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台国产机床,精度可以达到世界水平,出口到国外供不应求

1955年,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机床研制成功——C620-1。为了纪念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这台机床被印在了1960版的2元人民币上。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个C620-1机床,以及这个机床是如何承载我们今天的工业腾飞之路的。

中国第一台国产机床,精度可以达到世界水平,出口到国外供不应求

收藏于中国工业博物馆的第一台国产机床C620-1

机床,这个东西被称为工业之母,从诞生那一天起直到今天,机床一直是一个国家生产力的代表,是工业的基石,几乎所有工业产品都需要机床来生产。如果说现代工业是一座繁华的城市,那么机床就是这个城市的电力基建。

八十年代时,贪图利润的东芝向苏联出口了自己最先进的机床,让苏联得以解决了自己潜艇的噪音问题。而结果就是美国的海洋探测优势荡然无存,让整个美国都处在苏联核弹的阴影之中,这就是著名的“东芝事件”。

因为这个事件,日本首相亲自跑到美国道歉,在美国的五十多家主流媒体上花钱投放“悔过书”,完全丢失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同时也侧面印证了机床这个东西,对一个国家工业的重要程度

中国第一台国产机床,精度可以达到世界水平,出口到国外供不应求

日本首相赴美道歉

论起机床的历史,中国的机床可以说是写满了两个字,“艰辛”。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沈阳矗立着一个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个工业类的藏品博物馆,主要收藏过去五千年中中华文明的工业藏品。

是的,过去五千年的工业藏品。从西周的青铜盔,春秋的战甲,殷商时期的铜镜,再到1900年的中东铁路钢轨,铁西规划地图,这个博物馆的藏品不断追寻着工业的这条线,洞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人文变迁,馆内的每一项藏品都折射着那个时代的人文故事,力透纸背。

而我们前面说的C620-1机床,也是这个博物馆的藏品之一,由此你便可以想象,这个藏品的意义之重大。它不仅仅是第一台机床这么简单,还隐喻着我们前辈那一代人的挣扎,以及新中国的工业奋进历程。

新中国成立时,整个中国都是一穷二白的,连口粮问题都还没解决,更不要说工业生产了。再加上建国第二年就遇上了朝鲜战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中国只能毅然出兵作战。

1952年,此时的朝鲜战争还未结束,中央在北京就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工具机会议,为中国的机床工具业发展定下了基调建立了十八个机床工具业的骨干企业,这十八个企业也被称为“十八罗汉厂”。而其中有一个厂,就是沈阳第一机床厂。

中国第一台国产机床,精度可以达到世界水平,出口到国外供不应求

沈阳第一机床厂里的皮带车床

那时候的沈阳机床厂刚建立时,整个工厂里只有一台皮带车床,这台车床只能干点“打磨”的活,一旦遇到金属的切割什么的,皮带就会罢工。就是这样一台皮带车床,都还是工人们捡拾零件自己组装起来,相比起那一代人的辛酸,我们今天缺个芯片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了,中国在朝鲜半岛上,不仅正面硬撼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还全歼了当时如日中天的美国的一整个团,一战功成。国际社会上谁也没想到,积弱百年的中国能把联合国军打成这样。

这一仗后,苏联一改之前的策略,开始帮助中国建立工业体系,向中国援助了156项重点工程项目。1953年,“十八罗汉厂”之一的沈阳第一机器厂,被列入了156重点工程项目,援助的项目就是机床。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沈阳第一机床厂开始了机床的研发,当时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一个——“制造中国自己的车床”。于是各类工程师开始消化苏联的技术,尝试制造合格的工业部件。仅仅两年后的1955年8月,中国的第一台车床就研制成功并且实现量产了,这台车床虽然是第一台,但是技术都是对标世界前列水平,每一项检测指标也都是合规合矩的。

中国第一台国产机床,精度可以达到世界水平,出口到国外供不应求

苏联援助下的156项重点工程之机床

2021年4月,在一则采访中,87岁的沈阳第一机床厂退休工人张贵卿,对着镜头说道:“当时车床的精度可以达到世界水平,量产后长期供不应求,一度还出口到国外。”语气里都是难掩的自豪。

正是因为它的重大意义,1960版的人民币在设计之时,就选择了把这台机床印在2元纸币上。老K在这里插一句,大部分观众可能都会以为机床是现代的工具,其实不然,机床这东西六百多年前就有了,而且中国还是最为先进的那个。

1637年,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出版了一本书——《天工开物》,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农业和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收录了当时明朝农业、手工业、机械、砖瓦、陶瓷、兵器,火药这些领域的生产技术,其中就有机床技术。

中国第一台国产机床,精度可以达到世界水平,出口到国外供不应求

《天工开物》

这本书里记载了当时的磨床,这种磨床利用脚踏机床的原理,配合沙子和水来加工玉石,而且因为当时玉石的市场需求,这种机床还发展出了模块化的技术,用来打磨玉石的磨具各种型号一应俱全,可以根据物料的不同更换磨具,充满了“古人的智慧”。

所以,机床这东西其实我们很早就有了,甚至到清朝时我们都还在进行技术迭代,不过后来的闭关锁国和百年积弱中,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机床技术也跌落谷底。扯远了,说回C620机床。

到了60年代,C620-1的年产量达到了4000台以上,在全国的普及率都极高,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当时的钢铁厂、矿山、铁路都需要机床来进行生产作业。C620就这样伴随着中国发展,成为中国工业的助推力。

而C620除了第一台机床和对中国工业的巨大贡献之外,从实用角度看,它的技术在当时也是极为先进的。就不给大家说参数了,这么说吧,老K在查资料时找到了十七篇关于C620机床的文献论文,而这些文献论文,都是2014年之后的。

也就是说,直到2014年之后,中国都还有许多台C620机床在使用中,不仅在使用,而且保有量还足够大,能够让学者们发表十七篇文献论文。从一线生产厂退役之后,巨量的C620机床继续在民间的小工厂中发挥余热,是的,整整70多年了,C620机床仍然具备实用性。

当然,C620只是中国机床的起点,并不是终点。在C620落地的第二年,1956年济南第二机床厂就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大型机械压力机,同时期还有上海机床厂研制的3153M磨床。当时的机床业百家争鸣,还专门成立了《机械工人》杂志,供全国各地的工人交流。

中国第一台国产机床,精度可以达到世界水平,出口到国外供不应求

《机械工人》杂志

1959年,新中国成立的十周年,武汉重型机床厂成功送上了建国十周年贺礼——中国第一台大型立式机床。这些厂都是“十八罗汉厂”的成员,在中国机床业的发展历程中,“十八罗汉厂”一直备受关注,各家有各家的特长和专攻,他们共同撑起了中国的工业基础。

这十八家机床厂,不仅代表了当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先进程度,更代表了整个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而且还创造出了无数个行业第一,是中国制造业从引进再到自研的亲历者,带有浓重的历史底色。

但转变发生在八十年代,外资技术涌入中国,大量技术发展停止,研究项目下马,运输机、轰炸机、航母、反导系统都在下马的行列之中,机床业当然也无法置身事外。外资技术的涌入冲击了中国的机床业,本质上就和中国的光刻机和芯片一样,都是受到当时“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思想影响的。

相比起消失殆尽的光刻机和芯片技术,机床业还算是保留住了火种,没有完全没落,不过也惨痛无比,“十八罗汉厂”也在不断的破产兼并重组中,变成了一个虚名。直到2000之后技术自主被重新提上日程,中国的机床业才重新振作。2001年到2011年,这十年里被称为中国机床的黄金十年,十年发展过后,我们补足了一些落下的功课,但很遗憾,在数控机床的变革上,我们还是欠缺了那么一步

中国第一台国产机床,精度可以达到世界水平,出口到国外供不应求

蓬勃发展中国机床

2003年,在米兰举办的EMO世界机床展览会上,瑞士的米克朗公司推出了智能机床的概念,各国也开始投入大量资本,探索未来的机床形态。在机床业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德国和日本。

各国的机床发展到今天,最顶尖的玩家是日德混血的森精机德玛吉、日本的马扎克、德国的吉特迈等等,中国的沈阳机床紧随其后。但在现代数控机床的数据技术上,西门子和发那科一直处于垄断状态。

中国因为停滞的二十年,在这个技术上处于空白状态,导致大量的中国机床企业只能高价进口西门子的技术,成为世界机床巨头的“贴牌”制造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中,智能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行业,都被列为了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中国机床的突破之路,任重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天工   中国   机床   苏联   磨床   藏品   日本   罗汉   供不应求   美国   车床   皮带   精度   博物馆   机床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