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注意了,这个癌症有遗传史,体检还总是因不好意思而放弃检查

别不注意了,这个癌症有遗传史,体检还总是因不好意思而放弃检查

癌症的筛查就是在大量健康人群中通过一些简便易行又有效的方法,去发现那些已经患有癌症却没表现出来或者可疑患癌症的群体,以期给予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

筛查不是疾病诊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筛查针对的对象是现时无疾病相关症状的“正常健康”人群。因此,癌症的筛查特别强调成本效果、医学伦理、社会效益等因素,并不是所有肿瘤都适合进行筛查。一般要求,通过筛查得到的“利”要大于筛查本身给社会、民众带来的“弊”。

纵观全球目前的经验,结直肠癌是最适合进行筛查的恶性肿瘤之一。美国近10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大规模的健康人群筛查功不可没。

为什么结直肠癌适合而且需要展开筛查?

首先,我国居民的结直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每年大约有20万人新患病,在所有癌症中位居第5位,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其次,结直肠癌多由大肠息肉(腺瘤)演变过来,这个演变的过程相对较长,可以历经数年。筛查发现息肉并处理后能阻断这个过程,可以阻止结直肠癌的发生。

第三,全世界经历几十年的探索,已经摸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筛查手段和方案。

最后,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想多有效,能取得不错的疗效。通过筛查发现的结直肠癌多数为早期,通过手术等治疗效果很好。比如,最早期的Ⅰ期结直肠癌,90%以上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根治。

有哪些常用筛查的方法?

1.问卷调查

包括家族史和症状等内容的问卷调查,能帮助识别那些容易患结直肠癌的人群,即所谓的“高危人群”,从而缩小筛查的范围。

这些问卷的设置会帮助受筛查群体主动回想,最大程度避免遗漏。其中,对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筛选,详细的家族史是关键;而问卷里列出的结直肠癌常见的症状询问,则帮助辨别已经患结直肠癌但忽略了结直肠癌引起的身体不适反应的患者。因此,在完成问卷调查时,应认真对待,仔细填写。

2.粪便潜血试验

粪便潜血试验简称FOBT,是一种用来检测大便里是否有出血的方法。如果是肉眼能看到的出血(颜色改变),往往能引起患者的警惕而就医。但另外一种出血,因出血量少,肉眼并不能看出,只是肿瘤细胞货组织释放血红蛋白(血液的重要组成)混于粪便中,此时即称为“粪便潜血”,又称为“粪便隐血”。粪便潜血试试验是目前最常用,尤其是常规风险群体初筛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方便易行、安全、无创伤,也最能被接受。

检查时,只需要按医生的要求把少量粪便送去检查即可。目前还有更方便的方法,筛查机构将粪便潜血的检测试纸邮寄到居民家中,接受筛查者只需要按操作指引将粪便涂抹于试纸上,然后寄回即可。当然,为了提高粪便潜血检测准确性,接受筛查者可能会被要求在检查前几天开始限制饮食,少吃红肉类(如猪肉、牛肉等);粪便潜血试验一般会要求送3次标本。如何正确判读粪便潜血试验的结果呢?

肿瘤生长在消化道里,由于肿瘤组织坏死脱落、粪便的摩擦等因素,会发生出血,粪便潜容易阳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粪便里有出血并不都是肿瘤所致。因此,粪便潜血试验的特异性不是很高,换句话说,消化道中有肿瘤时,往往粪便潜血都会阳性,但粪便潜血阳性时,却不一定是肿瘤。

如果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里可能存在病变,医生就会建议接受进一步的筛查或检查。

3.结肠镜检查

结直肠的癌前病变(如息肉)或肿瘤都从肠腔内面开始生长,因此通过结肠镜对肠腔进行直接观察,是发现这些病变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目前结直肠癌筛查的最有效的手段。

但由于相对繁琐、费用较贵,检查过程中受检者不舒服,属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接受程度远远低于粪便潜血试验。

4.基因筛查

这是筛查遗传性结直肠癌易感群体的重要方法,从受检者体能抽取一定量的新鲜血液即可完成。主要有两类基因检测,分别针对最常见的两类遗传性结直肠癌。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族史的群体需要接受APC(结肠腺瘤样息肉)基因的检测;怀疑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群体需要接受MMR(错配修复)或MSI(微卫星不稳定性)基因检测。

这些基因检测可以提示受检者是不是因为先天基因改变而比普通人更容易患结直肠癌。如果是,那这些人的结直肠癌筛查就需要更加频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癌症   腺瘤   遗传性   息肉   消化道   粪便   阳性   问卷调查   肿瘤   基因   群体   不好意思   人群   家族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