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现“金箍棒”?中科院:莫慌,只是引个雷

近期,不少网友被一条空中出现闪烁笔直光柱的视频片段频频刷屏,场面十分震撼,但其实这只是我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进行人工引雷工作。这令人不禁遐想,难道储存雷电备用的想法要实现了吗?

惊现“金箍棒”?中科院:莫慌,只是引个雷

雷电破坏力巨大

首先,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说,雷非常危险,下雨天不能躲在树下,不能打雷天看电视,气象局也会在强对流天气发布雷电预警,高楼也都装上了避雷针,但即便如此,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死伤仍然不计其数。

据相关数据,印度每年都会有高达2000多人死于雷电灾害。而就在本月11日,印度一座古堡就发生了雷击惨剧,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伤。这让人们在感叹大自然力量不容忽视的同时,更惋惜人类的渺小。

惊现“金箍棒”?中科院:莫慌,只是引个雷

中科院人工引雷

印度雷电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地受教育程度不高,外加宗教信仰的影响,当地对雷电预防并不上心才导致的。而我国沿海地区却饱受台风等强对流天气侵扰,每年夏季部分地区都会发生洪涝灾害。

预测和适度人工干预自然天气是我国气象局的奋斗目标,越来越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每年高、中考必备的人工降雨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此次中科院研究员则成功做到了人工引雷。

要知道自然雷电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不仅时间不确定,闪电落地点范围也很广,更重要的是自然雷电持续时间短,不可捕捉。此次试验中,研究员采用火箭人工引雷技术,在小型火箭下方绑了一条金属线,待火箭升到一定高度,云层中的电荷顺着金属线传导至大地,也就形成了笔直的光柱。

惊现“金箍棒”?中科院:莫慌,只是引个雷

为什么引雷

联想到那些雷电惨案,你或许会想,既然这么危险那为什么要引雷?其实由于雷电的瞬时性,目前储存雷电的设想还没有得到落实。再加上闪电的能量并不是很高,却需要昂贵的防雷击设备,导致成本较高。 实际上,因为自然雷电的随机性,它的电流、电磁场等关键物理量数据都难以捕捉,而人工引雷是当前唯一模拟自然闪电的方法。基于这种手段可以开展雷击过程及机理研究、雷电探测研究和雷电防护测试等科学实验。

此外,人工引雷还可以干预强对流天气降雨过程,减少冰雹的发生几率,降低损伤,是除人工降雨外少有的改变天气手段。虽然,目前雷电无法储存利用,但人类已经掌握它的模拟手段,相信用不了多久,科学家就可以凭借手中的数据对它有更深入地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中科院   气象局   人工降雨   物理量   随机性   金箍棒   光柱   印度   雷电   研究员   闪电   火箭   手段   天气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