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时候。

20世纪60年代,一张被命名为英勇的游击队员的照片风靡全球,切·格瓦拉贝雷帽、五角星,坚定的眼神俘获了万千粉丝的心灵。到今天为止,切·格瓦拉这个形象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文化的符号,比如说,T恤,帽子上,摇滚乐、刺青等等都有切格瓦拉的身影,许多人把它的语录、照片作为精神动力和支柱。

切·格瓦拉: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其实切·格瓦拉本名叫埃内斯托·格瓦拉,切字在阿根廷表示“你好”或“惊讶”的意思,所以切·格瓦拉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你好,格瓦拉,纯粹是简单的打招呼。另一层意思是非常惊讶的喊道“格瓦拉”,这层意思就很值得玩味了,不走寻常路的人才会让人对他惊讶甚至是惊吓。

切·格瓦拉,1928年出生在阿根廷的一个贵族家庭,两岁时因为游泳受凉患哮喘病,并伴随他一辈子,终身受哮喘折磨。切·格瓦拉天生具有叛逆气质,勇于追求自由、反对权威。由于目睹了当时阿根廷军政府严重的贪腐现象,出生贵族但他对底层人民有很强的悲悯情怀,并试图去改变这一切。

切·格瓦拉: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1951年,在医学院上学的23岁切·格瓦拉与好友结伴骑摩托车游历拉美各国,饱览了各地壮美的自然风光开拓了视野,也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底层民众。当时的拉丁美洲,被称为“美国的后花园”,迫于发达国家的压力,不得不源源不断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换来的却是环境恶化和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在目睹了大量疾病、灾难、贫穷、仇恨之后,他们被所见所闻深深震撼。正是这次旅行,让切·格瓦拉萌生了革命的想法。

切·格瓦拉: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切·格瓦拉医学院毕业后,并不甘心做一名医生,享受安逸的生活,也有说他不想被政府应征入伍当军医,因而毅然决然的放弃从医,继续游历生涯。

1955年,他在墨西哥认识了卡斯特罗兄弟。当时卡斯特罗兄弟正在墨西哥积极筹备古巴革命,试图推翻亲美的巴蒂斯塔政权,救古巴人民于水火之中。

切·格瓦拉与卡斯特罗兄弟一见如故,当即表示愿意加入卡斯特罗兄弟阵营,发挥自己医学特长,为古巴革命游击队提供医疗服务。

切·格瓦拉: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1956年,切·格瓦拉与卡斯特罗兄弟组建的82人的游击队挤在几条破艇上,雄赳赳气昂昂的杀回了古巴。结果出师未捷、流年不利,游击队一登岸就被敌人包围,阵亡70人,余下12人撤退到古巴深山老林之中继续抵抗,当然切·格瓦拉还活着,不仅活着,他还悉心研究游击战术,并传授给其他游击队成员。

风水轮流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靠着在深山中的12人的革命火种,加上古巴巴蒂斯塔政权太不得人心,到1958年,游击队伍居然扩大到280人;到了1959年1月3日,革命胜利曙光终于照射过来,切·格瓦拉率领游击队先锋队杀出深山,搭公共汽车(不知道有没有买票)杀进了古巴首都哈瓦那,巴蒂斯塔政权倒台,古巴革命成功。游击队全面接管了古巴的政权。

切·格瓦拉可谓是年少得志、风光无限,31岁的年纪就一跃成为世界传奇人物,卡斯特罗兄弟授予切格瓦拉古巴公民身份,并被任命为古巴工业部长和银行行长。

切·格瓦拉也是踌躇满志,为了振兴古巴民族工业,他强推企业国有化,打土豪、分田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当然效果并不明显。

不仅如此,切·格瓦拉从1959年下半年就以古巴世界大使的身份访问世界各国,寻求经济援助和商业贸易。1960年11月,也就是中古建交不到两个月,切·格瓦拉率团出访中国,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都见了面,并做成了一笔6000万美元的贸易业务。切·格瓦拉结束访问回国后,对古中友谊给予了很高评价。在一次全国性的电视讲话中,还特意回忆起了与周恩来总理的一次“争论”。当时,古方要在两国公报写上“古巴感谢中国无私援助”的字句,但周总理不同意,坚持认为各国间的援助都是相互的、互利的。切·格瓦拉说:“最后,周恩来胜利了。” 直到最近几年,一些古巴百姓还会念及此事,言语中充满了对中国人民的感激。

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后来的结果是,美国和苏联两国领导人经过谈判,赫鲁晓夫宣布撤出古巴的导弹,肯尼迪也承诺不会入侵古巴。古巴危机解除。卡斯特罗兄弟也表示赞成。

切·格瓦拉: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切·格瓦拉却不同意,他坚定地认为应该在古巴部署苏联导弹,可以给美国以强大的震慑,所以赫鲁晓夫的做法令切格瓦拉这样的激进理想主义者很失望,他在公开讲话中呼喊:“如果核导弹还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摧毁美国的核心,包括纽约,我们会走向胜利,就算那会使成千上万的人成为牺牲品”。在这一点上切·格瓦拉与卡斯特罗兄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矛盾公开化,裂痕也越来越深。

1965年,切·格瓦拉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离开古巴。临别前,他给卡斯特罗兄弟写了一份诀别信,大意如下:我正式辞去在党的领导机构中的职务,放弃我的少校军衔和我的古巴国籍,回顾过去的生活,我认为为了巩固革命的胜利,我鞠躬尽瘁的工作,今天世界上另外一些地方,需要我去献出我微薄的力量,我们分别的时刻到了。

切·格瓦拉心中的革命永远在路上,他的理想也永远在路上,正如他年少时游历各国一样,安逸的生活不是他的归宿。

当然,最后的结局令人怆然,也令人惋惜。

切·格瓦拉: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1965年4月,切·格瓦拉前往非洲刚果,继续革命。1966年11月,切·格瓦拉转战玻利维亚,组建几十人的游击队,与几千人的政府军在深山老林开展游击战。但是在拉美推行游击战却缘木求鱼,切·格瓦拉以外国人身份介入当地革命很难得到本地民众的支持,就像鲸鱼离开了大海,难以为继。

1967年10月8日,在玻利维亚的尤罗峡谷,玻利维亚政府军包围了切格瓦拉的藏身处,经过激战,切·格瓦拉被俘。美国人不希望杀掉切·格瓦拉,而是希望将这位“革命模特”进行审判以后关押起来,最好能够说服他投降。

但玻利维亚总统却认为必须杀一儆百,恐吓实力更强的玻共。于是,10月9日切·格瓦拉被处决。

切·格瓦拉: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他一共被射中9枪,5次射中腿部,1次射中右肩和手臂,1次射中胸部,最后1枪射中喉部。切·格瓦拉在他的死亡之前曾向刽子手高喊:“我知道你要在这里杀我。开枪吧!懦夫,你只不过是杀了一个人。”被处决后,切·格瓦拉的双手被斩下,遗体则被草草埋葬。

1997年,古巴派了一批专业人员前往玻利维亚,找到了切格瓦拉的尸体,并在古巴举行了国葬。

菲德尔·卡斯特罗曾在切•格瓦拉牺牲后悲痛的表示:我们需要一个典范,不只属于现在的典范,一个会万古流芳的典范,这样的典范,他的行为中没有任何缺点,他的态度中没有任何缺点,他的表现中没有任何缺点。这个典范就是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古巴的革命胜利,给了切•格瓦拉很大的错觉,让他认为自己的游击战术非常成功,忽略了古巴人民的支持的重大作用。所以他坚信只要运用游击战术,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取得革命的成功,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绝对理想主义,必然也会被现实打得粉碎。

虽然切·格瓦拉肉体死亡了,但作为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革命战士,作为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精神却茁壮成长,一直到今天。他出生优渥家庭,医学院毕业本来可以过上安逸生活,为了理想和自由,直接舍弃;古巴革命成功后,身居高官,权势熏天,为了理想和自由,毅然放弃。切格瓦纳身上的那种叛逆、爱自由,为了理想、勇往直前的气质让他成为无数年轻人崇拜的偶像。

切·格瓦拉:一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法国爆发“五月风暴”,青年学生走向街头,争取自己的权利,但令人惊奇的是他们高举的居然是切·格瓦拉那张贝雷帽照片。或许正如切格瓦拉自己说过“我们走后,他们可能会来给你们修路、盖学校、建医院,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也许他来到这个世上,天生就是为了自由而抗争,在抗争中带走了自己的生命,却留下来永远的自由。

借用一句话,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从一开始飞就可以飞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实他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这只鸟从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赫鲁晓夫   玻利维亚   卡斯特罗   古巴   周恩来   墨西哥   贝雷帽   阿根廷   惊讶   游击队   美国   无可救药   政权   典范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