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习俗和讲究,一起来看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于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交节。是反映农时和气侯交替的一个节令,夏至的到来预示着酷热的天气就要来了。虽然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节令之一,但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夏至看的还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也就有了一些讲究和习俗。

夏至的习俗和讲究,一起来看看

在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据说端午节的起源就是由夏至而来的。“夏至”预示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同时,也是蚊蝇开始滋生,疫病流行的时候。人们在认识到这一现象后,便有意识的在夏至之前选择一个时间节点,举行一些活动来提醒大家注意防病”。

由于过去人们认为数字“五”不吉利,就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日”则是“恶日”,因而五月初五最终被选定为提示大家趋利避害的时间节点,警示人们该防疫的时间已到来。后来又加入了纪念爱国主义者屈原,忠心的伍子胥,孝道的曹娥等众多的文化气息,才能形成了现在的端午节。

立竿无影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如果在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就可观察到“立竿见影”会变成“立竿无影”。

夏至之后,天气进入最炎热的季节,古人称之为“伏日”,现在称之为“三伏天”。古人对“伏”的界定是:以“夏至”为起点,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进入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因此称为“三伏天”。从夏至开始,“消夏避伏”的习俗就逐渐兴起了。

夏至的习俗和讲究,一起来看看

夏至祭祖

到了夏至,麦子已收到了家里,在民间夏至这天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不忘祖先的养育之恩。

这习俗其实从周代开始,朝廷就有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了,为了祈求丰收,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

朝廷对夏至如此重视,民间当然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名曰“祭天”,以祈求风调雨顺。不过,这祭天也南北有别,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

夏至的习俗和讲究,一起来看看

夏至吃面

中国民间有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此时民间新麦方出,人们以面食敬神。夏至吃面食这一食俗也流传至今。

夏至吃面一方面是新麦收到了家中要改变饮食,另外,天气炎热,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物,比如凉面等,面条就成了一般家庭的首选。

夏至吃狗肉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秦本记》载“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味夏天多流行性疾病,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俗话说“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意思就是说如果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夏至的习俗和讲究,一起来看看

夏至吃苦菜

苦菜是非常好吃的一种食物,虽然吃起来特别苦,但是对人体非常的好,如苦瓜,苦瓜口感微苦,在《本草求真》中提到苦瓜,可用于解心烦热,有清心明目、祛火解暑之作用,生吃熟吃用处不同,生吃性寒有祛火烦热之功,熟吃有补气强身之效。

从现代营养学上来看,苦瓜中的果肉以及种子中都能够提取到植物激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苦瓜的颜色越深其有益成分越多,被堪称为“天然胰岛素”。

忌讳剃头理发

这是在清朝时期的一项习俗禁忌。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也就是说,在夏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要按时起居,不准口出诳语骂人,当然也不要剃头理发。据说,夏至日剃头理发会破运。

夏至的习俗和讲究,一起来看看

忌有雷雨

民谚说:“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因此对于农民来说,无论干旱还是伏热,对于人们来说都不是好现象,天旱就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所以古代人们说夏至这天打雷下雨不好。不过,对于现在的人们已无所谓,天旱不旱都有水源浇灌,是都能保证年年大丰收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夏至   习俗   节令   周代   北回归线   伏天   节气   面食   狗肉   苦瓜   朝廷   端午节   祭祀   讲究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