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我们的婚姻命中注定只有短短一年的缘分,1949年10月15日至1950年10月15日,一天不多,一天不少,整整一年。如果宿命一点讲的话,我与毛岸英的缘分可能就只有短短的一年……”

晚年的刘思齐回忆到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毛岸英时,这样悲痛地讲道。

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晚年刘思齐接受采访回忆毛岸英

一、76岁完成心愿

2006年5月12日,朝鲜的大榆洞(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个司令部指挥部所在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中国客人,其中的一位老人已经76岁高龄,她之所以来到这个地方,是为了亲眼看看56年前自己爱人牺牲的地方。

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刘思齐抚摸毛岸英雕像

刘思琪哽咽道:

“岸英,今天我带孩子们前来给你扫墓了,他们崇敬你,思念你。我老了,已经不是当年的思齐了,岸英,一旦我年迈或疾病,不能再来给你扫墓,他们会代我来的,你永远是他们的亲人。”

这是刘思齐第5次入朝鲜为爱人祭拜扫墓,但是来大榆洞却是第一次,为什么如此高龄了,一定要来大榆洞?因为这里是毛岸英牺牲的地方,这块土地上 流淌过他的爱人的心血。

所以这个地方的对她来说,回忆更痛更深……

1950年11月25日凌晨,美国4架轰炸机盘旋在我国驻朝鲜志愿军总部,大榆洞司令指挥部的上空,从飞机上扔下几百枚凝固汽油弹,将这里轰炸成一片火海,1800度的高温,毛岸英牺牲的过程惨烈到无法想象,彭德怀此令找到毛岸英尸体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根本无法辨认……

最后,大家是靠他右手腕上的一块金表和斯大林赠送给他的那只小手枪,才可以辨认出他身份的。那块手表是他临行前,岳母张文秋赠送他的,那是中国银行的行长,出访外国时从德国带回来送给张文秋的。

临行前,他还信誓旦旦地承诺:“回国后一定还您!”

他还请求岳母照顾好自己的弟弟毛岸青,还说他出国后弟弟的所有开销都算在自己账上,等回国后如数偿还。谁能想到,这两笔账他是永远都没有办法偿还了。

1950年中国志愿军开赴朝鲜,当时刚刚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缨要去朝鲜第一战场,当时所有人都不同意,因为朝鲜战场太危险了,那可是抗美援朝。

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毛泽东与毛岸英

毛泽东觉得,儿子既然愿意去锻炼,让他去战场历练一下也未尝不可,毛岸英从小留学苏联,会说俄语和英语,在战场上要是和美国人和苏联人打交道,他还可以当个翻译。

被恩准之后,毛岸立马奔赴医院,他的妻子刘思齐因急性阑尾炎,在医院准备做阑尾手术。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告诉妻子自己要去出差,地方比较远,通信不够方便,可能好长时间也不能写信。刘思齐也没有多想,单纯地相信了他。

没有想到这次离开竟是永别。


二、刘思齐与毛岸英爱情故事

刘思齐与毛岸英的爱情故事颇为传奇。

1938年春,只有8岁的刘思齐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上出演了话剧《弃儿》。结束之后,观众席上的毛泽东深深为剧情所感动,就找来主演小刘思奇想要和她聊聊天,聊天之后竟然发现她是自己老战友张文秋的女儿。于是,当即就认她做了干女儿。

刘思琪的父亲刘谦初和母亲张文秋是毛泽东在革命早期的战友。

张文秋是湖北省京山县张家湾小村庄,一个家境殷实人家的孩子,她自幼读书写字,1917年,14岁的张文秋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在这里他结识了两位优秀的革命党人陈潭秋和董必武。

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左:陈谭秋 右:董必武

陈谭秋在学校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董必武教国文和历史,在中共一大代表老师的启蒙和教育下,张文秋在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期间,就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她未来的丈夫刘谦初被派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演讲,刘谦初毕业于燕京大学,是北伐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长是宣传队的一个总教官,意气风发,两个人一见钟情,两个月后两人在武汉结婚。

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刘谦初:山东青岛平度田庄镇刘家庄村人

两人结婚之后,两人各忙事业(刘谦初后成为中共福建省和山东省的书记),分别两年之后才在山东做地下党潜伏又重逢,可不久又被叛徒告发关进了山东省第一模范监狱。

第二年(1930年),因为张文秋怀孕,被组织营救出狱,3月2号生下了女儿刘思齐,之所以叫“思齐”,思念齐鲁大地之意。刘思齐出生不久,刘谦初在4月5日就被军阀枪杀了,那个时候刘思齐刚刚满月。

他们家与毛泽东的缘分,还是1927年两人结婚以后,曾一起去武汉参加湖南中共第5次代表大会。那时候,毛泽东正好在武汉创办了中共农民运动讲习所,在他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夫妇与刘谦初夫妇相识并成了好朋友。

那时候,张文秋和刘谦初刚刚结婚三天,毛泽东还开玩笑说:“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要对亲家。”没想到一句玩笑最后竟然成了真。

后来张文秋的长女刘思齐嫁给了毛泽东长子毛岸英,次女张少华(笔名“邵华”)嫁给了毛泽东的次子刘岸青。

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韶华与刘思齐姐妹合影

1938年演出后不久,张文秋就带着女儿和第二任丈夫计划一起去苏联看病,后来在新疆被军阀又被扣留了8年,1946年才再次从新疆出狱返回延安。

这一年毛岸英24岁,刚刚从苏联留学回来,性格热情奔放。

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左一:刘思齐 左二:毛岸英

刘思琪说他性格外向,就像一团火一样,年轻的女孩子很容易被这种性格和感情所征服的。

毛岸英虽然归为毛泽东长子,但事实上从小吃了很多苦头,母亲杨开慧牺牲后,为了寻找父亲,在上海睡马路拣垃圾桶,吃过很多苦头,而从小也是在战火中长大的刘思齐总能和他有聊不完的话题……

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毛岸英刘思齐合照

两人不久就有了爱慕之情,当时毛岸英提出了结婚请求,毛泽东觉着刘思齐与儿子恋爱没有问题,只是当时刘思齐仍在上学,并且还没有满18岁周岁。当时解放区法律规定:女子年满18周岁才能结婚。

另一方面,革命胜利在即,所以他希望建国后刘思琪满18周岁了,亲自给他们俩举办婚礼。1949年的10月15日(建国后第15天),毛岸英和刘思琪终于结婚了。

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刘思齐毛岸英结婚照

不过他们的婚礼却非常的简单,因为毛岸英早就听大人们讲过,他的父亲毛泽东和母亲杨开慧的婚礼就非常简单朴素。

在29年前的那个冬天,他的母亲杨开慧没有坐花轿,没有三媒六聘,没有任何排场,仅拿着自己的行李,带着外婆的祝福就和父亲结婚了。所以他对父亲说,他和刘思齐的婚礼也要简简单单的。毛泽东哈哈大笑道:“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饭还是要吃的,我请你们吃顿饭,你们想请谁就请谁。”


三、简单却高规格的婚礼

1949年10月15日,是刘思琪与毛岸英一生都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终于结婚了。这一年刘思琪刚满18岁,毛岸英26岁。

因为婚前毛泽东讲过,不摆宴席不收礼金,由他出钱请几个人吃顿饭,所以参加这场婚礼的人很少,但是来的人的规格却非常高。

出席他们婚礼的宾客有周恩来、邓颖超、朱德、康克清、蔡畅、刘少奇、董必武等。

这场婚礼不仅简单,而且极为朴素。刘思琪的新娘礼服是一件棕色的条绒列宁装,毛岸英的两个妹妹觉得嫂子不够喜庆,还专门去找了一朵花给她带上。那天毛泽东心情很好,他频繁举杯,敬自己的革命战友和亲家母张文秋,对她说:

“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孩子,为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

当时46岁的张文秋,连连称不敢当,表示道:

“谢谢主席在百忙之中为孩子们的婚事操心,思齐年幼不大懂事,希望主席多多批评指教。”

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张文秋与她的三个女儿

四、儿媳妇变女儿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牺牲时,年仅28岁。

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1951年的1月2日,当时朝鲜的局势已经基本扭转,周恩来等领导人才决定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知道这个消息后,整整三分钟一言不发,然后默默地流下泪来,他颤抖着拿起桌子上的烟,火柴盒明明就在他的裤兜里,可他总也找不到点烟的火柴盒……

他强忍悲痛对身边人说:“战争嘛,总会有牺牲的,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这没有什么……”老年丧子,毛主席的痛,别人怎会不懂。

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毛岸英和毛岸英

加上这个儿子,这已经是毛家的第6位烈士了……


毛岸英临走前,曾嘱托思齐每周末都要去中南海看一次父亲,为了不让儿媳妇过度悲伤,他决定隐瞒这个消息。每次刘思齐周末来陪他,他就给她讲毛岸英小时候的事情,因为每次他都是笑脸讲的,以至于讲了三年,刘思齐都没有发现异常。

晚年,她接受采访时回忆起毛泽东的父爱,总是心疼的落泪。他得忍受着多大的悲痛,才能笑着讲出那些岸英的事啊!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议》签订,抗美援朝胜利后,中国志愿军陆续回国,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再也瞒不住了。

当刘思齐知道自己的爱人已经在三年前牺牲了,他当年所谓的出差,原来是去了抗美援朝的前线,她尽管曾经做过心理准备,但是真正从父亲毛泽东那里知道这个噩耗,还是崩溃了。

她在毛主席办公室的沙发旁大哭了起来。

也忘了哭了多久,直到有人告诉他,毛主席的手都已经冰凉了,她才意识到在毛泽东办公室如此哭泣实在不应该。

毛泽东没有怪她,他怎么会不知道思齐是一个重感情的孩子,他担心她晚上睡不着觉,临走前还给了思齐3粒安眠药,说睡不着的时候可以吃一片。

再后来为了让思齐尽快走出悲伤,他决定送她去莫斯科大学学习数理化。建国以后,国家需要精通数理化的高精尖科技人才。

1957年10月,刘思齐因身体原因转学回国,进入北京大学俄语系学习。

1959年刘思琪生过一场大病,毛主席当时正在开庐山会议,在会议期间的8月6号,他对儿媳妇甚是挂念,寄了一封家信:

娃:

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妹妹考了学校没有?我还算好。比在北京时好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还原万里斗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的四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以起到消除愁闷作用,久不见,甚念。

爸爸

1961年,刘思琪毕业了,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的科研部门从事翻译工作。这一年刘思琪已经31岁了,距离毛岸英牺牲已经过了11年,她从20岁的时候守寡,守成了如今31岁的大姑娘。毛主席非常焦急,他多次劝刘思齐再成一个家,但是她总是不听。6月13号,毛主席给她寄了一封家信:

女儿:

你好,脑痛要注意是学习太多的原因……还有总是要结婚,你为什么总是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信到,回信给我为盼!

毛主席第一次对这个特殊的女儿,说了几句狠话,他是真的希望刘思齐能够痛定思痛,重新开始新的生活。真的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在失去毛岸英的日子里,毛主席其实经常给她做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思想工作:

自己也还年轻,前途还很远,你不能这样过一辈子。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你将来老了,也还要有个伴,老来没伴好凄凉的。我知道你对岸英感情很深,但你年纪轻轻的就这样孤苦伶仃的生活,爸爸心里不安,你一定再找个对象。

后来毛主席看刘思齐自己不上心,他真的自己当起了月老,给自己儿媳妇挑选挑选起了女婿。

一次,空军学院刘震上将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的资料拿给毛主席看,主席对杨茂之的出身经历都非常满意,他是鱼渔民的儿子为人正直,积极上进,他很满意。

于是,他给刘思琪的母亲张文秋写了封信,问问她的意见,如果她同意就准备介绍给刘思齐。同时他给刘思琪写了6月3号那封信,那封信是毛泽东在病重写的,虽言辞有些严厉,但是推心置腹,老父亲的慈爱之前也跃然纸上。

杨茂之对于刘思奇并不陌生,早在1954年的时候,杨茂之就曾经前往苏联红军空军学院学习,在留学生的集会上,他们两人见过,只是没有说话,后面也没有交往。


所以1962年的2月,刘思齐和杨茂芝结婚了,结婚前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毛泽东,毛泽东开心极了,他将自己不久前创作最喜欢的一个词作《卜算子·咏梅》赠给她作新婚礼物。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结婚当天,毛泽东还作为娘家人,让叶子龙送去自己300元稿费作为陪嫁礼金。婚后刘思琪和杨茂之也经常一起去中南海看望毛泽东,他对这个女婿非常满意。

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右一:杨茂之

结婚以后,刘思琪从毛岸青的妻子,变成了杨茂之的妻子。她也将名字刘思齐改成刘松林,刘思琪的人生在她32岁那年结束了。

1963年的11月,刘思齐生下了他和杨茂之的第一个孩子,取名杨小英,纪念他永远的爱人毛岸英同志。

毛岸英牺牲3年,爱妻刘思齐方知死讯,阔别12年,她才愿意再嫁

杨茂之一家,右一为长子杨小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董必武   中南海   牺牲   苏联   朝鲜   志愿军   儿媳妇   死讯   爱妻   武汉   这个消息   婚礼   爱人   儿子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