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书四百个小时,我却只想向你推荐这一本书

一年读书四百个小时,我却只想向你推荐这一本书

犹记得年初定目标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定了今年要读完五十本书。就在前几天,翻看自己读书记录的时候才发现,这个目标自己已经远远超出了。


今年我一共读完了55本书,一年阅读时长为475个小时。


同事小蓝让我评选出我读过最好的一本书,原本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在我细细思索一番后,发现还真有那么一本书,是我真正想安利你们去读的。


那便是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所写的《1984》


这本书,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70年后的今天,这本书依然值得我推荐给大家。


一年读书四百个小时,我却只想向你推荐这一本书


01

反乌托邦代表作——《1984》


《1984》和英国作家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


那什么是反乌托邦呢?


反乌托邦(dystopia)一词来源自乌托邦(utopia);它的希腊语前缀意指“坏的、不好的”。


而乌托邦的本意是“没有的好地方”,或者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称之为“空想的国家”。乌托邦社会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而反乌托邦题材,实质上就是在隐喻批评“乌托邦”社会是空想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一年读书四百个小时,我却只想向你推荐这一本书


反乌托邦题材一向以尖锐、批评、反讽而闻名。乔治·奥威尔的《1984》更是其中的代表作。


《1984》出版70年后的今天来看,世界也正变得越发的不确定性,民粹主义和各种极端思想的抬头,也让我们有必要再次来回顾这本书。


70年前乔治·奥威尔所著的《1984》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何在70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给我们以启发和深思?


乔治·奥威尔在书中假想了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世界。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


三个国家之间彼此战争不断,国家内部则实行高度集权,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一年读书四百个小时,我却只想向你推荐这一本书


而书中那句最广为流传的“老大哥在看着你!”,便是由此而来。


书中的主人公温斯顿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着篡改历史的工作。长期篡改历史,让温斯顿对该国的领袖“老大哥”产生了怀疑,从怀疑转变到反叛,最后被列为“思想犯”,又经过思想改造成为“思想纯洁者”的悲惨故事。


说到思想犯,我想起了另一部著作,片中的一段台词令我至今心有余悸难以忘怀:


一年读书四百个小时,我却只想向你推荐这一本书


“我们被教导要记住思想,而不是人,因为人可能失败,他可能被捕,他会被杀死,被遗忘,但四百年后,思想仍可改变世界。”


《1984》在今天读来,依然能够给我们以莫大的启发。它帮助我们在这个混乱无序的世界中寻找自我的意义,警惕一些思想,一些回潮,一些可能出现的东西。


02

乔治·奥威尔,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其实乔治·奥威尔之所以能够写出《1984》和《动物庄园》这两本著作,与他本人的经历也无法分开。


1903年,乔治·奥威尔出生于英属印度彭加尔省(孟加拉邦)摩坦赫利(莫蒂哈里)一个政府下级官员的家庭,父亲供职于印度总督府鸦片局,家境并不宽裕,奥威尔自称家庭属于“上层中产阶级偏下,即没有钱的中产家庭”。


但在1917年,14岁的乔治·奥威尔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奖学金,进入英国最有名的伊顿公学读书。毕业后的奥威尔加入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警察。


这段经历,让奥威尔深感殖民主义的卑劣和不堪。他对西方的殖民主义政策产生了反思;更进一步的认识了极权主义。


一年读书四百个小时,我却只想向你推荐这一本书


成年后的奥威尔曾去参加西班牙内战,回国因为被划到“左派”而被排挤。二战后,奥威尔在BBC参加从事反法西斯的宣传工作。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奥威尔切身感到法西斯的败坏和不堪,便以“希特勒”为原型,创造了《1984》这本书。


他在《1984》中这样写道:“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戳破了极权国家的一切谎言。


乔治·奥威尔的一生曲折不已,年纪47岁,便死于困扰多年的肺病。从早年间自己追寻的信仰,再到去反对这信仰,乔治·奥威尔用短短一生的时间,为我们树立了“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对乔治·奥威尔来说,没有什么是必须去坚守一生的,只有“正确的”事情才值得去坚守。


正如他背叛自己早年间的信仰一般,他只为自己的“良知”发声,为人民谋福。


一年读书四百个小时,我却只想向你推荐这一本书


乔治·奥威尔说:“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


在他看来,这样的“自由”,不要也罢。


整个世界的变幻是对应熵增的,我们所要去做的,就是抵抗熵增。从有序到无序,从不确定性到确定。


而这,便是你要读《1984》的理由。


一年读书四百个小时,我却只想向你推荐这一本书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点击【关注】,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个人成长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赫胥黎   乌托邦   乔治   殖民主义   大洋   老大哥   印度   英国   冷峻   良知   代表作   思想   小时   自由   国家   世界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