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的英特尔,正接受“躺平”

“躺平”,英特尔的唯一选择。

  “年近古稀”,似乎是外界对这家曾经的芯片霸主最为中肯的评价。垂暮之年的英特尔,正内外交困,大客户的公然背叛、代工业务的彻底断层、竞争对手的迎头痛击,无一不让这家曾风光一时的芯片巨头倍感焦虑。

  业务层的步步溃败之外,一度被视为科技界投资“狂人”的英特尔,在投资并购领域也难掩“衰败”。综观这家公司近些年的投资,如今能拿得出手的也仅有Altera和Mobileye两家,似乎还算是深入人心(但Altera在与Xilinx的竞争中日现颓势),其他的像Nervana Systems、Habana Labs、McAfee、Movidius、Vertex.A、Yogitech、Arynga以及Itseez等一系列曾经被认为是优质标的的公司,在时间的冲刷中也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古稀之年的英特尔,正接受“躺平”

  于是,“左右不逢源”的英特尔,如今只能选择“躺平”。毕竟,处境尴尬的英特尔,已难再“翻身”,一代代领导层的决策失误引发的连环效应是长期的、持续性的。尽管通过不断的创造新并购,能暂时挽回颜面,但千疮百孔的业务体系所引发的内忧外患,似乎注定了英特尔难逃“没落”的终局。

  苹果的“抛弃”,“撕裂”的开局

  自2019年苹果出手收购英特尔手机基带芯片业务开始,就注定了英特尔将被苹果逐步抛弃。当时,为了让自己不过度依赖于高通,苹果在布局多年的基带芯片自研体系上以10亿美金(折合当时人民币约70亿元)的价格并入了英特尔已不赚钱的5G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由此大幅强化了智能手机基带芯片的自主研发能力。

  但一直被当做“备胎”的英特尔,却仍然料不到未来。在2020年6月22日举行的苹果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官宣在Mac产品系列中搭载基于ARM架构的自研芯片,并逐步弃用英特尔的消息。直至今年6月21日,苹果已经在四款Mac电脑中使用了自主研发处理器Apple Silicon的第一代产品M1,预计明年将完成过渡周期。受此影响,业界预计英特尔处理器2023年市场份额将下降至80%以下。

  更有报道预测,英特尔今年将失去来自苹果50%的订单,而在苹果公司完全从英特尔过渡到苹果芯片后,消息人士称,失去苹果订单将丧失10%的市场份额,而AMD的处理器市场份额会继续保持在10%,英特尔2023年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份额可能会下滑到80%以下。


古稀之年的英特尔,正接受“躺平”

  虽然苹果的抛弃本身对于英特尔业务的冲击不是很大,但其带来的“连锁破坏”却十分恐怖。毕竟,无论是手机还是PC市场,苹果都有着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地位。但编者认为,这种带头效应所波及的自然不止于手机和PC领域,随着后续一众大厂陆续效仿,英特尔恐将在更多市场失去主导权。

  如今,这种连带效应已经开始呈现出影响,如微软、亚马逊、阿里巴巴、百度等都纷纷选择自研芯片。这些对芯片需求巨大的系统公司们自研芯片,必然会降低从英特尔等芯片巨头处购买芯片的需求。

  况且如今的国内市场,正饱受美国制裁的影响,如华为等越来越多顶流智能终端大厂都在加快芯片自研的步伐,更多的国内终端大厂也都在加紧推进芯片的国产替代,这对于英特尔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即便是未来市场环境再度恢复,这些主流大厂也都已经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英特尔的依赖,这无疑将狠狠的打击英特尔,令其多年来引以为傲的芯片业务逐步走向溃败。

  7nm失利之后,英特尔何去何从?

  去年在发表第二季财报时,英特尔对外宣布自己的7nm工艺存在缺陷,令良品率下降,7nm CPU会较原计划推迟六个月至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初才上市之后。一度使得台积电股价大涨,业界也普遍认为台积电就此胜过了英特尔,成为全球半导体先进制程领域的领导者。而在7nm以下先进制程玩家,实际上只剩下另一IDM厂商三星及专注代工Foundry模式经营的台积电了。

  而在宣布7nm遇阻之后,英特尔后续也表示已经与台积电达成新的合作协议,其向台积电预定了高达18万数量的6nm芯片。据后续消息称,Intel也会在2021年大规模使用台积电的6nm工艺,其在2022年还会进一步使用台积电的3nm工艺代工,可以说已经算是坐实了“落后”的名声。

  相比之下,如今的台积电可谓是顺风顺水,不仅在5nm领域已经获得广泛商用,且台积电3nm甚至更先进的1nm工艺也正获得进展。5nm领域,台积电在2021年上半年将5nm的量产规模从2020年第四季度的9万片提升至每月10.5万片,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进一步扩大工艺产能至12万片。到2024年,台积电的5nm工艺月产能将达到16万片。除苹果外,使用台积电5nm工艺制造的其他主要客户还包括AMD、联发科、Xilinx、Marvell、博通和高通。

古稀之年的英特尔,正接受“躺平”

  更先进的3nm领域,台积电也有望在今年实现规模量产。据悉,台积电3nm预计6月底进厂开机,第三季进入风险性试产在风险性试产阶段,(2021 年下半年)月产能约1-2万片,目标明年中拉升到约 5-6万片/月,其中大客户苹果2022年初开始试量产,并将包下首波大部分产能。并将在2023年进一步扩大产量至10.5万片。3nm工艺的产量比5nm工艺提升30%,功耗和性能提升15%。在1nm领域,今年5月17日,台积电也联合台大、麻省理工共同宣布,在1nm以下芯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已发表于Nature。

  台积电在短短一年多内实现如此众多的超越,已经让英特尔倍感疲乏。未来,随着竞争环境越来越不利于英特尔,恐怕“外包”将变成常态,最终英特尔大概也只能在成熟制程领域徘徊。

  左有AMD,右遇NVIDIA 英特尔正遭“围剿”

  AMD的崛起可以说是阴差阳错,但也可以说是有志者事竟成。自2019年AMD推出霄龙服务器芯片、7nm GPU芯片以及7nm锐龙PC芯片,在性能上追上并超越了GPU战场的英伟达和CPU战场的英特尔之日起,AMD就已经算是在逐渐追平与英特尔之间长年来落下的差距。

  这几年,AMD一直是以牺牲英特尔为代价来不断获得CPU市场份额的。据相关数据统计,基于Zen 2 的Ryzen 3000处理器推出之前,AMD占据了x86 CPU总市场的10-12%以上。2019年后AMD公司继续缓慢但稳定地侵蚀英特尔的份额。

古稀之年的英特尔,正接受“躺平”

  而在今年第一季度,AMD营收为34.5亿美元,同比增长93%,环比增长6%。相比之下,英特尔在这一季营收为186亿美元,高于业绩指引11亿美元,但其数据中心业务下降高达20%。外媒The next platform认为,AMD在数据中心每多赚1美元,英特尔收入下降将是5倍甚至更多。若AMD后续再将Xilinx纳入麾下,对于英特尔的FPGA的业务来说,也将是较大的打击。

  AMD自然不是英特尔的唯一宿敌,随着英伟达近些年在AI和自动驾驶以及GPU领域飞速发展,英伟达的市值正疯狂飙升,成为全球半导体芯片界最受看好的潜力级巨头。即便是英特尔每年的营收是英伟达的七倍之多,但其市值只有英伟达的一半,足见外界对于英特尔的前景并不看好。

古稀之年的英特尔,正接受“躺平”

  更不用提,如今英伟达欲收购Arm公司,来进一步夯实自身的基础实力。即便行业不看好这笔收购的居多,但若最终能够成功,英伟达的实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客户群也会囊括从苹果、高通、华为等一系列一线芯片大厂。

  相比之下,英特尔收购SiFive,看起来其竞争力似乎就不那么强了。毕竟,RISC-V并非只有SiFive一家独大,而Arm架构则为Arm这家公司所独有,且在生态广度和商用深度方面都远超当前还在拼命市场化的RISC-V。不过,英伟达若成功收购Arm,也将进一步逼迫更多的芯片厂商转投RISC-V阵营,对于当前正日落西山的英特尔来说,或许也是一大转机。但这个转机的分量似乎太小,并不足以让英特尔在一众竞争对手面前“咸鱼翻身”。

  小结:

  即便是英特尔已入垂暮之年,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众多国内半导体厂商来说,英特尔依然是一家体量庞大难以撼动的国际芯片巨头。可能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国内都很难出现这样体量的科技巨头,尤其是芯片半导体领域。

  不过,从英特尔的一系列经历和事例中,也能给本土芯片厂商提供大量的宝贵经验。一方面,随着自研芯片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在一些爆款终端市场若还是走英特尔的老路,大概率可能走不通了;而且,将自身技术路线押宝在单一大客户身上,最后也只能迎来被背叛的终局;另外,在投资方面应谨慎,选择真正对自身短期业务有较大促进的标的而非更长期的潜力股,毕竟未来的市场千变万化,难以预估,只有真正将相关技术落到实处,创造出收益,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半导体市场行的更正,走得更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三星   英特尔   古稀之年   英伟   基带   产能   半导体   巨头   芯片   苹果   领域   客户   工艺   业务   数码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