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进与退:小马智行辟谣“造车”,文远知行吸金20亿

国内自动驾驶独角兽恰逢“造车”热。

今天中午,编者最新获悉,小马智行否认了昨晚关于与吉利 “SEA浩瀚”合作以及近期参与造车的市场传言。而吉利方面也表示此前媒体报道系误读。

自动驾驶进与退:小马智行辟谣“造车”,文远知行吸金20亿

近日关于小马智行已加入造车大军的消息不绝于耳。当中也有很多团队,产品等细节披露出来,似乎并不是空穴来风。而小马智行相对于此前的模棱两可,没有直接承认,这次是直接选择了“辟谣”。

编者认为,不妨参考此前小米对于造车事宜的回应,在正式官宣前也是一直否认,或许是小马智行真的没有准备好,选择继续保留相关细节。

自动驾驶进与退:小马智行辟谣“造车”,文远知行吸金20亿

广州自动驾驶“两行心”,无人车“疫战”获关注

无独有偶,另一家友商文远知行此时也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达3.1亿美元。作为两家同把广州当作大本营的自动驾驶企业,无疑就如一对“孪生兄弟”。编者一直以来对它们也有比较和关注,刚开始还经常弄混,因为名字起得也是非常讲究,除了含有“行”字突出交通协同之余,且都是赋有想象力的四个字。

从投资方来看,文远知行此次其再获的产业投资机构Alliance Ventures战略投资,也就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基金,可以说是获得了同行的一定认可。而这背后也能反映出日产汽车对中国自动驾驶的策略及布局,希望能够与中国独角兽共同推进L4级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研发和商业化落地。

自动驾驶进与退:小马智行辟谣“造车”,文远知行吸金20亿

实际上,而在过去短短不到半年内,文远知行快速完成了B、C轮融资,筹得超过6亿美元,估值已达到30亿美元级别。产业链内除了Alliance Ventures之外,还获得了全球客车制造商宇通集团的青睐。

编者认为,广州荔湾此轮疫情反扑,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都为公益做了贡献,疫情封控区内频频作无人驾驶物资配送。毕竟,自动驾驶车队恰能够完成从物资集散点到各个居民小区的无接触配送。而这也再次引起更多普通市民对无人驾驶的认识。

可能是因为环境、技术等原因,文远知行车辆刚开始还与停放在路边的小车发生了剐蹭,一度需要寻找车主。而小马智行不仅将自动驾驶出租车队交出来,还启用了自动驾驶卡车,以满足更大的运输需求。

自动驾驶进与退:小马智行辟谣“造车”,文远知行吸金20亿

文远知行疫区物资配送

自动驾驶进与退:小马智行辟谣“造车”,文远知行吸金20亿

小马智行疫区物资配送

不管如何,两家都以广州为大本营的本土自动驾驶车企,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社会责任来看,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改变市民对自动驾驶的看法,是非常给力应该点赞了。再者,行业进入新一轮阶段后,公众自然也开始增加关注。


资金、技术、运营比拼焦灼 ,“造车热”更要经得住诱惑

今年以来,自动驾驶资本市场持续活跃,国内外自动驾驶企业比拼陷入焦灼,目前自动驾驶已步过初始阶段,迈入高德纳技术成熟度曲线的第二个爬升期,行业附加值也在提高。因此,资本市场的选择也会变得更加挑剔,头部玩家将获取大部分资金。

实际上,纵观目前在整个自动驾驶行业,马太效应也更加明显,头部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源,国外来看,诸如 Waymo、Cruise 等企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都是一直走在前头,源源不断获得了数额不菲的资金流。

自动驾驶进与退:小马智行辟谣“造车”,文远知行吸金20亿

不难发现,文远知行主要采用Robotaxi与无人小巴双管齐下的模式。早在一年半前,文远知行已在广州推出全对外开放的Robotaxi运营服务。其后不久又上线高德打车平台,相关运营已取得一些小成绩,也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

截止目前,文远知行已获得了国内多地自动驾驶路测牌照,而继去年中获得首个中国无人驾驶路测许可之后,两个月前也获得了美国加州DMV的无人驾驶路测许可。已经积累了超过 500万公里的自动驾驶路测里程。

自动驾驶进与退:小马智行辟谣“造车”,文远知行吸金20亿

因此,由于文远知行在技术和运营层面的不断突破创新,短期内顺利拿到了多轮融资。

而小马智行而跑得比文远知行快一些。在2018年底就成为首个在国内推出Robotaxi的公司,一年后推出了加州首个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也是首个在中美两国同时落地全无人测试的无人驾驶企业。

自动驾驶进与退:小马智行辟谣“造车”,文远知行吸金20亿

前天,小马智行宣布全无人驾驶车辆已加入广州 Robotaxi 车队,市民将在广州南沙街头偶遇小马智行的无人车。早在上两个月,小马智行也已在广州、北京进一步扩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PonyPilot+的规模。

因此,小马智行估值相对也高不小,超过了50亿美元。小马智行选择的方式是将L4做进前装量产,并和合作伙伴一起做自动驾驶服务落地。而这也是小马智行现阶段不敢贸然承认造车的原因吧?

总的来说,目前自动驾驶技术虽然已经接近成熟,此前市民在广州乘坐两家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路表现都比较平稳,没有出现接管或操作卡顿的情况,乘坐全程体验下来会让人觉得是在坐 “专车”。

但市场的接受度和商业路径均没有明显打开,完全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运营还不被批准。不管如何,这样也会倒逼技术新一轮升级,国内自动驾驶独角兽恰逢“造车”热,但也要经得住诱惑,更应该专注自己的主业。从长远来看,这一时期也至关重要,可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疫区   独角兽   疫情   广州   编者   中国   车队   融资   此前   物资   市民   无人驾驶   美元   数码   技术   企业   马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