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突然离世,生前的存款怎么办?少了这些,亲生子女也领不走​

“中国人爱存钱”,应该是世人皆知的特点了!即便当下超前消费理念盛行的当下,也阻止不了中国人存款的热情,毕竟手里有粮、心里才能不慌。当然国人热衷于存钱,除了防范于未然的目的,还有就是银行存款的安全性,毫不夸张地说将钱存到银行是最安全可靠的存钱方法了!

储户突然离世,生前的存款怎么办?少了这些,亲生子女也领不走​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4月末,全国人民币口径存款余额高达 220.2万亿,较去年同期增长8.9%,存款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可见中国是不折不扣的储蓄大国!

银行的存款安全不用怀疑!

而银行作为可以合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主要金融机构,承担着维护广大储户存款安全的重要责任。因此,为了保证储户的存款安全,银行业对于存款的支取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没有合法授权或者持有银行卡并知悉取款密码的情况下,想要冒名取款几乎不可能实现。

储户突然离世,生前的存款怎么办?少了这些,亲生子女也领不走​

不过如果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存款人因病或因伤突然去世,他们在银行的存款还能取出来吗,那些存款会不会存在被银行“充公”的风险?其实这个顾虑可以完全打消,因为储户的存款是私人财产,银行不会也不敢私自侵占,当然储户的家属也不能随便支取去世亲人的银行存款。因为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家属必须要提前准备好多种证件方能代为支取。

储户突然离世,生前的存款怎么办?少了这些,亲生子女也领不走​

人没了,钱还没花完,银行的存款依然安全!

前不久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位老人六十多年前在银行存了77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但是老人一直没有取出这些钱,家人也不知道这笔钱的存在,直到老人不在了,家人在整理遗物时方才发现这个存折,这77元的本金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本息合计达到了800多元,虽然不算很多,但是对于家人来说可能意义和感情是不一样的,经过一番查找,最终老人的家人成功将趴在银行六十多年的存款取了出来。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储户的存款,不论时间过去了多久都会一直存在,不会被银行“充公”!然而,如果在家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也不会知道储户去世的信息,更不可能随便将储户的钱取出来给其家属送去,可能这些钱就会永远的呆在银行的账上,与“充公”无异了,据内部人士透露,银行每年都有很多因各种原因未被认领的存款。

储户突然离世,生前的存款怎么办?少了这些,亲生子女也领不走​

如何才能取出离世储户的银行存款?

当然,离世储户的亲属想要到银行将存款取出来也不是那么简单,必须带足了相关证件才能取钱,否则就算是亲生子女甚至是夫妻也无法将钱取走。据银行工作人员解释:如果储户去世了,其家人需要带着“两证一书”到银行办理。而“两证一书”即储户本人的身份证、死亡证明以及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

“两证”很好取得,可是这个“公证书”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经过公证了的继承证明书,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证明,通过它可以证明亲属与储户的关系以及拥有合法的继承关系。由于储户去世后,其名下存款实际属于储户的遗产,所以只有具有继承权的人才能支取,故而银行会让前来取钱的储户家属出示“公证书”。

储户突然离世,生前的存款怎么办?少了这些,亲生子女也领不走​

除此之外,银行工作人员还提示到,遇到这种储户突然去世的情况其实还有简单的解决办法。不过需要其亲属能够拿到储户的银行卡并且知道银行卡密码,如此一来只需要到银行柜台或者自助取款机直接支取即可。当然如果不知道银行卡密码,仍可以有不超过六次的试错机会,根据储户的习惯或喜欢的数字来试一试,或许能碰到正确的密码。

客观地说,将钱存到银行还是非常安全的!一般情况下,只有储户自己或其授权的人才可以支取,即便出现储户突然去世,也不用害怕存款被银行“充公”的事情发生。当然银行基于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的目的,需要储户的家人携带着三个法定证件才能顺利将钱取出来,虽然复杂一些,但是一切是为了储户的资金安全。

储户突然离世,生前的存款怎么办?少了这些,亲生子女也领不走​

当前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我们往往为了生活和家庭忙于奔波。其实,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家人的身心健康,虽然现在的社会钱很重要,可是没有什么比家人的陪伴更重要。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对亲人多一些关心、多一些陪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时方   储户   存款   公证书   目的   亲属   银行卡   生前   家属   证件   子女   工作人员   家人   随便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