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孩子愿意和父母交流?先做好倾听者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和你们沟通,甚至孩子拒绝和父母交流。这在许多家庭会出现,越是到孩子叛逆期,孩子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甚至一句话都不愿意和父母说,对父母的态度也很差。


其实,亲子交流的问题,不止是小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也不好交流,比如常见的“叫孩子他像没听见一样,喊几声就是不回应”。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很多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态度和方法也是有待改进的。

怎么让孩子愿意和父母交流?先做好倾听者


亲子交流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要想和孩子顺利交流,父母首先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倾听是交流的基础,父母能好好听,孩子才会好好说。那么。怎么才能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呢?

01、放下长辈身份,让孩子体验平等


父母与孩子交流时,总会觉得自己是长辈,是权威,自己的经验多,懂得多,小孩子就得听我的,有时候孩子没说完就会打断,或者觉得孩子讲的很幼稚,不屑于听。


其实孩子学习能力很强,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是父母想不到的。抛开孩子的聪明和创新,父母也应该以平等的角度来和孩子交流,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居高临下对待孩子,特别是不要有“就得听我的”这样的态度,这会让孩子排斥,甚至拒绝交流。


所以,父母要放下身段听孩子说,不仅要在思想上放下长辈的身份,在姿态上,也要蹲下来,或者坐下来,让自己的目光和孩子的目光,在水平距离上差距不大,这样孩子会直观的感受到和父母平等交流。

怎么让孩子愿意和父母交流?先做好倾听者


02、孩子说话,认真倾听

因为大人经常忙的缘故,平时会不太重视孩子说的话,觉得孩子也不会有重要的事情,所以会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孩子,并不在意孩子到底说了什么,父母长期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重视自己,慢慢也就失去了说的兴趣,有事也不再想着与父母沟通。


父母说,跟孩子说话像耳旁风,孩子好像没听见,可能孩子小时候跟大人说话,大人也没认真听,慢慢成了这样的交流方式。


听孩子说话时,父母最好停下手里的事,看着孩子,认真听孩子说。如果不能停下来看着孩子,就及时的回应,确认孩子的说话内容“你是说……吗?”这样,孩子也知道父母在认真听。

怎么让孩子愿意和父母交流?先做好倾听者


03、鼓励孩子表达,激发表达积极性

鼓励孩子表达,才能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孩子对事情的态度。比如,孩子遇到遇到困扰,或者难以解决的事情,父母可以说“爸爸(妈妈)想听听你的想法”,“对这件事你想怎么办”。

这样说,既表明父母重视和尊重孩子的意见,也能提升孩子与父母交流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父母不妨先多听孩子怎么说,自己好好听。

父母愿意把事情讲给父母听,遇到问题才能及时解决,不至于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怎么让孩子愿意和父母交流?先做好倾听者


04、用非语言形式表达对倾听的重视

我们好好听,孩子才愿意说,但是我们怎么才算好好听,怎么是对倾听的重视?我们告诉孩子“我在听”、“继续”“嗯”等等这些语言方向的词语,或者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都是表明:我在听你说话,我在认真听你说话。

除了语言,还有一种信息会向孩子传递我们对交流和倾听的态度,那就是非语言信息,包括表情、动作、神态、姿势、语调等。

非语言信息有时候是下意识的,其实更真实的表现了倾听者的态度,嘴上对孩子说着“我在听”,但是目光游离,也不看孩子,可能孩子就会觉得,“我根本没有听”,可能父母也真是没有好好听。

怎样用非语言信息表达对倾听的重视,父母应该眼睛看着孩子,目光与孩子接触,或者在脸部的范围内游动,同时身体向孩子的方向前倾,与孩子拉近距离,也表达了对倾听的投入。


与孩子交流,是父母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良好的亲子沟通,不仅促进亲子关系更亲密、和谐,也能够使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遭遇,使父母可以及时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减少孩子走弯路的概率。


总之,父母愿意听,会听,孩子才会愿意说,想让孩子愿意说,父母先要做好倾听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父母   长辈   亲子   平等   大人   目光   好听   想法   重视   态度   说话   事情   语言   孩子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