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要说当年也是"软粉"一枚,"攒机"高手,对windows平台各种配件品牌如数家珍,而对苹果则属于"传说中的系统",很感兴趣,但觉得离自己太远了。。。

那时候很年轻,对DIY很有热情,在玩了几年性价比后,又觉得外设更值得投入,由于那时候还做过某论坛机箱电源散热区的版主,这方面当然也不能忽略了,这个庞然大物还有人记得吗?

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最终折腾几年后,当年的PC最后是这样的配置:

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I7 2600@4.2G(首发即入,K系列还没发售只好2600超4倍频)

海盗船复仇者4G*2(高端入不起,买个马甲条意思意思)

华硕P8P67(还是首发即入,后来这价位都快能买到- ROG了。。。还因为bug召回了一次。)

GIGA GFX560Ti OC(之后显卡就越来越贵了,1999很难再买到60系列了)

Intel 120G SSD(型号选择已经记不住了,只记得是MLC,当年这还是低端货,被嫌弃,SLC才是王道,结果现在TLC当道,MLC都是好货了)

东芝2T(仓库盘,挑便宜的买的)

然后是外设:

海韵X660(DC12V,金牌,全模组,风扇可停,用料奢侈,漂亮,稳如泰山坚如磐石,放在现在也是好货。)

联力A05NX(电源倒置设计放在现在也是少有,算是低配版ABEE吧,不花哨,符合审美)

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Thermalright HR-02(可以Fanless,回流焊工艺,做工用料无比出色,后来看很多散热器都是弟弟)

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猫扇+9S若干(静音强劲)

dell23寸显示器,MVA面板,记得是16:10(便宜。。。)

罗技G9X(用过最舒服的鼠标)

Filco 一代白茶(真心大F一步到位直接退烧)

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BOSE MM+创新USB声卡(多年bose粉)

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这套配置在当时是属于类似现在的时间段首发买来了Zen3的R7-5800X+3060Ti的配置吧(假装3060Ti发售了),显卡方面都是NV的,同样最新的中端=上代的中高端,CPU全新架构主流级别的次顶级,而且同样是默妙全,但品牌对调了。。。当时系统装好跑完分后,长叹一声后开始索然无味,真的觉得"性能过剩"了,甚至感觉这套配置可以用10年。不过现在想想,除了显卡淘汰的快一些外,CPU好像一直在挤牙膏,直到现在也仍可一用。。。

机器陆续都配好后,其实兴趣就逐渐转为手机数码产品了,现在想想"一步到位"也确实是"一步退烧"了(笑)。


对Windows的喜欢

前面提到过笔者一直都是软粉的,那么如何来证明呢?先是外设方面,别人都买罗技MX500时,笔者买的是微软的IO,IE。。。而上一台机器的Windows7和office,都是买的正版,甚至win7还是盒装版的,为的就是软粉当然要用正版呢。

这套正版的系统陪着我用了好几年,对win7真的是各种满意各种喜欢,觉得这就是完美替代XP的完美的操作系统。但后来不断混乱的网络和软件环境让兴趣已经转为数码,PC倾向安逸使用的自己有些越来越难以忍受了。。。最终的临界点在Windows10,升级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原来win7还真是最好的Windows"。。。这之后就开始琢磨更换平台了,当然并不完全是因为win10,而是win10是一个临界点。后来把常用软件和必备软件都尽量调整到Mac可用状态后,终于把机器换成了MacBook Pro。


PS:这部2011年装配的台式机在2017年更换机器时,最终用单出配件的方式,一共"回血"了大概5K~6K左右,可见那几年的牙膏挤的是多么的厉害。。。


对苹果的印象

虽然曾经是软粉,对更早还是果粉,这话说得有些别扭。因为作为小学生时代,最先接触的电脑,是图书馆借到的计算机入门书籍。里面最基础的讲解三大件之前,先介绍的就是PC个人电脑的由来,此时必然会提到里程碑意义的APPLEII型电脑和"麦金塔操作系统"。于是,一个小学生就知道了乔布斯,并成为了一枚果粉。但苹果电脑毕竟当时离得太过遥远,更多是传说级的存在,并不妨碍这个小学生变成中学生后粉微软。


使用Windows平台的时候,离苹果最近的也就是iPod和iPhone了,对Mac确实非常的好奇,甚至还买过Mac的键盘。但当时却并未想过更换为Mac一来太贵,二来也实在不知道Mac能做什么(没游戏),真的下决心更换平台确实要在win10发布之后才下定决心的了。

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选择MacBook Pro

购买MacBook Pro的那一年,正好是MacBook Pro更换设计的一年,尝鲜了第一代Touch Bar。

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买13寸,没有买15寸的原因,除了贵也是因为牙膏实在太厉害了,15寸的6代I7+独显的配置怎么看也还没有2011年自己的那部台式机强。。。而且当时的应用也都偏向于日常使用,对性能要求并不高。既然都性能不怎么样,既然都是牙膏,那么就选择便携了(贵)。


配件和使用

因为是第一次使用Mac,各种心情激荡,于是也配了不少无力吐槽的配件:

比如这个保时捷设计的华为手机,哦不对是保时捷版LACIE移动硬盘。。。外观精致做工出色,USB C接口全速3.0,自带全速C口线,但和保时捷版手机一样,还是贵。。。

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比如因为"MacBook有触控板所以买个鼠标吧"而买的妙控鼠标。。。不是说鼠标多不好,其实这感觉是最适合需要大量触控操作的Mac的鼠标了(别用来玩游戏),只是macOS真的不太适合用鼠标。。。

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比如这许多的。。。接口线材。。。

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后来甚至还买了个moshi的MacBook保护壳。。。好在用了一次后及时出咸鱼了。。。


现在想想当年真的是"MacBook萌新用户",各种坑几乎都踩了。。。恰逢最近也是打算更换电脑,如果还是选择ARM的MacBook的话,我的配件选择是。。。除了AC+,其他都不买!


说到Apple silicon Mac,最后也想谈谈这几年MacBook pro的使用感受吧,毕竟双十一苹果也要发布ARM平台的Mac了嘛,自己也在犹豫是继续坚守macOS还是换回Windows呢。

说有换回Windows的打算其实也不是对MacBook Pro和macOS不满意,只是macOS在国内日常应用确实还是有一些不便利的地方的,为此老Thinkpad一直都保留着,偶尔还真需要启动一下看看文档在Windows打开时排版是什么样子,或者运行一些只有.exe,还必须要用到的程序。。。

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而且Mac方面软件也确实又少又贵。。。虽然个人比较轻度使用,但也需要一定的视频,图形等软件需求的,而这些"比专业级软件价格便宜很多,功能够用且好用"的软件,最终却都是在iPadOS上找到的。。。感觉轻度使用Mac没能完全代替Windows,iPad却快代替Mac了。


但MacBook Pro这几年的使用,也改变了个人的电脑使用习惯,换回Windows还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了。快捷键还好说,但比如现在都不清楚Windows的笔记本到底能不能做到像iPad和MacBook一样几乎没有关机的概念,正常使用永远不会关机,不用时直接盒盖,开盖直接使用?几天这样用的话应该还好,但如果从买来到淘汰一直都没关机过,好像Windows10还很难做到吧。。。使用的时候才刚习惯的触控滑动操作逻辑也将再次改回点按拖拽的操作逻辑了,习惯是一方面,和iPadOS超过逻辑的割裂也是个问题。

回顾10多年的攒机经历,微软到苹果,写在ARM Mac发布前


还有软件环境的问题,这几年用macOS已经让自己忘记了什么是杀毒软件,虽说win10好像现在也可以不用这些但确实有点拿不准。上次使用Thinkpad浏览网页时被莫名其妙安装各种插件,优化大师,安全助手和输入法。。。因为许久没经历过了有些生疏也确实中招了几个软件,费了不少劲才卸载干净。如果真的换Windows的话,重新寻找规避流氓软件的方法和在杂乱不堪的网络环境中正常使用倒是好说,只是自己真的还愿意忍受这些吗?


最终还是先期待ARM的MacBook吧

一方面是Windows软件环境不好,操作使用也不太舒服,但兼容性好,利用率高。另一方面MacBook使用安逸舒适,软件环境很好,但兼容性和软件生态都太少了。。。哪怕Mac方面兼容性和软件生态两者能有一点可以改善,也将很大程度地改善个人对Mac的利用率啊。。。

所以还是先准备等Apple silicon发布后再做决定,如果这次发布会上可以宣布ARM版MacBook实装运行iOS APP,那么macOS软件生态的问题将会解决大半,未来的发展道路就也明晰啦!这样未来两个操作系统和软件会逐渐通用和融合,只是在性能和散热,以及操作方式更精确的Mac上可以使用高性能的专业级软件,在iPad上也可以使用基础一些的功能,对iPadOS和macOS都是重大的利好,作为重度使用iPad Pro,轻度使用MacBook的自己来说,这也会极大的提高MacBook的使用率了。


尾巴

写到最后忽然想到,当年更换MacBook Pro的时候"过了6年居然换的新电脑还没有旧设备性能好"的感慨,居然让iPad Pro被打破了。根据极客湾的测试,iPad Pro2020的A12Z性能相当于X86平台的I7 1065G7+MX350,MX350相当于台式机的750Ti,10代架构升级也终于和SNB有差距了。这应该是超过了10年前的I7 2600+560Ti了,倒也算是终于做到了换设备性能有提升了(笑)。也因此,对Apple silicon有很大的期待,苹果最终会交上一个什么样的答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本文由Mikan数码橘星人原创,谢谢大家的的耐心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保时捷   苹果   微软   牙膏   外设   台式机   当年   确实   多年   机器   性能   感觉   操作   配件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