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两千多年城址未迁城名未改

关于“成都”一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所著)记载,约2400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将都城从广都(双流)迁往成都,城名以“西周建都的经过”而命名,即周太王迁都岐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古蜀历史的最早开端是蜀山氏,大约在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时代之前,在长江之源——岷江上游,出现了一支善于驯养桑蚕的族群,他们以岷山“石室”为居住之地,因此人们把他们称作蜀山氏(蜀山即岷山)。蜀山氏在中国古籍中出现的时候,就已经站在中国蚕桑丝绸早期的门槛上。史载,黄帝派其元妃嫘祖入蜀,教蜀民养蚕,蜀山氏的直系后代从饲养野蚕进步到饲养家蚕,其名号也改为蚕丛氏。

《蜀王本纪》记载,古蜀国共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音同“浮”)、杜宇和开明五个王朝,持续治理成都平原的时间长达2000多年,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证实,早在距今3700—4500年之间(蚕丛时期),古蜀先民就开始在成都平原上繁衍生息,并留下了新津宝墩、都江堰芒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等一批史前城址群。距今3700年左右,统一了古蜀诸史前城邦的柏灌、鱼凫王朝在三星堆兴建了大型都城,留下了高大土筑城墙、宏伟宫殿建筑、精美的青铜器和大型宗教祭祀场所等重要遗存。距今3300年左右,古蜀国发生了重大变故,神庙中的神像和祭祀用具被焚烧掩埋起来,都城转移至金沙,金沙(杜宇王朝)成为古蜀国新的政权和神权中心,留下了大型宫殿建筑和祭祀场所等重要遗存。


成都:两千多年城址未迁城名未改

距今2900年左右,都城再次转移“郫邑”或“瞿上”,即今郫都区、彭州市、双流区一带。距今2400年左右,古蜀国开明九世“徙治成都”,其政治中心转移至今成都十二桥一带,商业街大型船棺合葬墓再现了古蜀文明最后的辉煌。

公元前311年,秦国蜀郡守张仪按照首都咸阳的建制修筑了新的成都城,成为成都建城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传说最初筑城时,因地势低洼潮湿,修好的城墙常常坍塌,后来江中浮起一只大龟,沿干湿分界线爬行,人们按照大龟爬行的路线筑城,顺利完成了筑城任务,因此秦代的成都城又名“龟化城”“秦城”和“张仪城”。城内则分为大城和少城两部分,大城是蜀侯、蜀相和蜀郡守的治所,又是秦移民聚居的区域,是成都的政治中心;少城在大城之西,是成都县治所在和铁官、盐官、市官等商业机构所在地,为成都的经济中心。这种“二城并列”的格局承续了2000多年,到明朝藩王朱椿建立蜀王府(又称“成都皇城”),从此形成大城、少城、皇城“三城相套”,成为中国古代城市格局的一种重要类型。


成都:两千多年城址未迁城名未改

成都又称“芙蓉城”“蓉城”,简称“蓉”。五代后蜀王孟昶为讨皇妃花蕊夫人欢心,在城墙上遍植芙蓉,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秋间盛开,蔚若锦绣。在城墙上大面积栽种花卉植物用于观赏,这在中国建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孤例,说明成都自古就是一座“花园城市”。

从开明九世迁都成都起,成都具有世界罕见的3000年城址不变、2500年城名不改的历史特征。纵观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持两千年以上城址不变的城市只有苏州和成都两座城市,而城址不迁且城名至今未改的城市则只有一座,那就是成都。


成都:两千多年城址未迁城名未改



#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成都   成都平原   双流   开明   都城   皇城   金沙   大城   王朝   郡守   蜀国   祭祀   城墙   中国   多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