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坚决不造车,小米积极加入造车新势力,为何?

为什么掌握核心技术的华为,却在反复不断地声明坚决不造车,而类似于小米这些自己手头并没有多少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造车新势力?

最根本的原因是,未来的汽车,变了!

华为坚决不造车,小米积极加入造车新势力,为何?

汽车行业正在向新能源(特别是电动)汽车、智能汽车、网联车方向快速发展,甚至已有不少国家已制定了未来停止燃油车上市的时间表。显而易见,燃油车逐步退出市场,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逐步成为市场主流,这就是行业发展大势。

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网联车,是技术颠覆性的跃迁式发展,而不是燃油车的简单升级。

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网联车的关键技术是三电(电驱、电控、电池),以及相应的软、硬件技术,特别是自动驾驶算法,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频摄像头等重要传感器,强大的车载算力及数百个以上的各类芯片,以及无处不在的车内各部件之间、车与路之间、车与车之间、车与调度控制公共网络之间的复杂网络通信。

华为坚决不造车,小米积极加入造车新势力,为何?

这些关键技术,绝大多数属于IT及网络领域。这些技术根本就不是传统车厂的强项,传统车厂的核心能力主要在于燃油发动机、复杂的机械传动及离合系统等。这些传统汽车的关键技术,逐步将变得再无用武之地。

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网联车时代所需关键技术能力,反而是华为、谷歌、微软、百度、苹果等这些IT软硬件及网络通信企业所拥有。这也是华为这样的具有通信、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综合实力的厂家,纷纷杀进汽车行业的原因。一句话,未来的汽车行业,就是需要这样的厂家,也只有这些厂家才能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中坚力量。

华为坚决不造车,小米积极加入造车新势力,为何?

大多数业内人士均不相信华为会一直坚持不造车,太多人相信华为一定会自己下场造车的。大家都认定华为会造车的理由也很简单,华为造车缺的就是车身、底盘、四个轮子,华为凭什么不造车?也就是说,大家都认为华为的造车能力太强大,没有理由不自己造车。这也就是华为一而再、再而三声明不造车,甚至都反复声明八次了,还有很多人仍然不相信。

那为什么被称为拥有几乎所有未来汽车关键技术的华为,反而坚决不造车呢?

其实这就是个战略定位选择的问题。以华为拥有的技术,完全可以自己造车。当然也可以不造车,而是像华为现在的选择一样,致力于帮助别人造好车,做行业的强大供应商。

华为坚决不造车,小米积极加入造车新势力,为何?

自己下场造车的利弊。

自己造车的好处是可以鲜明地打出自己的实力品牌,这恰恰就是传统汽车大品牌的玩法,自己拥有核心技术。当然你自己下场造车了,那你所有的技术、产品也基本上就是自用了。不太可能自己一边大规模造车(自有品牌),一边还把技术和零部件再卖给别的车厂,人家对你就有疑虑了。所以这个模式,就是自研技术自用,全力把自己打造成汽车行业顶级品牌。

这也就是目前特斯拉的玩法,自己掌握核心技术,直接造车。

华为坚决不造车,小米积极加入造车新势力,为何?

弊端一、但是类似于特斯拉这个玩法,其实并不需要华为这样拥有全面的众多的关键技术,这样研发成本、风险太大,还造成巨大的浪费,也没有必要。只需要自己掌握核心芯片、核心的智能驾驶算法等就可以了,其它重要零部件、技术完全可以通过全球供应链采购。直白地说,其实特斯拉完全可以使用华为的激光雷达。这才是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各做自己擅长的工作。

弊端二、投资巨大,产能打造缓慢。华为是技术型企业,搞巨大的投资,建造多个大型工厂,全球供应链采购,逐步提升产能到百万辆、千万辆,这样的方式华为绝对不喜欢,这还真不是华为强项。其实如果不上市圈钱,华为根本也没这么巨大的资本投入。

不造车,只做供应商的利弊。

华为坚决不造车,小米积极加入造车新势力,为何?

华为拥有很多的关键技术,并提供“HUAWEI inside”打包式服务、关键零部件及技术销售等各种灵活的合作方式,可以把自己的技术、产品做到极致,建立头部供应商的绝对优势,掌握供应链上游,同样可做到利润丰厚。

这种模式下,同样的研发成本,产出的成果,与自己造车、只用在自产汽车这个模式相比,可以多卖出去几倍、几十倍以上,投入产出比要高很多。轻资产、重人才、重研发,正是华为的最大强项。

华为坚决不造车,小米积极加入造车新势力,为何?

坚持只做供应商,或许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你确实太强了,无论怎么声明,人家都不相信你不造车。这就没辙了,最后,可能还是“不得不”自己下场造车了。到那时造车的难度倒也可能会低一些。毕竟大量的传统车厂转型困难、实在走不下去时,完全可以找一家有制造规模的车厂买下来,或者谈个代工合作等方式,应该可以快速形成产能。

为什么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来造车?

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恰恰就是有华为这样的强大供应商。未来的汽车关键零部件、软件,有强大的供应商们提供。未来的汽车厂,完全不需要像传统汽车行业那样自己掌握发动机、离合器、机械传动等核心技术。以互联网公司的传统打法,做好品牌,做好流量,做好互联网营销,通过软硬件定制化、个性化,甚至代工等方式,就可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来。

华为坚决不造车,小米积极加入造车新势力,为何?

第二个原因,恰恰就是这次汽车行业升级的颠覆性,传统汽车大品牌的优势没了,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甚至传统汽车大品牌还存在转型的惯性困难。蜂拥而至的新势力造车,岂止有互联网企业?太多太多,都想在这个行业赛道切换的时机,试试自家本事,力争抢到一块蛋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华为   特斯拉   新能源   小米   燃油   汽车行业   关键技术   零部件   新势力   强大   供应商   传统   未来   智能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