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这几个最火案例,什么才是危机公关的正确姿势?

袁国宝:资深媒体人、知名评论人、新媒体营销和品牌传播专家,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

最近一段时间IT界发生了很多大事,随便列举几个:联想被扣上卖国的帽子、腾讯被批没有梦想、百度辟谣李彦宏没有小三、今日头条推送腾讯负面等等。这几个大事展开分析都可以洋洋洒洒讲三天三夜,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准确来说是负责企业危机公关的PR,应当从中获得怎样的经验?这几个案例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众所周知,随着媒体越发多元化,对舆论的掌控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PR在日常工作时应当保持较高的敏感度,对某些大事进行提前预判,一旦出现不利于企业的舆论,第一时间进行良性引导。如果事态难以控制,或者存在幕后黑手,那么PR就应当从“对手盘”的角度来分析形势-------幕后黑手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接下来可能采取哪些策略?等等。

废话不多说,我们用上述几个案例来详细分析一下,看看企业如何才能把PR做得更好。

一、联想被批卖国,老柳出马是一步险棋?

因“5G标准投票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联想迎来了一连串貌似有计划的舆论攻击,一方面,大量喜欢蹭热度的自媒体一拥而上,挖出了联想很多不光彩的一面,例如出口至国外的产品售价普遍低于国内,存在对国内外用户区别对待的问题;又比如,杨元庆治下的联想发展并不景气,为何还能拿亿元年薪;还有借着中兴事件批判联想缺乏技术创新力,质疑其“贸工技”路线的观点。

对这次危机,联想是如何公关的呢?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花钱请大量媒体,包括自媒体给自己大唱赞歌,用正面舆论去抵消负面舆论,也让部分意图批判联想的媒体闭嘴;第二,柳传志披挂上阵,联合杨元庆朱立南发表联名信《行动起来,誓死打赢联想荣誉保卫战!》,并获得诸如马云、刘强东、李彦宏等企业家的力挺,避免联想企业形象进一步下滑。

这么看来,联想的危机公关倒是挺完美啊,确实,如今有关联想的负面舆论也得到了控制。但是从网民角度来看,困扰他们的上述几个问题并未解决,舆论也只是暂时按了下去,“治标不治本”迹象非常明显。

我觉得,联想本次公关最大的问题在于用“阴谋论”来解读网络舆论,至少我想不出哪家企业会去故意黑联想,也就是说,联想的“对手盘”可能是虚拟的。在这种局面下,老柳的立场多少还是有一点问题,至少他没明白为什么会有大量针对联想的负面评论,这并不局限于“5G标准投票事件”,也并非有人要故意损害联想的声誉。

假设联想的PR准确把握了网民所关注的点,那么首要的工作就是解释并道歉,尤其在国内外市场定价方面,联想不能一味的找借口,更不能回避。在PR把前期工作做好以后,老柳再携手杨元庆、朱立南放下身段,找个机会和网民做一番深入的互动,并给出实际承诺,效果会好得多。

二、腾讯被批没有梦想,马化腾已审美疲劳?

从若干年前的《狗日的腾讯》到今天的《腾讯没有梦想》,我发现一个问题,对腾讯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正确的政治,而且标题简单粗暴效果反而更好。原因在于,在互联网圈子里面盯着腾讯的人太多,一旦某人撕开一个口子,必然引发连锁反应。

但今天腾讯对待负面评论显然要谦逊许多,也更宽容。这可能和3Q大战有一定的关系,当初3Q大战时腾讯吃尽了舆论的苦头,发现用力太猛伤害却更大,所以腾讯换了一种方式------以柔克刚。

比如针对腾讯有没有梦想的讨论,腾讯总裁刘炽平和公关总监张军进行了一番解释,也表示会虚心听取外界的意见。而马化腾的回复却被张军辟谣,称是杜撰的,如此说来,马化腾并未对此事回复,难道已经审美疲劳?

深度分析这几个最火案例,什么才是危机公关的正确姿势?

在风波过去不久,腾讯投资差评又被挖了出来,原因是差评洗稿,这再次引发了业界的讨论,并且话题点从梦想升级到了价值观上。对此事腾讯反映迅速,称要重启调查,但明眼人一看这就是打马虎眼,毕竟合同签了钱打了如果再要求对方退还等于违约,腾讯显得有些骑虎难下。好在差评主动退还了投资,这事儿就算这么过去了,但整个过程中,腾讯没有包庇纵容,算是一种进步。这轮公关的成功之处在于,腾讯将投资差评从“价值观”转移到了“尽职调查”这个点上,通俗点说,这只能算是一次工作失误,不能由此判断腾讯价值观出了问题。

很明显,腾讯危机公关的手法正显得越来越老练,我觉得,面对最近这一系列事件,腾讯的处理都还算果断,并且立场鲜明,很快就能堵住反对者的嘴。但腾讯也存在一些公关层面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游戏业务的社会影响,这一点我们下面还会涉及。

三、百度辟谣Robin小三,辟谣等于传谣?

除上述两件事之外,最近还出了一件被称为“教科书级别”的失败案例,就是辟谣Robin小三的事件,百度PR将谣言一字不差的列了出来,没有任何的打码处理,只打上了附带“谣言”二字的红圈,对全文内容没有丝毫影响。

说实话,PR做到这种程度,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而网上的批判也如水漫金山,认为近年来百度PR的状态一直不在线。那么对于这类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谣言是否需要毫无保留的列出来,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谣言的原文中提炼出几个重要的点出来,针对性的辟谣,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谣言的传播范围,而部分细节也可以不被广大网友和媒体所掌控。

但如果情况特殊,也可考虑将谣言全面呈现,并简单了当的进行辟谣。这样的好处是,可能谣言会被更快的传播出去,但不能被媒体深加工,说白了,你就算知道了,也不敢针对性的发表评论,从而避免后续影响扩大化,引发业务受阻、股价下跌等更为恶劣的影响。同时,这也为后期采取法律手段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只要你辟谣了,引用这些谣言来大做文章就会面临更高的法律风险。

在以下截图中,百度解释了原封不动摆出谣言内容的理由,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辟谣是否成功,不是看谣言的传播率,而是看辟谣这一事件的传播率。从这个角度上讲,这次公关真算不上失败。正如百度方面所说,如果遮遮掩掩,那还不如不做。

深度分析这几个最火案例,什么才是危机公关的正确姿势?

深度分析这几个最火案例,什么才是危机公关的正确姿势?

四、头条推送腾讯负面,却将自己卷入漩涡?

这两天刷屏的还有那篇《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从目前来看,腾讯方面并没有直接的动作,这也是其聪明之处,因为腾讯知道,游戏业务经常会被对手拿来炒作,与其硬怼上去,不如缄默不语,只要相关部门不出手,腾讯安然无恙,就算相关部门出手,腾讯也有充分的沟通空间。

现在的问题是,头条反而将自己卷入漩涡,头条推送的文章有两个硬伤,一是混淆了新华社和新华网,二是标题和原标题有出入,去掉网游加上腾讯,攻击力至少上涨了五层。当然,这也成为了其被攻击的把柄,昨天头条及时发表了说明,甩锅百度。

这就是传播负面消息不经求证的结果。我认为,腾讯方面有理由起诉百度和头条,但腾讯不必要这么做,摆在台面上反而会激化矛盾,也会招来更多对腾讯游戏业务的质疑。我不知道腾讯是否也找过媒体来配合,从昨天和今天来看,质疑这篇文章的声音已经全面压制住了文章内容所造成的影响。

这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之间在相互制造或传播攻击性舆论时,必须反复求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单纯从传播率上看,新华网怎么比得上新华社?原标题《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又怎么比得上新标题《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但这么做的后果,不仅给了对方可乘之机,同时也让新华社躺枪,事情严重性陡增。

我注意到,大量针对头条的负面评论也蔓延开来,而且有组织有纪律有策略,比如很多评论将头条和被封掉的内涵段子结合起来,如《今日头条大玩标题党,这是要重蹈“内涵段子”的覆辙吗?》、《今日头条被内涵段子鬼上身了吧?》,这完全让今日头条猝不及防啊。

就眼下的情况,我认为,今日头条和腾讯剑拔弩张的气氛应当缓和下来,因为双方都存在一定的硬伤,如果大打公关战,很可能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老祖宗的这句名言我们应当谨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公关   危机   新华社   腾讯   段子   谣言   负面   舆论   深度   姿势   正确   案例   事件   梦想   今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