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人民获得感不断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新时代

众所周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之后,六年多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千方百计推进京津冀协同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三地全面落实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51%。三地还专门联合组建了永定河流域治理投资公司、建立密云水库上游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张家口首都水源功能涵养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涉及的北京任务。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形成了“双枢纽”格局。“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京张铁路开通运营,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逐步扩大。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消除,公路交通更加便捷通畅。六年来,一批产业协作标志性项目开花结果,总投资74亿元的沧州现代四工厂、总投资18亿元的新乐三元工业园等项目相继投产,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笔者以为,三地人民获得感不断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新时代。


三地人民获得感不断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新时代


众所周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按照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须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把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将雄安新区和北京发展“一体谋划、统筹考虑”,做到了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北京就支持什么。去年以来,北京支持雄安新区开局起步工作取得新进展,“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共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京雄城际铁路北京段开通运营,直连直通的交通体系加快构建。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京津冀三地紧密联动、高效协同,“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应”日渐显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今日成为京津冀向海而兴的航道。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中转站”,天津港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仅2020年,天津港集团就开通了9条内外贸新航线。北京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加快共建,目前已运营阿里张北云联数据中心、阿里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等5个项目;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首钢京唐二期一步工程、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中恒复印材料、京能集团鑫华源智能停车制造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庙滩榕泰云谷数据中心等项目也正在建设中,签约项目达18个,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六年多来,一批批产业协作标志性项目开花结果,实现了三地的产业协同发展。


如今,北京人少了,常住人口自2017年首次负增长后连续3年保持负增长;产业更加高精尖,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近两位数增长;动能转换加速,2019年,实现新经济增加值12765.8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8年增长7.5%……这些变化,彰显了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实现了北京“两翼”齐飞,畅通了三地循环,成功实现了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加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永定河   张北   牛鼻子   空间结构   优势互补   阿里   天津   北京   数据中心   新区   首都   功能   产业   项目   城市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