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APP时代,从创新到扼杀创新?

超级APP时代,从创新到扼杀创新?

无法割舍的手机APP

本文将探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为什么说我们身处超级APP时代?二是超级APP大行其道,会不会扼杀创新?

曾经看到一个有趣的调查,说如果你的手机把所有的APP卸载掉,只能留下一个,会选择哪一个?大部分选择留下微信,因为微信兼顾了社交、支付等功能,也有的留下了支付宝,很多人的闲钱都存在了里面,但更多的选择是没办法只留下一个,每个我们习惯使用的APP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

这个调查折射了我们离不开手机的真相是我们对APP的极度依赖

我们会发现,28原理也体现在这个依赖行为中,80%以上的人只使用20%左右的APP的种类,举个例子,你在手机里下载100个APP,过一个月,你会发现你只会使用其中的20%,甚至10%,其它的你很少打开。

你会在一次清理内存的过程中,删除那80%以上不经常使用的APP。

这个现象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APP,收割了绝大部分下载量和访问量,这些拥有巨大用户和活跃度的APP,被称之为"超级APP"。

我们正是处于这样一个"超级APP时代",问题来了,那些不经常被使用的APP哪里去了?大家都依赖于超级APP,那些小APP还有生存空间吗?或者,是不是意味着创新逐渐被扼杀?

超级APP时代,从创新到扼杀创新?

01

超级APP的形成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其实就是一部APP的发展史,任何一个突破和创新都会对应在APP上,因为最终验证所有创新的是用户,而用户是通过APP应用来获得全新的体验。

如果要把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一分为二的话,2010年是条清晰的分界线,之前是以PC为载体,之后则是以手机为终端。

从1999年到2010年的几个标志性事件:

1999年马化腾的QQ上线,2000年百度成立,2003年淘宝上线,2004年京东多媒体商城上线,以及支付宝成立,2007年卓越被亚马逊收购,就是今天的亚马逊中国。另外,还包括天天动听、hao123网页大全、天空下载、学军下载等早期PC端平台或软件,只是后期相继被收购或消失。

这些PC时代的平台或应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渐成长为超级APP,统治了你的手机桌面,只是比较有争议的是,它们到底是不是一种创新?

QQ脱胎于以色列的ICQ,百度被称为"中国的谷歌",淘宝对标的是当时如日中天的易趣网,唯有支付宝在后来引领的移动支付被美名为"新四大发明"之一。

理解创新,其实是做一道选择题,是"从0到1",还是"从1到N"?

艾萨克森在《创新者》书中总结计算机发展的时候,对创新做了如下描述:

创新有时只是时机的问题。如果一个伟大的想法出现的时候刚好存在可以实现它的技术,那么一项创新就诞生了。技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重大的飞跃当中,还是由无数个小幅的改进累积而成的。

如果把"从0到1"理解为开创者,对于创新的理解就不那么难了,除了尊重开创者的价值,我们也需要关注"从1到N"的累积过程。

超级APP时代,从创新到扼杀创新?

ICQ也许是以色列的某个极客基于兴趣爱好而开发出来的一个即时通讯软件,这位极客毫无疑问是开创者,但我们知道,一个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需要有极大的人口基数和商业化运作,无疑,中国市场具备这样的条件,马化腾并没有"从0到1",但他实现了"从1到N"。

任何一个超级APP的发展都证明了,实现"从1到N"的难度远远高于"从0到1",比如在2015年前后的一波猛烈的"O2O"浪潮,上门做饭这个创新思路很容易获得,但真正落地却难上加难。

从这点来看,超级APP的形成需要具备的一个条件是:文化性。APP需要符合特定的地域文化才有可能成长为超级APP。

这个思路放到百度是同样的道理,谷歌、亚马逊为何不能成为中国的超级APP,皆因"文化性"这个因素,要么退出中国,要么"中国本土化",但谷歌亚马逊脸书等却适合中国以外的发展土壤,也不能阻止他们成为全球性的超级APP。

从2010年之后,中国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开始取代功能机,一直到现在,处于创新的黄金期。

手机淘宝上线,美团上线、微信上线、滴滴上线、头条上线、抖音上线......

2010年到2015年的五年左右,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繁荣期,我们如今经常使用的APP都是在这个期间上线,这个时期也是诞生超级APP最多的时候。

这个时间段具备几个孕育超级APP的条件:

第一、从3G到4G过渡,手机网络提升,APP给与用户更好的体验;

第二、智能手机屏幕越做越大,推进了内容类APP的发展,如视频、阅读等;

第三、中国人口基数大,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具备群体基础,给APP的发展带来"人口红利"。

第四、热门的APP集中在大众的生活娱乐领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获取资讯的途径。

这个时期创新仍在继续,开创性的APP也百花齐放,比如共享单车属于中国特色的人口红利下的开创,尽管后来因为过度竞争而陷入困境,仍然不失为一大创新。

比如2016年上线的抖音APP,开创了短视频领域的先河,国内及海外的下载量都排在前列。目前已经成为网民首选的短视频APP。

纵观整个互联网的创新,基本集中在七个领域的发展(见下图)

超级APP时代,从创新到扼杀创新?

互联网产业最终以APP形态体现

众多的超级APP基本是从图中七个领域诞生,其中又以"生活服务"、"内容服务"和"电子商务"三个领域居多。其它领域如社交则是微信一家独大,云计算是以阿里云实力最强,企业服务还没有更多的创新诞生,金融服务比较特殊,近两年的P2P爆雷让这个领域深受考验。

另外受众比较大的领域,如短视频、游戏、教育都可以归到内容服务领域,也诞生了几个超级APP,如吃鸡游戏,网易的梦幻西游、VIPKID、抖音、快手等。

超级APP集中在与用户生活相关的生活、内容和电商领域,这是社会变迁发展的必然,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品质的要求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在这种刚需条件下,生活相关类APP获得快速发展。

比如支付宝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整合了和生活相关的社保、公积金,刷脸等服务,抖音也是不断迎合用户的需求,成为最受欢迎的短视频APP。

这些超级APP之所以能够占据头部,取决于三个因素: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可持续的产品创新,同时背后有巨大的资金支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也只有这些超级APP有条件实现自我迭代。

从2000年到现在,超级APP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其江湖地位无法被撼动,由此,衍生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这些超级APP通过创新得以变大,那么,谁能动摇超级APP的地位?在巨头下的创新还能生存吗?巨头会不会扼杀创新呢?

02

未来的创新在哪里?

其实讲创新是个伪命题,中国的创业大军不缺乏创新,只是在这些超级APP的光环下,这些创新的光芒比较暗淡。

申涵26岁,从大学毕业后创业做了一个旅游的APP,到现在3年了,申涵无奈地对我说:

前两年是到处找钱发工资,基本上是靠着老师的人脉拿个50万左右,很快花完了又忙着找钱,千万以上的融资想都不敢想,也参加了一些创业营,钱花了也没效果,去年业务有点起色,也就养家糊口而已。

申涵的APP是为高端人群提供个性化旅游,比如出海去北极看北极熊,去挪威看极光这样的线路,每个客户收费比较高,基本要5万以上,申涵说:"有人去,但不多,每个团最多收个百万,但成本比较高,剩下的也不多了。"

对于申涵来说,现在APP能活着已经是莫大的奇迹了,过了3年,虽然找到了盈利模式,但申涵还在为钱发愁,他想起当初支持他的天使投资人,感觉挺对不起他们。申涵有时候想:如果哪个巨头看上他的APP,能收购就好了。

类似申涵这样的创业者,在中国不在少数,说不定创业的脚步就止于今天。

但超级APP携程不会止步,申涵一个创新,对于携程而言只是增加一个服务品类而已,在携程APP里有个"奢游"栏目,覆盖的就是申涵提供的服务,另外还有个"旅拍"栏目,如果携程嫁接婚纱摄影,秒杀现在天天做广告的铂爵旅拍,估计也不是难事,这就是超级APP恐怖的地方。

超级APP时代,从创新到扼杀创新?

携程跟进创新服务的速度非常快

为什么拼多多能逆袭?这是近两年难得一见的挑战巨头成功的案例。

瞄准巨头忽视的三线城市以下的市场,背靠腾讯,借助社交网络进行用户传播裂变,以超低的商品价格覆盖群体,这是拼多多的打法,用形容当时粟裕大将的话来说,这打的是"神仙战"。

"神仙战"不是人人都能打,除了决策者的眼光,还需要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和人和",尽管拼多多试图深入电商的腹地,但也是屡遭狙击,继续成长壮大,也是着实不易。

如果要打"神仙战"才能生存,那创新岂不是一件难事?

也并非如此,只是更加地需要创新者看清自己做的事情是否具备开创性?

创新易,开创难。

腾讯产业基金投资了一个深圳做社交的创业公司,开发的APP叫"Spot",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APP,它的开创性在于首创地理位置社交概念,并且赋予了一些有趣的玩法,这些是微信和QQ没有的功能,颠覆了我们利用微信和QQ社交的传统玩法,这个创新就属于开创性的创新。

获得腾讯投资后,这家公司又连续获得数笔资金,借助资金顺利地实现了商业化,目前这个APP曾一度排在社交下载的前十位。

阿里曾入资现已上市的如涵科技,这是一家孵化网红的企业,其开创性在于通过孵化张大奕等网红,推动了网红经济的发展,为阿里电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电商模式。

杭州一家叫"二维火"的创业公司,提供的服务是打通餐厅点菜和收银的环节,实现了客人通过餐桌上的二维码扫码点餐和结账,降低了餐厅运营成本和提升了客人的体验,因为其开创性获得了阿里的投资。

创新是永恒存在,但建立在开创性基础上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超级APP时代,从创新到扼杀创新?

比尔盖茨的成功始于开创新创新

1974年,比尔盖茨的好友保罗艾伦拿着印有Altair电脑的新一期《大众电子学》兴奋得对读大二的盖茨说:"瞧!这件事情我们竟然没有参与!"盖茨为之一振,他们决定编写一个能让发烧友用Altair电脑自己动手写程序的软件。在接下来的8周里他们疯狂地编写代码,盖茨的这个决定开创了个人电脑软件行业的先河,未来的微软由此发端。

因为这些开创性的创新,才有了微软、苹果、亚马逊、阿里等巨头,才有了现在我们手机里的那些舍不得删除的超级APP,但创新永远不会被扼杀,对于具备开创性的创新,获得巨头和资本的青睐只是个时间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下载量   亚马逊   盖茨   开创者   时代   开创性   腾讯   阿里   中国   社交   巨头   上线   领域   数码   用户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