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OPPO进军芯片成功概率有多大?联发科高管:没那么简单

发现一个很奇妙的事情,从华为不能“加工”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芯片以后,芯片的研发设计一夜之间就不值钱了,变成了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发展到现在甚至都有网友放出豪言:“分分钟就能设计出一、两款手机芯片。”

小米重新进场

关于小米重新杀入手机芯片的战场,我持赞同意见,毕竟美好和意外哪一个先来的几率是各半。

2014年小米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松果电子,意图在芯片领域上有所作为。2017年2月,小米在北京对外发布自主独立芯片“澎湃 S1”。小米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后第四家拥有自主研发手机芯片的手机厂商。

小米、OPPO进军芯片成功概率有多大?联发科高管:没那么简单

但当时联发科首席技术官周渔君却并不看好:“经验告诉我们,调制解调器研发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需要通过全世界运营商做验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芯片厂商必须有足够的出货量来支撑成本、来摊销掉,否则一定会入不敷出。”

之后,“澎湃”果然就没了消息。

直到2020年8月,雷军在微博上感慨:“我们 2014 年开始做澎湃芯片,2017年发布了第一代,后来的确遭到了巨大困难,但请米粉们放心,这个计划还在继续,等有了新的进展,我再告诉大家”。

恰如联发科前首席运营官朱尚祖所说:“并不担心其他手机厂商也跟风做芯片,因为“做芯片很难,投资实在太大”,手机厂商在芯片领域跟主要芯片供应商除了在技术上,在研发资源上也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能看出雷军的不甘,但在研发芯片上确实“不是只靠砸钱就能成的”。

小米、OPPO进军芯片成功概率有多大?联发科高管:没那么简单

40万年薪也很难招到人

近年来,国内手机厂商在芯片研发方面都有动作,vivo此前就投入500多名专业研发工程师与三星共同合作研发的双模5G AI处理器Exynos 980。

相比小米、vivo的研发投入,OPPO一点都不逊色。

2017年,OPPO在上海注册成立了“上海瑾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次年8月开始大肆笼络芯片设计工程师;2019年12月,OPPO CEO陈永明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5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

小米、OPPO进军芯片成功概率有多大?联发科高管:没那么简单

并且先后挖来了联发科前首席运营官朱尚祖(之前曾在小米待过一段时间)担任咨询顾问。

OPPO的四处挖人还一度引起日媒《日经亚洲评论》报道,除了联发科,高通和海思的芯片人才也是OPPO的重点关注对象,OPPO也正在向相关芯片研究人员抛出橄榄枝

不过折腾了四年,OPPO依然没有一款拿得出手的商用产品。

此前在媒体引起轰动的“40万高薪”招聘芯片相关专业应届生的消息,也证明了OPPO还没有放弃自主研发芯片的念头。

有拿到offer的应届生表示除了年薪外,公司每个月发1200元补贴,称“OPPO芯片部门刚起步,规模在1千人左右”。

随着去年大量半导体企业的入场,“人少公司多”就成了半导体特有的一大景象。目前芯片研究生毕业起薪基本是30万元,博士生起薪是50万元,有10年以上经验的资深设计师年薪则在百万级别。

小米、OPPO进军芯片成功概率有多大?联发科高管:没那么简单

被刻意遗忘的千亿研发投入

“高通手机芯片研发团队一万八千人,联发科八千人,展讯(母公司清华紫光集团)五千人左右。所以如果没有苹果、三星、华为那样的规模和利润,做芯片很吃力且不划算,更难以维持。”

看到这里,不知道那些分分钟能设计出手机芯片的小伙伴作何感想?

海思正式成立于2004年,之后推出了K3V1、K3V2、麒麟620......直到2014年借麒麟925的面世,才开始转亏为盈。

小米、OPPO进军芯片成功概率有多大?联发科高管:没那么简单

2018年,海思先后推出了麒麟、巴龙、鲲鹏、昇腾等系列芯片。同时还在智能电视、视频安防方面实现对外销售,全球视频安防的芯片超过一半来自海思。

网上有一个说法“华为过去十年总研发投入4800亿”是不准确的。华为公司知识产权部北京分部部长闫新曾给出过具体数字,在过去这么多年里面,华为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不低于10%投入到研发当中去,过去这十年投资了大概7200亿元,这几年都是15%以上的比例投入研发。

小米、OPPO进军芯片成功概率有多大?联发科高管:没那么简单

在失去被“代加工”的权利以后,网友们仿佛已经忘了那个一年研发投入近1500亿,全球花钱榜“第三人”的华为。

小米、OPPO进军芯片成功概率有多大?联发科高管:没那么简单

结语

芯片的研发设计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即便强如苹果也不得不向高通妥协,达成和解,用回它的5G基带芯片。

相信小米、OPPO等国产厂商进军“芯片”的决心是有的,但芯片之路用九死一生可能过了。但纵观手机厂商也就三家,华为、三星、苹果在芯片上有所建树。

而这三家无一不是经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始终如一地进行研发投入、人才培养(不要以为40万就能招到一个可以直接上手的工程师,一般需要公司再培养3年左右)、资源的积累。

进军“芯片”对国产厂商们来说是“居安思危”、是机遇。相比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投入都有可能无法收回成本,还要时刻紧追前面的巨头们,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负担”。

-END-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三星   小米   麒麟   芯片   华为   澎湃   千人   年薪   北京   概率   首席   手机厂商   手机芯片   自主   苹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