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宝:美团打车大概率失败,滴滴外卖又凭什么成功?

袁国宝ID:yuanguobao1982

资深媒体人、知名评论人、新媒体营销和品牌传播专家,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兼CEO。

美团和滴滴两大独角兽相互入侵对方领域已逐渐演绎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罗生门”,众所周知,两巨头的行业地位及业务格局存在高度相似性,使得这场正面冲突独具看点,不过,我认为,从一开始两巨头的初衷就错了,眼下应当立即停火,回归主业。

袁国宝:美团打车大概率失败,滴滴外卖又凭什么成功?

两家企业均存在业务不够垂直和聚焦的问题

首先,美团和滴滴均存在业务不够垂直和聚焦的问题。以美团为例,近年来美团先后推出了榛果名宿、美团金融、共享充电宝等业务,以扩充衣食住行的服务版图,但榛果民宿却与美团酒旅业务产生了激烈竞争,而美团金融至今仍不温不火,共享充电宝更是在上线半年后被彻底关闭。

再来看看滴滴,据CNIT数据,自2016年8月和Uber中国合并后,滴滴的市场份额超90%,拥有绝对优势。但滴滴对其他业务的涉足,也可能影响主业务的垂直性和聚焦性,导致路线规划、资源调度等痛点难以解决,影响服务品质和司机利润的提升。既然两家企业主业务不够垂直和聚焦,如何能染指对方的领域?

滴滴外卖为何难撼动美团外卖?

袁国宝:美团打车大概率失败,滴滴外卖又凭什么成功?

接着上面继续分析,首先说滴滴外卖为何难撼动美团外卖。一个原因在于滴滴的流量在外卖市场难以变现。外卖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业务,而滴滴外卖至少存在如下两个痛点,第一是商户资源,对没有做过外卖的滴滴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积累起庞大的商户资源,对比Uber送餐和Deliveroo在英国的市场竞争,我们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第二是运力的组织,小汽车和电瓶车分属不同的用户群,所以滴滴现有的运力对外卖业务没有任何帮助,要推动外卖业务开展,滴滴必须重组运力团队,或者收购现有众包企业。然而目前能匹配滴滴用户流量的众包公司都名花有主,如:达达、点我达等等。如自建运力团队起码需要6个月,没有运力就很难渗透至核心城市。

美团打车为何无法战胜滴滴打车?

袁国宝:美团打车大概率失败,滴滴外卖又凭什么成功?

同样的问题美团打车也很难回避,第一,从产品的功能、特性上看,美团打车与滴滴打车并不存在本质差异,无法通过产品攻击用户认知。唯一策略是烧钱进行补贴,但美团的资金储备并不比滴滴雄厚,加上饿了么的牵制,用于打车市场的补贴资金必然是杯水车薪。

第二,美团尚未建立起能支撑大规模客流的打车平台,集中进入的新流量使得美团无法负荷。如车少会导致用户打不到车,无法将用户留在平台上,而用户减少又必然导致司机接不到足够的订单,致使司机逃离平台,形成恶性循环。

实际上,之前美团大张旗鼓的在南京试水打车并未收获理想的成绩,也是这个原因致使其迟迟无法开拓上海北京的市场------通过前期h5的测试,美团深知自己在这两个城市发出的优惠券金额暂无法兑现,所以业务始终没有开展起来。

其实无论是外卖还是打车,我们都见识过惨烈的厮杀,以烧钱补贴为核心的商战对平台和投资方来说等于“饮鸩止渴”。现如今,美团和滴滴都杀出了一条血路,更应该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细作,如果只是为了迎合资本市场而进入不适合的领域,不仅会影响行业健康发展,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麻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外卖   深耕细作   运力   主业   概率   巨头   流量   司机   团队   领域   业务   媒体   用户   资源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