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新规出台,债市“瑟瑟发抖”?

昨日,监管对六家国有大行及其理财公司做出指导,进行两项重要安排:一是过渡期结束后(2021 年末),不得再存续或新发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二是除严格按照现行监管规定使用摊余成本计量外,理财产品(除现金管理产品)自2021年9月1日之后新增的直接和间接投资的资产,均应优先使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暂不允许对除未上市企业股权外的资产采用成本法估值。已适用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存量资产,应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整改。

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新规出台,债市“瑟瑟发抖”?

看了上面这段是不是有些懵?小编先给大家解释下两个名词的意思。

摊余成本计量:

成本法就是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产品净值就不受影响。举个例子,若买入一个使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的产品,并持有其至到期,反映到产品的净值上,主要体现为净值波动极小、基本没有回撤等。

市值法就是根据持有产品的市值来进行估值,如果理财投资的标的在市场上价格大涨,投资这只标的的理财净值也会跟着大涨,如果投资标的在市场上价格下跌,理财净值也会跟着下跌。市值法能够准确地反应理财的当前市场价值。

简言之,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就是不保本了,同时要求理财实现净值法,就是跟基金一样,比如今天1.01,明天1.02,但是银行为了稳住客户,(毕竟客户一开始很难接受理财净值每天的涨涨跌跌啊),就采用摊余成本计量法,所以你看到的理财每天的净值很稳定,都是涨的,但是这个做法是和稀泥,钻政策漏洞,因为这种净值计量的方法不能体现这个理财在存续期间的变化,重要的是这个理财如果中间有风险,到期就有可能亏损,但是投资者并不了解其中门道,他看不到这个理财的变化,比如,我买一个理财,看到这个理财曾经的净值跌破了0.9,那我肯定不买啊,万一买的这一期到期净值就跌破了呢,所以监管现在让银行整改。

整改的结果就是,比如你买一个理财,你会看到这个理财的净值可能变化很大,可能变化很小,说明他们的投资标的有差异,说明风险不一样,这样一来,自然会对投资者的选择产生影响。


理财产品估值方法规范有三点核心影响:

一、彻底转向市值法估值后,定开理财产品除了可以期限严格匹配投资非标外基本与公募债基类似。可能导致新发定开式理财产品销售困难,使得理财规模出现暂时性下降这可能使得定开式银行理财部分卖出存量资产,影响债市

二、市值法之后,定开式理财产品为了降低产品净值波动,将不得不降低长期限债券投资比例,优化投资组合久期,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因期限长且理财持有规模大,首当其冲

三、新要求之下,私募债由于交易不活跃,预计将采用第三方估值。这将降低私募债对理财的吸引力,影响这部分资产的信用利差

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新规出台,债市“瑟瑟发抖”?

过去,一些银行为了提高净值型产品比例,违规使用估值方法,利用估值操作平抑产品的波动,表面上实现了净值化转型,产品却还是以前的预期收益型产品。监管严格限制成本法估值,就是为了避免形成“体外资产池”,防止信用风险积累后引发流动性风险。况且,资管新规当初出炉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将各种资产管理业态拉回同一起跑线,银行理财也不例外。今后,银行理财必须在估值方法上越来越规范,做好净值化转型,其产品形态也将与基金产品趋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非标   理财产品   银行   存量   净值   市值   标的   债券   投资者   期限   成本   资产   方法   市场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