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借鉴与抄袭

古诗词是古典文学的主要样式,也是流传千古的东西。虽然很多古诗词都在流传过程中成为名篇,但这些名篇总是让人觉得似曾相识,难道是作者们不谋而合?还是存在着借鉴与抄袭的现象?

古诗词的借鉴与抄袭


当然有着借鉴与抄袭的现象了。很多古诗词名句并非作者原创,而是有着借鉴和抄袭的痕迹。并且那个时代的诗人词人根本不把这种抄袭当回事,而是用了一个词义模糊的词叫做“化用。”从原诗词化用过来的诗词句子就算是借鉴了,其实还是一种抄袭,就相当于现在的洗稿。甚至,有的洗稿之后的诗词反而大流行,超出了原句的艺术水平。当然,按照“成王败寇”的理论来看,洗稿之后的诗词成了艺术水平颇高的名片,作家也因此而出名,原作就被看做水平底的诗词了,作家也就因此而逊色不少。

其实读诗词不能只是依照“成王败寇”的“事后诸葛亮”式的思维定式来判断,而应该结合诗人词人生活的年代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水平来看待。年代越早,诗词的成熟程度就越低,唐宋可以看作一个分水岭,诗词发展到唐宋时期已经达到顶峰,过了唐宋,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唐代以前的诗人作了一首诗,并不成熟,其中一两句被唐代的诗人借鉴了,而借鉴之后的诗反而成了名诗,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毕竟,唐代的诗歌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从诗律、诗的内容、诗的格式还是从诗人的作诗水平来说,大多比前代诗人要高出不少。当然,也要拿相同水平的诗人作对比,而不能拿不知名的诗人和知名的诗人作对比,还不能拿知名诗人的小诗和前朝大诗人的名作作对比,那样都会有失公允。

古人缺乏原创与抄袭的维权意识,毕竟诗词发表之后也只是传抄、印刷,而对于版权意识却不是很重视,也没有出现过因为版权之争而掉脑袋的事件,就是查出来赔偿一点银子都不可能,就更别提什么原创与伪原创了。不过,文字狱倒是不少,很多朝代都有过,是对知识分子的一种摧残,对文化的一种钳制。也就是说,古代的统治者并不想追究诗词的原创与否,那只是一些文人的抒情言志之作,并不能平定天下,甚至不能为国家建设出一点力气,也就不管了。但要是文人敢借助诗词发牢骚,还要题反诗,就要追究责任了,甚至要杀一大批人。

古诗词的借鉴与抄袭

诗词只是怡情遣兴的工具,不能安定天下。于是,统治者不重视,官员不重视,文人们自得其乐,当然一些皇帝和官员也会作诗,还要自己编订集子,其中也不免有抄袭之作。大部分皇帝都不是诗人,作的诗也不能流传,一些官员本身又是文人,诗作流传过程中很容易让明眼人看出漏洞。乾隆有诗《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抄袭郑板桥的《咏雪》,原诗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晏几道在《临江仙》中的诗句“微雨燕双飞”用的是翁宏《春残》中的原句,杨万里的诗作《七律》中“回施江东日暮云”用的是杜甫的《春日怀李白》中的句子“江东日暮云”,只不过加了两个字。秦观《满庭芳》中的“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用的是隋炀帝《野望》的“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欧阳修《朝中· 平山堂》中的“山色有无中。”用的是王维的原句。把原作原句引入自己诗中已经算是赤裸裸地抄袭了,就是加一两个字也算是抄袭。毕竟诗词只有那么几句,有的只有四句,抄袭一句就了不得,已经占了篇幅的四分之一,很难说是用了诗词原句的新意。

还有化用诗词原句的,李白《古风》十五中的“糟糠养贤才”,化用了阮籍《咏怀》中的“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中,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李嘉佑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转黄鹂”。不管谁化用谁的,都构成了抄袭。杜甫《戏提王宰画山水图歌》中的“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化用了晋索靖观赏顾恺画之赞叹语“恨不带并州快剪刀,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 欧阳修《采桑子》中的“野岸无人舟自横”,出自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改“渡”为“岸”,只改了一个字,并不见得就好到哪里去,反而成了越描越黑,越抄越不好的典范。还有秦观的“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化用了杜牧《遣怀》中的“赢得青楼薄幸名”。 黄庭坚的《水调歌头》中的“红露湿人衣”,脱化于王维《山中》的“空翠湿人衣”。

诗词名人也就那么几个,流传于世的诗词名篇也就那么几百篇,后代诗词作者很容易读熟背熟,于是就要琢磨原诗词的妙处,琢磨原诗词为什么会传播久远。为了让自己的诗词也能沾点光,就要“蹭流量”了,蹭那些名诗词的流量,于是借用、化用层出不穷,其实还是后代诗词作者创作乏力的表现。为什么不能把创作触角伸向前人未曾描写的领域?因为统治者不允许,有些领域不能描写。而宋人不仅创制了词的格式,而且还以议论入诗,算是大大拓宽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当然,有些时事也是不能随便议论的。苏轼的“乌台诗案”就是一例,清代的戴名世案也是一例。

古诗词的借鉴与抄袭

诗词创作领域狭窄,还得具备审美属性,以至于让后代诗词作者慨叹好风景、好词句已经被唐人写尽,只能模仿他们,甚至要抄袭他们了,却不能超越他们。于是,在古代原创保护乏力的情况下,很多诗词作者都开始以“蹭流量”的方式来借鉴和抄袭了。说白了,还是抄袭,并且不用负责任,说不定抄着抄着就抄出名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古诗词   飞白   糟糠   寒鸦   成王败寇   名篇   唐宋   统治者   唐代   文人   后代   诗词   诗人   水平   作者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