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退役:球场拼杀32年,和自己较劲到底有多爽?

林丹退役:球场拼杀32年,和自己较劲到底有多爽?


林丹退役:球场拼杀32年,和自己较劲到底有多爽?

最近的体坛大事,林丹退役一定拥有姓名!


2000年进入国家队的林丹,经过20年的国家运动员生涯,在37岁这一年选择退役。在他自己看来,面对自己的职业成绩他很自豪,曾经的光辉与艰难都已一一挥别。


都说运动员的生涯很短暂,他们一次次在运动场上的拼搏留下的是累累伤痕与运动状态的下降,但曾经的辉煌与成就无法抹去,在林丹身上,我看到的是两个代表词——热爱、坚持。


林丹退役:球场拼杀32年,和自己较劲到底有多爽?


被怀疑是“多动症”,5岁爱上羽毛球


在林丹小时候,因为过于好动,被父母、老师怀疑有“多动症”。在学校里,他喜欢和同学玩闹,经常因为扯女同学的“蝴蝶结”被告状;在妈妈单位组织篮球、拔河等运动赛的时候,他也特别喜欢去现场“参加”,比如屁颠颠跑去给叔叔阿姨们捡球。


在八十年代初,全国正风靡学习电子琴,为了赶个时髦,也为了治好林丹的“多动症”,林爸爸花巨资买了架电子琴。可是其他小朋友都安安静静坐着学琴的时候,林丹直接跑开——东逛逛西走走可比只能动动手指舒服多了。一个星期后,林丹主动放弃了电子琴。


林丹退役:球场拼杀32年,和自己较劲到底有多爽?

想着总得让孩子学点什么,父母又都爱好运动,妈妈便在业余时间带上林丹去运动场上玩,乒乓球、排球、篮球、游泳,好像都没有吸引到他的注意力。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林丹跟着自己的小同学们跑到体育馆去看少儿业余羽毛球培训,一下子就被迷住了,那时,林丹5岁。


热爱,让林丹像一颗发光的石头吸引到了少儿培训的教练,自此之后,林丹踏上了艰苦重重的训练旅程。每个周日,林妈妈都在凌晨5点叫醒儿子。睡梦刚醒,小队员们便要绕着县城跑三圈,大孩子们跑得快,林丹追不上,但他一定会死死地跟在他们后面,并且坚持跑完全程。也因为年纪小、没有基础,林丹的韧带没有拉开,在压腿的时候会疼,教练帮忙压腿,林丹就边哭压,回家之后依然让妈妈帮忙继续压。


林丹退役:球场拼杀32年,和自己较劲到底有多爽?

林丹及父母


三年的训练,一晃而过,林丹也从“吊车尾”一跃成为了队里基本功扎实的老队员,最终,身高块头都不怎么起眼的他因为“左撇子”这一点而引起了省少体校教练的注意,从30多名队员里脱颖而出。


在一些赞助性比赛后,只要自己做得不好,教练还没发话,林丹就先哭了,一边哭一边问妈妈“我哪里打得不好”,分析完之后,回家一定会在日记里记上这次的失败经验,不会的字甚至用拼音标注——“今天cuo(搓)球没有cuo(搓)好”。


林丹退役:球场拼杀32年,和自己较劲到底有多爽?


从“林一轮”到,20个冠军头衔的全满贯


事实上,在成为国手前,林丹也曾怀疑过自己“羽毛球事业完了“,也曾“眼前一片漆黑”。因为在青年锦标赛中,15岁的他不低印尼对手,下了赛场被所有的教练臭骂“没有意志力,打不过就放弃”,赛后,他被国家青年队除名。


这也是为什么,在一番自我挣扎和努力后,2000年“成为国家队的林丹”让林丹无比的兴奋与自豪。2年后,不到19岁,他便登上了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再2年,他在面对儿时偶像——丹麦名将盖德时逆风翻盘,以2比1的战绩,拿下了全英赛冠军奖杯。盖德在赛后对林丹的评价是——Super Dan,自此,“超级丹”这个称号便在体育界流传。


林丹退役:球场拼杀32年,和自己较劲到底有多爽?

初次登上世界舞台便获得世界青睐的林丹,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雄心满满,热血与信心簇拥着他只有前进没有倒退,金牌本该是唯一的囊中之物。


然而,成功的人总要经历千锤百炼,雅典奥运会,林丹惨遭“滑铁卢”,爆冷第一轮对战就被淘汰。煎熬的21天,他想过回国、回到家人身边,然而团体必须共同行动,让骄傲的他只能面对外界对他的嘲笑称号“林一轮”,在面对亲朋好友铺天盖地的关心短信时,他只能带着无地自容的心情回复“我很好”


好在,这次打击不再让他“眼前漆黑”,他选择了更加投入、专注地训练和比赛,这让他彻底杜绝了“一轮”的命运。


2005年到2010年,他夺得了苏迪曼杯、世界杯男单冠军、世锦赛金牌、奥运会男单金牌、亚运会男单金牌、亚锦赛冠军、全英赛冠军以及多个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林丹成为了羽毛球运动史上首位集上述奖牌于一身的全满贯球员。而在接下来的4年里,他又把各大赛事的冠军拿了一遍——实现全满贯,脚步更不能停,20年的国手生涯里,林丹收获了20个冠军头衔、两次全满贯。


林丹退役:球场拼杀32年,和自己较劲到底有多爽?

在比赛场上,高超的球技并不罕见,然而对于胜利和冠军的渴望,往往还有一个绊脚石——心理素质


回看林丹的过去,霸气外露,但好胜心过强,他也曾经“输不起”、“只想逃避”,但是最终,对胜利的渴求让他敢于面对自己,也敢于改变自己;青春年少时,他也曾放任情绪,也曾顶撞教练,但情绪过后,依然要捡起球拍,擦干眼泪,战胜自己的“心魔”。千锤百炼,最终让他对于逆风翻盘越来越熟练,面对被动局势,实力强劲、主动出击,让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胜利。


在多年的赛场拼杀里,林丹越来越注重取长补短,对于队友,他铭记在心,永远记得第一个团体赛的金牌;对于对手,他惺惺相惜,收获了与亦敌亦友“第一对手”李宗伟的多年情谊。


体育界流传一句话叫“既生林何生李”,作为“一生的对手”,林丹和李宗伟相识于青少年时,此后,两人多次争夺冠军。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一场经典的“林李大战”,让林丹成为首位在奥运会羽毛球男单项目中实现卫冕的运动员;2016年奥运会,两人再次棋逢对手,林丹不敌李宗伟,无缘决赛,赛后两人互换球衣,惺惺相惜之情,让很多人被体育精神所感动。


林丹退役:球场拼杀32年,和自己较劲到底有多爽?

在林丹发布退役微博后,李宗伟也献上了祝福:


林丹退役:球场拼杀32年,和自己较劲到底有多爽?


没有人会永远输给你,要和自己战斗


在很多队友因伤退役或提前退休时,林丹依然奋斗在羽毛球事业一线。在状态下滑后,他调整心态,比起像年少时那样只为追求名次,他更想实践“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挑战一名老运动员的身体极限。“流水的队友和对手,铁打的林丹”,成为了球友们对羽毛球界常青树的评价。


终于,在球场上拼杀32年后,37岁的林丹带着不舍、感恩、不甘和无奈退休了。他的不甘和无奈不在于羽毛球赛场,而是更加希望自己能够找到新赛场去拼、去搏。


正如他所说: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年轻着,热爱着,奋进着。


永远保持渴望,把弓拉满,放手去搏!


而在我看来,正是这股永远年轻的精神,让林丹能够称霸羽坛,而这背后是与自己的战斗。


林丹在央视节目《开讲啦》曾经说过,为什么自己要不断地去赢,是因为“没有人会永远输给你”。在竞赛场上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拼尽全力去赢,而在竞赛场下,对手才是朋友。


事实上,追求同一目标的人是相似的,他们总是互相敬佩,林丹战胜的不是对手,而是在一次次战胜自己。就像,那些亦敌亦友的品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等等,它们各有特色,又不断提炼自己的品牌魅力,不断学习和超越对手。


林丹退役:球场拼杀32年,和自己较劲到底有多爽?


一次次的战胜自己,让TA们不断站上了世界舞台,林丹也在退休后早早规划好了自己的未来:不但有成名后的各大品牌代言,还受到各种综艺节目、运动节目的追捧,甚至,还是一名企业家。跨界体育界、娱乐界和商界,林丹没有在怕的。


根据天眼查的投资信息来看,2013年后,林丹直接或间接控股10家公司,多家公司注册资本达到一千万;而在代言方面,体育用品尤尼克斯代言费据说过亿,其他代言品牌包括体食品、化妆品、汽车,可谓品类齐全;在节目方面,他曾登上《蒙面唱将猜猜猜》和《吐槽大会》等舞台,最近芒果台又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担任《运动吧少年》的领队嘉宾。


林丹退役:球场拼杀32年,和自己较劲到底有多爽?


我们折服于成功人士的荣光,感叹于他们年纪轻轻已经实现了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可能实现不了的梦想,但我们不要忘了,他们从出生开始就在追逐自己的热爱,并且一直坚持了下来。


在敏敏老师看来,对于父母而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让TA多接触不同的兴趣,在确定了热爱之事后,给予TA必要的鼓励和支持。


对于孩子而言,我们要明白,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想要奋斗,就一定会有不甘,不甘心被人看不起,不甘心曾经优秀的自己变差,不甘心心里那个还没有实现的梦想,而这其中,最不甘的一定是“我本可以”。


就像林丹所说,在追逐荣光与目标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低谷,但我们还是要永远保持渴望,放手去博!在拼搏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感恩,感恩所有人对我们的支持、认可、鼓励与包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要忘记坚持自己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体育界   男单   满贯   电子琴   场上   赛后   羽毛球   不甘   赛场   运动员   金牌   球场   教练   对手   冠军   妈妈   科技   林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