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内卷”有救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被简称为“双减政策”文件。

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内卷”有救了?


01

双减政策一出,引发热议

支持的家长特别支持:“天下苦教育剧场效应久已,国家终于下决心整顿了。”

反对的家长特别反对:

不准鸡娃,不准努力学习,将来怎么比得上留学的海归?

不上培训班,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怎么办?

打掉培训班就能缓解家长的焦虑吗?中考高考不变,焦虑变不了。

还有许多网友说“教育内卷终于有救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捋一下双减政策与教育“内卷”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双减政策“一减”是不能布置大量的文字作业,作业量要在“延时服务”时间内完成,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在校完成作业,回家后不用再写,让学生有了足够的休息时间,也免去了家长辅导作业的烦恼。“二减”就和校外补课班有关,补课时间不能超出30分钟,小学、初中阶段不能开设语数英、物理化学等补课班,周末、寒暑假也不能进行补课。

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内卷”有救了?

“双减”政策公布后,上市教育公司股价大跌,一些重点教育机构开始裁员和转型,还有一些学科培训机构因发布违法广告、无证办学、虚假宣传等行为被监管部门通报批评并处罚......

多数人关注点集中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上。实际上,落实“双减”,首要的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明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内卷”有救了?

“双减”文件多处提出:要“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也就是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做优做强我们的学校教育。


02

“双减”政策出台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1、提升国家建设发展动力

站在国家层面上说,培训机构对国家建设发展没有什么帮助。首先,学科培训不搞创新科研,不是创新领域。创新领域提供财富增量,能把蛋糕做大,让每个人分多一点。学科培训不提供财富增量,只实现财富转移,起到的作用仅是把中产家长口袋里的钱转到培训机构口袋里。

更重要的是,培训机构还消耗社会主力人群(家长和孩子)的时间、精力、金钱,让他们无法消费、娱乐。

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内卷”有救了?

2、选拔真正优秀的人才

国家发展真正需要选拔的具有内驱力、自律性、创新力的综合人才。要的是那些正常课堂学习、不补课也能考上高中大学的人。而不是花大价钱,耗尽所有时间,同样的知识学习三遍训练十遍,才能掌握的人。对于国家来说,是700分还是650分上清北,对于选拔人才没区别。但全国人民为了这额外增加的50分,所浪费的钱和精力要远远大于这50分所产生的收益。同时这50分还可能把一些农村的、城市的没条件补课或不愿意补课的聪明孩子拒之门外。

3、实现教育均衡

高考是最好的阶级跃升通道,大量普通人就靠高考改变命运。如果高考机会由参加课外学科培训的多少来决定,那没钱的人和心软的人就永远上不去:没钱的人,没法花大价钱,让孩子从小上多个学科培训班;心软的人,舍不得孩子从小耗尽时间精力上多个培训班。另一方面,课外培训机构资本化以后,可以高薪挖走优秀的老师,长此以往对公立教育形成冲击,难以实现教育均衡。


03

“双减”政策出台,教育内卷有救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卷”就成了一种全民共识,甚至变成了一种生活常态,职场卷、学生也卷。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但是教育回报却不升反降。

在《小舍得》这部电视剧里面,有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小孩获得更加优秀的环境,并且进入所谓的优生班,于是便与家境一般的家长商量,除了希望自己孩子能够成龙以外,还承诺如果家庭环境一般的家长能够把这个进入优生班的名额给让出来,那么她愿意支付1万块钱的费用,1万块钱基本就相当于一位白领的一个月工资了。

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内卷”有救了?

《小舍得》突出的教育内卷问题其实是早就已经存在的问题,在我们从小到大成长的环境里面,尖子班、火箭班、学霸班、金牌班等优生班可谓是层出不穷。“双减”政策的出台虽然给教育的“内卷”现象降温、给校外培训机构摁下暂停键,然而更多教育培训的支持者––中国家长们却一点都停不下来,有人在考虑其他的补习方式,有的在担心机构退费问题,还有的无奈“躺平”。

“双减”政策没有降低家长们的焦虑,反而是增加了教育焦虑。培训被打压了,但是升学压力依旧在,为了给孩子个好前程,在这种未雨绸缪的“内卷”气氛下,很多家长迅速添加了经常给女儿补课的老师的微信。也有人开始讨论以后如何约老师上门补课,甚至想好了老师上门的访客登记:不填老师,而是填“钟点工”。

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内卷”有救了?

家长们焦虑的来源是怕自己的孩子在考学的路上落后,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根源还是来自于社会的就业压力和职业歧视以及婚姻压力。家长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和工作,为了有个好的家庭,必须要让孩子名列前茅,争取好的体面的工作。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都这样想,教育“内卷”的车轮就根本一刻都停不下来了。


04

双减政策下,如何走出教育内卷?

有些敏锐性的家长都能察觉到,我们其实已经站在“卷无可卷”的拐点上。从个体收益看,“卷”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了,而且未来只会越来越低。因为从整体环境看,标准化教育不再是未来趋势,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作出认知上的转变:

“从让孩子走我们认为正确的道路,变为相信决定未来生活得怎样,幸不幸福,能否找到人生价值的只能是孩子自己。”

前段时间微博上的一则消息,也正好说明了这点。

藤校学霸在美国去世,给鸡娃届敲响了警钟》,有个网名叫“一得爸”的广东单亲爸爸做全职爸爸养出一位优秀的孩子,孩子却在考入美国藤校后,选择在大洋彼岸独自离去。

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内卷”有救了?

父亲自孩子出生就辞去企业高管工作全职带娃,还在家里为孩子做了一个陈列柜,里面分门别类摆放着孩子从小到大的第一双小鞋子、第一个玩具、第一本书、所有的获奖证书、奖杯、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毕业照、媒体采访剪报、从小到大所有的作业本……

有不少年轻人在后面留言,说自己也遭遇同款家长,曾经也到了发疯的边缘,幸亏考到外地上大学远离了类似的家庭环境。


05

培养内驱型孩子

一个有内驱力的孩子,她的学习状态是健康积极的。

她可能不是次次满分的牛娃,但她清楚“为什么学、学了怎么用”,有自己的节奏。这样的孩子,升学不会差,并且越到后面越优秀。

当我们思考孩子的教育时:我们首先要清楚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内在思想、内在动力的人,而不是以后成为工具人。

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内卷”有救了?

前文中我们分享的《天才学霸+世界冠军+绝美模特,这位自律到可怕的少女,如何还原“开挂人生”》中的主人公谷爱凌就是一个高内驱力的人。小时候就坚定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并高度的自律,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了自由滑雪明星、未来的奥运选手、靓丽的时尚模特,还以接近满分的SAT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所以,想要走出教育“内卷”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认知,让孩子掌握自己的节奏,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只有这样孩子才可以走得越来越远。


06

最后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育“内卷”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但是还远远不够。社会上升通道越来越紧缩,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以后能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跟上时代的脚步,成为优秀的人。

于是家长们把孩子们赶上同一个赛道上奔跑,挤上赛道的孩子越来越多,对孩子奔跑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的教育焦虑也越来越严重,给孩子安排各种辅导班。作为家长,我们要认识到:问题根本永远是孩子本身,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比任何辅导班都管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培训班   政策   作业   校外   焦虑   学科   家长   作用   优秀   老师   环境   孩子   时间   学校   国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