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国产化加快,日企却趁机大赚一笔,26种半导体设备垄断市场

随着华为和中芯国际等企业接连遭受国外企业打压,芯片国产替代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国产芯片自主研发计划的实施,居然却让日本企业大赚特赚。

日企为何能够借机捞钱呢?

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一下芯片生产的概况,要知道生产芯片既需要设备还需要材料,除了光刻机和蚀刻机等半导体设备,还需要光刻胶、硅晶圆等材料。

芯片国产化加快,日企却趁机大赚一笔,26种半导体设备垄断市场

不巧的是,日本企业在这两大领域的话语权颇高,虽然90年代日本半导体叱咤风云的日子已经过去,但其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研发水平依旧名列世界前茅。

半导体的产业链又颇为紧密,各个流程都有严格的分工,如果哪一环出现断裂,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日本从1955年打造出世界第一个晶体管收音机以来,就一直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如今芯片生产所需要的19类材料,日本就牢牢把控了其中14类材料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在生产芯片必须的26中设备里,日企也占据了其中10个设备50%的份额,2018年世界半导体设备企业中,前15名有7家都是日企。

芯片国产化加快,日企却趁机大赚一笔,26种半导体设备垄断市场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家企业要想研发制造芯片,都绕不开日本企业的生产材料和设备,因此2019年日韩半导体纷争中,日本企业就凭借90%的半导体材料份额迫使韩企低头。

那么国内企业对外企的依存度有多高呢?

经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国内仅购买半导体设备就花费了59.6亿美元,约为385亿人民币,比往年暴涨了70%。受这些采购量的影响,中国已经成了购买日本企业的第一大顾客。

这其中以东京电子等日企的把控力度最大,跟其他巨头占据的市场份额高达57%,虽然国内已经在蚀刻机、半导体清洗设备和热处理设备等方面摆脱了垄断,但也仅限于能自主研发,国产替代比重只有20%。

至于光刻机更是一大难题,阿斯麦的垄断程度甚至已经达到了100%,因此从材料和设备方面来看,国内不仅自研水平不够,发展重点也多数集中在了中低端领域,高端水平的工艺很难触及。

芯片国产化加快,日企却趁机大赚一笔,26种半导体设备垄断市场

日本企业为何能发展到如此高的水平呢?

其实一大原因是日企在其他领域受到了严重挫败,不少日本的老牌家电企业都被踢出了竞争行列,诸如松下、东芝等巨头已经销声匿迹。甚至不少企业因为陷入经营危机和造假丑闻而被迫变卖资产,为了填补这些企业所创造的营收漏洞,日企才会重新拾起半导体技术,在材料和设备方面持续发力。

2019年一则调查数据显示,华为手机的零部件几乎有53.2%都来自于日本企业,而这也只是其中一方面,日本企业自知本土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工农业,因此转型制造业,通过对技术的把控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

日本企业对科研技术的研发投入,甚至一度占据了世界科研投入的20%,比国际平均投入比重高得多。进入21世纪,日企人才更是在物理和化学领域疯狂摘取诺贝尔奖项,研发实力可见一斑,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半导体垄断也就顺理成章了。

芯片国产化加快,日企却趁机大赚一笔,26种半导体设备垄断市场

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破局呢?

根据日本企业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对技术的把控和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方面,而国内在半导体领域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的培养体系,因此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已经开始了专项培养体系的建设。

而且这些学校还跟半导体企业达成了合作,通过产教合一的方式为行业前线输送科研力量。

由此同时,在国内企业的自力更生之下,半导体行业也已经有所进步,半导体材料领域有南大光电和晶瑞股份在引领国产替代的潮流,半导体设备方面则由上海微电子突破工艺水平,未来国产半导体行业势必会摆脱国外企业的把控。

芯片国产化加快,日企却趁机大赚一笔,26种半导体设备垄断市场

希望在人才和企业的双助力下,中国能够在国际半导体行业中坐上属于自己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芯片   华为   光刻   半导体设备   日本   半导体   水平   领域   材料   国内   设备   行业   世界   市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