨只需要4000元,合法清关的鸡爪价格再6~7000之间一吨,最近由于二师兄带头领跑,鸡爪的进口价格也上涨到了12000一吨,但是国内的采购价却是20000一吨。既然进口的肉制品如此便宜,而国内的猪肉又这么的贵,我们大量进口不久可以抑制猪肉和其它食品价格的上涨了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容我先来说一下猪肉上涨的原因,然后再讲几个故事。

国外物价便宜,那我们为什么不增加进口?从猪肉价格说起


说起这轮猪肉价格的上涨,主要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天灾人祸。之前养猪业在南方还是很普遍的,但是从2013年死猪顺江而下导致网箱养鱼大量死亡的事件发生之后,为了平息舆论和保护环境,很多养猪企业将生猪的养殖基地迁往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这种迁移并不是单纯的把一部分猪栏迁往北方,二是把养殖、饲料、屠宰、加工一整条产业链完整的迁移了过去。这种一次性大规模的投入本身就会造成短期内的成本上升和价格上涨,而不巧的是今年南方非洲猪瘟又在南方爆发,出于防疫的需要,生猪甚至猪肉很难在各省之间流通,市面上供应不足又进一步推高了猪肉的价格,此乃天灾。而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让许多投机份子嗅到了机会,囤货居奇大肆炒作甚至散步谣言夸大非洲猪瘟的影响,进一步推高猪肉的价格,此为人祸。两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了今天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的结果。

那么大量进口猪肉投向市场平抑物价可以么?理论上当然可以,但实际上会有很严重的副作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邻国日本,在美国和日本的毛衣谈判中,开放日本的农产品市场一直是双方争论的焦点。从奥巴马时代的TPP到如今政府的美日经贸谈判,安、倍政府痛快的答应了对美追加600亿美元的投资,却任凭美国威逼利诱死扛不放日本农产品市场。日本农业占日本经济GDP的比重其实不大,只是日本的食品价格远高于世界市场均价。翻译成人话就是日本的农产品价格高,性价比低,全靠政府的市场保护,一旦放开了农产品市场,让美国货进来打破垄断搞竞争,日本农业整个产业都将受到重挫!农民失业事小,一旦本土农业完蛋,日本的粮食就得完全依赖进口,车子可以不开,衣服可以穿的破一点,但是饭不能不吃啊!一旦粮食完全依赖进口,那定价权就掌握在别人手里了,我一块牛肉想卖10块卖10块,想卖100卖100,反正本土企业都被打趴下了,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国外物价便宜,那我们为什么不增加进口?从猪肉价格说起


如果说日本的故事还仅仅存在于想象当中,那么中国的豆农在这个问题上就有着切身之痛。1996年是中国大豆种植业的转折点,因为从这一年起中国从大豆出口国变成了大豆进口国,1996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是111万吨。为什么当时在中国本身不缺大豆的情况下还要进口大豆呢?原因是便宜!美国一公顷土地年产大豆2.74吨,而中国一公顷土地年产大豆只有1.8吨,每公顷土地产量相差0.94吨;美国大豆的种植成本是每公顷102美元,而中国大豆的种植成本是每公顷1700元人民币,所以这些差异造成了美国大豆与中国大豆相比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所以当中国打开了大豆市场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1996年到2018年,在23年间中国的进口量翻了80倍,达到了惊人的8800万吨,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国本土的大豆种植业已经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另外一方面由于高度依赖进口,中国彻底失去了大豆的定价权,我们没有感觉到大豆的价格有多离谱的原因是,我们现在进口的大豆中有60%来自于南美,而南美大豆的种植成本比美国还低一半!而产业链之间的传导还不止于此,由于大豆产业的沦陷导致食用油产业跟着沦陷,我们常吃的鲁花、金龙鱼等品牌的食用油,背后都有美国公司的参股。

国外物价便宜,那我们为什么不增加进口?从猪肉价格说起


所以进口便宜一时爽,但是一直进口却无法一直爽,尤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粮食领域,怎能将产业链的主导拱手送于外人?这就是为什么宁可一时物价上涨,也不可能全面进口的理由。前一阵子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关于拉美水资源的问题。其中一节提到,拉美很多国家的水资源私有化之后,生水资源被诸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达能、雀巢、Veolia、Suez、RWE等跨国公司垄断,这些公司为了经济利益不断的鼓吹水资源私有化:吃水不是人权,而是人的需要,人的需要属于市场范畴,应该由私营企业来满足。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在拉美垄断了水源,然后以成本价1000倍以上的价格来售卖。粮食和水一样,也是人的需要,而且是刚性的需求,如果我们图一时的便宜引狼入室,摧毁了我们自己的粮食产业链,那么拉美的今天可能就会是我们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猪肉   便宜   价格   进口量   拉美   日本   美国   水资源   产业链   大豆   中国   物价   粮食   成本   国外   原因   食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