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支付覆盖面持续扩大 手机里的“钱袋子”该如何保护?

(记者 陈洲)随着近几年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支付使用人群在日渐扩大。然而,从传统纸币向数字化支付转型的同时,也存在技术、信用等的风险。

数字支付覆盖面持续扩大 手机里的“钱袋子”该如何保护?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年)》中提出的部分要点正好补齐了数字支付风险方面的短板,守护了老百姓手机里的“钱袋子”。

我国93%的受访者愿意使用数字支付

随着数字经济往纵深方向发展,近几年来,数字支付领域俨然成了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一环。如今走遍大街小巷,无论是高端百货商场,还是理发买菜,甚至逛个夜市,每个商家几乎都有自己的扫码设备或者收款码。

据《中国经营报》相关报道称,万事达卡中国区总裁常青日前提到,相关调研显示,93%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使用新兴支付手段;另外,从全球情况来看,在数字支付领先的中国,有55%的消费者表示将会更多地使用网络渠道购物,这个数字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有58%的消费者计划会更多地使用非接触的方式来购物,43%的消费者将会减少现金的使用。

随着数字支付的大面积普及,用户的支付风险也随之而至,关系的都是老百姓的“钱袋子”。

数字支付领域存在多个问题亟需解决

数字支付已是我国领先全球的一个领域,虽然布局全面,使用范围较广,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得不回避的问题,尤其是信息安全方面。

数字支付覆盖面持续扩大 手机里的“钱袋子”该如何保护?

在宏观层面,随着全社会数字化支付的转型,支付平台问题倍出:如相关平台是否合法?平台系统是否安全?如果通过平台支付遇到问题,该如何保护消费者的资金安全等等。

在微观层面,电子货币发行主体也存在技术风险和信用风险。

以上问题都成为支付安全领域新的挑战。

如何保护老百姓手机里的“钱袋子”

数字化支付转型带来便利的同时,保护用户资金安全刻不容缓。

数字支付覆盖面持续扩大 手机里的“钱袋子”该如何保护?

中国市场监管学会理事张韬认为,面对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立法明确相关监管原则,即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严守底线、事中事后、协同监管的原则,在激发数字经济活力的同时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解决日渐增多的数字支付领域的相关问题,亟需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其一,相关法规的完善,从制度上对平台进行约束;其二,统一支付领域B端和C端相关数字证件的认定标准,这等于给支付平台设置了统一的“杀毒软件”;其三,通过对数据挖掘和升级应用等的技术手段,助推行政管理制度的健全,这也间接加强了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监管。

另外,作为支付使用者的商家和用户,也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出现可疑支付“故障”应立刻反馈给相关技术平台甚至诉诸法律,直接在支付流通环节加一道人为屏障。

只有这样,老百姓出门在外才敢大胆放开地“买买买”,手机里的“钱袋子”才能真正安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钱袋   达卡   数字   受访者   覆盖面   中国   层面   老百姓   消费者   风险   领域   用户   全球   经济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