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俗说:“收秋不收秋,要看五月二十六”为什么这样说

在以前科技落后不发达的年代,人们认识到天气对于农时的重要性,就根据日常的观察总结了很多关于气象和农业生产的一些俗语,但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时代性。有的很有道理,有的却已不适合现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收秋不收秋,要看五月二十六”这句俗语,为什么这样说,有没有道理。

农俗说:“收秋不收秋,要看五月二十六”为什么这样说

在民间有“五月二十龙开会,五月二十四分龙,勤快龙三天雨,就看五月二十六”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农历的五月二十,是龙聚会的日子,要在一起开会讨论掌管区域的降水问题,会开完了,到了五月二十四,就该分开各尽其责了。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五月的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是龙开完会各尽其责的前三天。如果五月二十六前后这三天下雨,说明这个地方的龙特别尽责,当年的秋收年景就会很好。

农俗说:“收秋不收秋,要看五月二十六”为什么这样说

另外,古代的人们由于心里上的一种俗信,也把“五谷的生日”和五月二十六附会在了一起。当然,五谷的生日也是个传说,由于古时候农业技术落后,在没有水利设施的条件下,农作物的水分、丰不丰收全靠下雨,是否下雨人们又不能准确预测天气,因此产生这样的想法也并不奇怪。

古人认为,五月二十六日既然是五谷生日,就要下雨来滋润来庆贺。如果这天下雨就预示着秋后会五谷丰登,因此有的地方在五月二十六这天,就有祭拜和庆祝活动。也因此就有了“收秋不收秋,要看五月二十六”的说法。

农俗说:“收秋不收秋,要看五月二十六”为什么这样说

其实,处于当时的年代,这样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当年“收豆不收豆,要看三个六”,“收花不收花,要看三个八”,就是说正月是一年的开始,如果正月初六、十六、二十六这三天是好天气,就预测当年豆类作物就能大丰收。正月初八、十八、二十八这三天如果是好天气,就预测当年棉花类作物就会大丰收。

这样的说法,虽然是古人根据多年的观察而总结出来的,旦却缺少科学依据。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雨还是晴天,和后续的天气关系并不大,甚至没有任何关系。降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变化。

农俗说:“收秋不收秋,要看五月二十六”为什么这样说

由此可见,这句俗语虽然是古人的经验总结,但也不一定准确。虽然局并没有科学性,但也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农作物收成好还是不好,已和天气下不下雨没太大的关系。天旱了可以用水灌溉,涝可以排水,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概率已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水肥管理、田间管理等。常言道:“人勤地不懒”。只要管理到位,每年是都能够促进粮食大丰收的。

农俗说:“收秋不收秋,要看五月二十六”为什么这样说

当然了,对于俗语也不能全盘否定,俗语都有一定的区域性局限性,就现在而言,对于一些山区地带,在无法浇灌的地区,也还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依然可以根据天气预测而防患于未然。看五月二十六也只是个初步的断言,更主要的还是要看准确的天气预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水肥   田间管理   区域性   俗语   农作物   作物   月初   古人   落后   说法   当年   准确   天气   生日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