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华:汽车对外开放是倒逼产业改革

近期的中德汽车相关产业上千亿的签约新闻刷屏,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这次签约只是中德汽车密切合作的冰山一角。德国出技术,中国出资本和市场,这个组合在这次签约中一目了然。美国的贸易战瞄准中国制造2025,就是赤裸裸反对大多数中国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这是贸易战下中国不可能妥协的民意基础。

朱伟华:汽车对外开放是倒逼产业改革

对汽车制造业而言,在中美贸易蜜月期,美国人为了遏制中国传统能源汽车发展而给出的锂电电动车馊主意,在中国群策群力的背景下竟然变成全民造车运动,这次中德牵手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未来2年我们有可能看到超预期的技术在中国大规模应用,这恐怕又是超出美国战略设想的结果。

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靠自己闭门造车想超越欧美日已经不现实,有选择地向欧洲开放,接下来看日本的表现,有选择地向日本开放,恐怕是大概率事件。在这一波汽车产业开放中,中国本土车企能抓住什么机会,这要看本土汽车企业家的战略能力,从产业政策看,一边倒偏向本土汽车企业已经不现实。接下来新的合资潮会让汽车产业竞争更激励,本土汽车产业的优胜劣汰将加快,这对产业而言是危也是机。

朱伟华:汽车对外开放是倒逼产业改革

就在中德签约之后,一汽、长安、东风在出行服务领域的战略合作对外公布,对外开放必须加快内部团结,否则跨国车企会通过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分化本土车企的资源优势。按照政府放管服的大趋势,接下来汽车产业究竟该怎么搞,那是企业家的事情,对政府而言,只对结果负责。什么是结果,那就是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如果本土车企解决不了,那就通过开放让跨国车企来帮助我们解决。不能为了让某些本土车企活下去,而牺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们在千人汽车保有量还达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就规模化常态化的限行限购,这就是牺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未来2年,中德汽车合作将深入开展。上一次汽车开放,我国基本都是拿来主义,这次我们强调要尊重知识产权,这意味着本土车企在承担行业责任方面得投入些精力,我们得加强行业标准建设,否则连什么是知识产权都不知道,那还怎么尊重?花钱买零部件并不丢人,丢人的是买了零部件,花了巨额领部件开发费,但还没有知识产权。如果在电动车领域我们继续单打独斗,闭门造车,每家都给德国企业缴纳巨额开发费,连最基础的零部件行业协同都做不到,那就是猪一般的二货在造车,消费者应当抵制这类猪一样的造车新势力!

朱伟华:汽车对外开放是倒逼产业改革

同样,在电动车应用方面,造车的时候根本不考虑售后,不考虑零售和出行应用,单纯模仿传统燃油车,不参与不支持行业协同,同样是猪一样的造车新势力,这样的企业如果不被市场淘汰,那就是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敌,必须被抛弃。

从本土产业的角度看,对外开放合资股比等措施确实会降低本土车企话语权——没能力没知识产权是客观事实。但眼下我国片面希望市场换技术已经跟不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寄希望于本土车企慢慢发展已经不现实。技术大变革确实存在不确定性,加快开放倒逼本土车企的优胜劣汰,加快产业变革,这对政府,对人民有利,对个别企业不利,但总体而言,我们没有选择。不变革,我们面对美国的战略战术绞杀,面对二手车、后市场过早成熟,面对电动车路径偏离,我们等于坐以待毙,唯有变革才有可能在历史大趋势下找到中国汽车产业的机会,期待中国本土车企意识到行业协同的价值,别再闭门造车,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放心态拥抱产业生态协同,这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开发费   中美   产业   闭门造车   汽车   美国   美好生活   对外开放   电动车   中国   零部件   汽车产业   本土   知识产权   需求   行业   科技   朱伟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