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一幕:日美掏钱买单企业撤出中国。随便到哪儿,离开中国就好

Hello,大家好,欢迎关注天阅财经观察,每天8分钟,财经微扫盲。关注天阅财经观察,乐享每日财经信息。

这两天日本宣布启动“改革供应链”的计划,计划用2200亿日元,资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回日本;用235亿日元,资助从中国转到其他国家。注意,这项计划的关键不是撤回到日本。而是随便撤到哪里都行。只要撤出中国就补贴。瞬间感到什么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都已经喂了狗。

几乎同时,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建议,政府承担企业从中国撤回美国的全部成本,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装修等等,100%报销。

为什么美日政府会希望企业撤离中国?在华投资的美日企业会怎么做?如果这些企业真的撤离了中国,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逆全球化和去中国化的浪潮是否会就此来临?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依然强调,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态度。如果站在美国总统,或者是美国的政府研究机构的立场上看,强烈唱衰中国一点也不奇怪,为什么?美国的诉求是:在资本方面,哄着资本流出亚洲,涌入美国,以拉升美国股市和债市;在企业层面,引导制造业回归美国,提振本国投资、就业率、非农数据、以及最重要的,选举中的支持率。所以对于美国的御用智库来说,逆全球化和去中国化会不会真的来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实现了,美国将会再次伟大,世界上的美元将会再次涌入美国,美国的股票、债券将会再次变得值钱,总统的支持率将会毫无疑问的攀升,美国的的全球霸权将会再次稳固,这是美利坚民族之幸。

所以在我们的视听被政客的演讲和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轰炸过后。让我们一起换个观察角度,从产业链上的实际决策者— 跨国企业的立场出发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与美国政客和智囊们的观点相反,这次危机其实会减缓贸易战以来产业链的搬迁趋势。有两个原因:

一,搬迁意味着新投资,虽然政府出面拍胸脯说给兜底,但是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大环境之下,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风险厌恶无处不在,没有人愿意冒险加大投资。经此一役,欧美经济估需要时间来恢复,拉美、东欧、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发展的时间不长,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在跨国企业的眼中,在疫情、汇率、债务的组合攻击之下,很有可能刚刚出舱,就已落地成盒。所以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现金、减少投资,而非扩大投资。根据摩根的调研报告,原本一些打算在中国以外地区投资设厂,或者在本国加大自动化投入的企业,纷纷延期或取消了计划。

二,以TMT产业链为例,全球龙头企业几乎都认为,中国复工展现的管理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它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优势:在封城之后仅仅两个月内,疫情受控,生产能力满血复活,不论是红黄绿码技术应用,还是体温、口罩、食堂隔断 等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国民的配合度,都远胜于其他潜在搬迁目的地。如东南亚,后者目前正经历更坎坷的生产停摆和供应脱节。

至于疫情之后的世界,大家当前都是揣测,但有一点在对跨国企业调研结果中较为明显:疫情促使下一阶段的产业更重视数字基建,云服务、物联网、远程服务等。中国恰巧正在5G、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数字基建上加速,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带来的优势会被进一步加强。

绝大部分企业,在设厂的时候,考虑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个靠近”。第一个“靠近”叫靠近劳动力,第二个“靠近”叫靠近市场。但是无论哪个靠近,最终靠近的都是节省成本。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中国制造。改革开发以来,40年的时间里,中国靠着三个“比较优势”,逐渐将全球制造业吸引到中国。

第一个比较优势,叫做“劳动力成本”。

中国在计划生育政策之前,曾经学习苏联实行过鼓励生育政策。大量的人口,配合城镇化进程,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海量的便宜劳动力。彼时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可以傲视全球。我们用特斯拉举个例子。去年6月,特斯拉的股价创历史最低,眼瞅混不下去了,火线宣布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启用,一下子给特斯拉解决了两个问题,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销量激增。特斯拉的股价这才开始逆势上涨。为什么资本市场如此看好特斯拉在上海办厂呢?答案是成本低,比北美低了65%!成本低,大幅降低了特斯拉整车的价格,同时也有力的保障了特斯拉的利润率,你说资本市场怎么可能不对此作出反应?

第二个比较优势,是工厂无人化之后的比较优势,叫做“供应链网络”。

当全球制造业,因为成本优势而汇集中国后,这些企业逐渐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彼此勾连、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一个小镇上能聚集3000家手机配件企业,攒台手机这种事儿,镇上走一圈就完成,这种效率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干掉先发国家竞争对手,输出全球42%的产量。你看苹果的库克,任凭政府威逼利诱,就是不愿意把手机的生产环节搬出中国,也是这个原因。比如一个新的手机被设计出来了,一打听,全球只有中国能在一个地方把这所有的模块全搞定。工程师拿着设计到深圳华强北一招呼,立刻出现几十拨人,提供各种零配件、模块,集成方案。这之后在家里只要发订单就行,中国这边给你做好装箱,送到你指定的任何地方。如果其中一个厂子,比如生产芯片的那个厂子,响应了美国的号召,搬回美国去了,会怎么样呢?供应链上其他部件在中国本地能搞定,只有你这个芯片需要远渡重洋送过来。好,你的金主爸爸马上就会亲切的问你:“亲,要涨价么?周期需要延长么?”芯片上游供货商如都在亚洲,于是你得先把上游产品送到美国,然后加工完再拉回亚洲集成。你的成本怎么可能不增加,你的周期怎么可能不拉长?

可是”如果你给出否定的答案,那么意味着你的成本将会直线上升,而如果你给出肯定的答案,则意味着着你很快就会失去金主爸爸了……

在市场上成本高,就意味着你死定了,很快你就会被替代掉。一个产业80%的相关部件都在一个地方,剩下的20%如果不搬过来,很快他的市场份额就会被别人接管。企业是依赖上下游的,这也是为啥会有“产业群”的说法。为啥程序猿愿意来北京上海,因为这边就算你失业了,也能很快再找一份工作。企业也一样,也需要招工,需要动态调整上下游,如果你离产业集群太远,就很难实现。

但是,这个优势想要成立,也有个前提:信任不是问题时,效率才是第一考虑因素。今天的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供应链网络”优势依然强大。可是,在中国依然有效率优势时,日本和美国开始公开鼓励本国企业撤离中国。为什么?因为,大国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是什么导致了信任危机。但是这个信任危机,将把本已脆弱的“全球化”,推向比疫情更深的泥潭。国际交易一旦锐减,各国闭门生产,整个人类的财富将会因为低效而锐减。.外企撤离中国,一定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会深深伤害日本经济。还会伤害美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谁也不会从中获得好处。问题是,这些外企,会听日本或者美国政府的吗?

我觉得,大部分不会。这里就要提到中国的第三个比较优势,靠近市场。商业的本质,是交易。外企也一样,他们为啥来中国?肯定不是为了致力于改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他们来中国是赚钱来了。只要有钱赚,资本根本不管你是谁。更不会因为敌视你就不跟你做买卖,如果真的有人这么想,那一定是图样图森破。中国有14亿人口,巨大的市场,不仅能生产,还能消费,而且随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消费能力还在不断的增长。汽车巨头大众28%的利润在中国;苹果20%的利润在中国,中国的利润跟整个欧洲差不多,是日本的两倍。

特斯拉在美国一直是小众玩具,但是自从进入中国后,销量激增,尽管北美市场销量在下降,但单是第三季度在中国就增加了64%的销量,不仅满血复活了,而且活蹦乱跳。现在中国市场是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所以你看完库克的反应,你再去问问马斯克,你愿意把工厂搬离中国么?闹呢!

制造业大规模回美国是不可能的事。美国现在只有两千万制造业相关人员,不足以支撑如同中国这般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如果全靠美国人自己生产,想也不用想会迎来一波涨价,最后依旧没有竞争力。可能有人要问,如果美国给补贴呢?

这倒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但是你看郭台铭3年前为了美国承诺的300亿美元补贴,去美国建厂了。三年过去了,征地都没征完。如果这些在华企业回到美国后一直不赚钱,政府一直给补贴,那补贴的钱哪来?靠华尔街的垃圾债券?还是靠美联储量化宽松?

所以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进程。逆全球化,只是短暂的波澜。在疫情之下,全球的价值观冲突,非常激烈。外企真的撤离,中国不会赢;其他人,都会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不妥协、不屈从,坚决捍卫自己的利益;也有足够的智慧,建立跨价值观的信任,求同存异,携手抗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库克   日美   中国   特斯拉   企业   销量   日本   美国   疫情   外企   滑稽   买单   劳动力   制造业   随便   成本   优势   政府   全球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