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神舟十二号的发射成功,将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一个重要拐点。至此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终于迎来高光时刻!

科技狂奔,科普较真;大家好,我是大东!

6月17日,中国第7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二号”终于发射升空,正式对接中国天宫空间站。这意味着中国的载人航天项目,正式迈入三步走的最后阶段“实现太空长期驻守”。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也终于脱离试验阶段,开始实现太空往返常态化。如此壮举,自然值得所有国人为之骄傲。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中国航天突围战!

但在骄傲的同时,很多人却对实现这些成就的主角“神舟”载人飞船不甚了解,甚至还有无知者质疑“神舟”的性能以及历史。说什么“落后美国一代”“技术模仿苏联”等等!那这些言论到底是有真凭实据还是有人故意抹黑呢?本期大东就将结合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在国际上到底是什么水平!

本次发射的神舟十二号,又有何技术亮点!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3名航天员

绕不开的“921工程”和“三步走战略”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美苏太空竞争的白热化,世界各国也开始制定载人航天工程,力图抢占这一新兴科技高点。之后一位位“航天英雄”,接连叩响太空大门。而面对这样的机遇,中国自然不甘落后。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代号“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被正式批准,代号“921工程”。而在发展战略上,则按照“三步走”计划,即先发射载人飞船,然后开展空间实验室实验,最后建造自己的太空空间站。步步为营、逐次推进。至此中国的载人航天之路才正式踏上了征程!

不过虽然工程的整体框架定了下来,但是想实现“飞天梦”却没那么容易!中国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要有一个能带人上天的交通工具。当时国际上主要有两种载人航天往返方案。一种是已经陷入瓶颈阶段的载人航天飞船,另一种则是美俄寄予厚望的航天飞机。应该走哪条路,中国犹豫不决!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美国航天飞机

最终在反复论证之下,中国决定不随大流!毕竟以当时国情来看,造价、维修、发射场建设都极为昂贵的航天飞机并不适合我国。反观,既可搭乘航天员,又能向空间站运输物资且成本相对较低的载人飞船,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如今再看,美国航天飞机已经全部退役,俄罗斯航天飞机终止于无人飞行,至于日本、欧洲的航天飞机更是只停留在纸面上,世界航天大国全部回到飞船方案,我们真的应该庆幸当初的选择!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神州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 神舟飞船当先

在决定用载人飞船之后,中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船之路。但说载人航天飞船的建造难度真的太高了。作为世界上危险系数最高的科技项目之一,载人航天产品的可靠性必须在97%以上。同时因为要保障人的安全,载人航天失败率还要控制在在千分之三以内。两个要求同时满足,故障率必须在三十万分之一以内。而对于载人航天毫无头绪的中国而言,这样的标准堪称天埑,那怎么办呢?只能用最笨的办法,砸人、砸钱、做实验!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就这样,全国110多家科研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数十万科研人员开始了十年如一日的造船之路。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正式发射进入太空,飞行21小时后成功返回地球。自此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实现了零的突破。

而在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后,神舟二号、三号、四号三艘无人实验飞船又接连发射,陆续验证了,船箭分离,回收测控、模拟航天员实验等一系列技术。终于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至此中国五千年来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与此同时,中国的神舟系列飞船在国际上也一鸣惊人,直接跨越到世界第三代载人飞船的水平。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航天英雄“杨利伟”

中国神舟 出道封神却质疑不断

在此大东先科普一下三代载人飞船体系。

第一代载人飞船是指单人单舱段飞船,只能承载一个人。一般用来验证载人飞行的可行性。第二代载人飞船是指多人单舱段飞船,内部空间比一代更大,可搭载2~3个人,能用来做出舱、交会对接等技术验证工作。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第三代载人飞船是指多人多舱段飞船,与前两代相比,第三代不仅内部空间更大,还增加了一个实用舱段。能够用于空间站的对接,以及科学试验等。

正常来说,想要独立发展载人飞船,都要按照这个发展体系一步步推进。然而中国却剑走偏锋,直接挑战最高难度,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完成了美苏十多年的成就。其意义自然让世界刮目相看。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而在神舟5号发射成功后,中国仍在不断寻求突破。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一号,逐步走过了中国载人飞船的试验技术阶段出舱活动阶段轨道交会对接阶段。到了如今的神舟十二号,则是百尺杆头更进一步,不仅搭载了6小时快速对接技术,在其空间和运输力上也更胜一筹。

此外,神舟十二号在对接时,还会首次采用空间机械臂辅助功能,来实现径向交会对接,其难度和意义远超以往。而且此次神舟十二号还搭载了180天在轨停靠技术,这也是中国载人飞船长期驻留太空的一个新突破。更重要的是,自此神舟十二号还首次启用了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来为精准返回着陆做准备。这标志着中国的太空往返运输,终于进入了常态化的阶段;中国神舟系列飞船也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不过树大自然招风,因为神舟的跨越式发展,以及设计结构和前苏联的联盟号飞船极为相似,所以神舟诞生以来,就不断有人质疑,中国在模仿苏联技术。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虽然中国的神舟在结构上与联盟号相似,但是在性能和用途上看,前者却远胜于后者。

首先外形上,神舟”飞船的3舱式构型,总长近9米,总重约8吨,飞船内航天员自由活动空间6立方米。这样的直观性能水平,远高于苏联联盟号。其次联盟号的主要用途还是为了给空间站运输人员和物资,本质上还是一个运输工具。因此它的实用舱也只作为对接口和气闸舱使用而已。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但中国神舟则不同,因为当时中国并没有空间站,所以载人飞船还要承担起太空科学实验的任务。这就造成中国神舟号的使用仓,除了作为对接口以外,还具备独立执行科学任务的功能,堪称一个迷你空间站。

而且因为要运输实验器材,所以神舟载人飞船的有效载荷质量,在入轨时就高达300千克,返回时仍有100千克。这样的运输力在当时绝对是世界顶尖水平。除此之外,中国的神舟还能一船多用,有的飞船返回舱回到地球后,遗留的轨道舱还能继续利用半年,相当于免费发射了1颗卫星;真正将中国勤俭节约的美德发挥到了极致。总的来说,中国的神舟系列飞船其实和苏联联盟号的技术路线差距甚远!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不过也正是由于发展路线的不同,所以当中国神舟十二号正式服务于空间站时,再和联盟号进行横向对比。这些莫须有的质疑才真正烟消云散。而在未来,伴随着天宫空间站的建设完成,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逐渐加重,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路线必然迅速前进,届时中国载人飞船和联盟号的发展差异必然会越来越大。

中国载人飞船 不止于神舟

早在去年5年,我国第四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也已经成功发射升空。相比于第三代而言,第四代载人飞船不仅运载能力增加;还能重复使用多次,其成本大幅度降低。最重要的是,第四代载人飞船除了服务于空间站以外,还能飞往月球甚至火星。这对于深空探测而言,无疑是重要的优势。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正因如此,目前美国和俄罗斯也都在争先研制第四代载人飞船,其中美国载人龙飞船成功发射,更是让众多美国网友喊出了,美国载人航天领先中国一代的口号。而中国第四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升空,则是对这种言论最有力的回击。

中国航天突围战!神舟十二打破30年质疑,新型载人飞船蓄势待发

中国空间站

据了解,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除了继承“神舟”的可靠、安全等优点外,在性能方面也有着跨越式的提升。9米的长度、4.5米的直径、23吨的最大发射重量以及重复利用的可回收技术,完全不比载人龙差。在未来,伴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完成,以及深空探测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载人飞船之路必然会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技术路线。不知道到时候还有没有人敢继续质疑我们呢?

好了,我是大东,一个硬核爱较真的科普作者,如果喜欢我的文章,不要忘了点赞加关注,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神舟   苏联   航天员   空间站   蓄势待发   美国   飞船   中国   太空   航天飞机   中国航天   阶段   正式   系列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