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上热下寒”的原理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二十九。(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故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我们再往后看,“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所谓的征兆指的就是象征,外在表现的意思。火性炎上,它属于热。水性润下,属于寒。一个热一个寒。所以写《素问注证发微》的马莳注解为:“言水火之寒热,彰显阴阳之征兆也。”就是用水火之寒热来彰显阴阳外在的征兆。这就这句话也很好理解。阴阳的外在征兆就是水和火。 (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后世医家,比如赵献可、薛立斋、张景岳,他们都喜欢论述一件事,叫做水火命门,也叫做水火肾阳。这样的一个水火的理论,一个是研究东西,一个是研究南北。气机升降那就是研究东和西,左和右的问题。水火命门理论就是研究上下的问题,南北的问题。就是另外一套中医的学术,叫做水火命门理论。


水火命门理论在道家的丹道里也阐述的非常多。道家把水叫做姹女,火叫做赤儿。赤儿姹女,它两个要想见面的话,必须用中宫,中宫就是所谓的黄婆,中宫就是中焦脾胃来做接引,这个叫“赤儿姹女,黄婆为媒”,中焦就是牵线搭桥。在丹道里边把它叫做中气,也叫中宫。 (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在《黄帝内经》里,把它叫做中气,叫做脾胃、天枢、神机,这个词儿是非常多。像《黄帝内经》是比较早期的中医学的著作。到了后世像这些不同的医家,像我刚才讲的,像薛立斋、赵献可、张景岳,甚至是朱丹溪,李东垣,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都有各自的想法,各自的发挥。这个理论叫做水火命门。


水火命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以后要是有时间的话,整篇给大家阐述。所以水火就是阴阳之征兆,我们看到自然界的水火,就想到人体的水火,人体的水火就是肾和心。你想想看,要是水火不既济的话,身体就出问题了,就是心肾不相交。像现在我在门诊上遇到大量的失眠的患者,失眠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水火不相既济,就是所谓的心肾不交。心火在上面,肾水在下面,火属于热在上,水属于寒在下,他二者之间要互相交济才行。就是说居于上面的火要潜下来,往下走。居于下面的水,要往上润,往上走,所以这水火二气产能相交,一相交身体才能好。


你看我们健康人就头脑清醒,丹田足底温暖,这就是正常人。水火要是不相交的话,火在上头下不来就变成上热。水在下面上不去,就下寒,叫做上热下寒,这种患者非常多,就是说上面还上着火,嘴里还上火,长口疮,牙疼,眼睛红、耳鸣,口周长一些火疖子,鼻子上经常长痤疮,头脑哄哄的,一天到晚还头晕,嘴里边还有味,这都是上热。 (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下寒就是脚还凉,小腹丹田还虚,没有劲,不温暖。手脚还冰凉。像我们看到有好多女生都是这样,就是宫寒,痛经,月经有血块,手脚冰凉这些这些都是什么?这叫下寒。上面是热,底下是寒。这叫什么呢?要是往简单说,叫做水火不能既济,要是往深里说,其实就两个问题,一个是心肾不交,另外一个是脾胃运化功能差,就是中焦,我刚才讲的中焦的黄婆为媒,他没当好这个媒,没有把水火让他上乘,让他下炎,都没有,让他在中间堵住了。


所以这个上热下寒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中焦脾胃运化不好,湿气特别大。你看舌苔都是边有齿痕的。脾胃不好,消化运化功能差,就是说吃饭吃那些粗茶淡饭,没有味道,就喜欢吃刺激性的食物,因为他不吃刺激性食物,没有胃口,脾胃消化能力比较弱;另外一个,肚子这个地方可能会胀气,中焦脾胃也就是在我们人体上,就是肚脐以上,心口窝以下,这个位置为中焦。 就是中焦这地方,经常堵,像吸口气,正常的人能吸到丹田,中焦脾胃瘀阻的人,他吸不下去,就闷在胸口了,就下不去了。这个脾胃也不好,胃口不好,大便要么黏湿,要么不成型,要么便秘,要么好几天一次,总之这个消化系统有问题。这样一来的话就容易产生上热下寒的这个临床表现。


我们在临床上怎么治呢?第一个就是给他开脾胃,给他降心火,给他补肾水。这样一来的话,心火一降,脾胃一开,肾水一养,那么这三者合在一起,这个人嘴也不上火了,眼睛也不冒火了,脚底下也温暖了,气也足了,这就是治疗的方法。所以我们看《黄帝内经》这些原文,你看着看着就会想起临床来。这就对了,看《黄帝内经》,你得一边看经文,一边脑子里脑补很多画面,第一个脑补的画面就是大自然的画面。因为他讲天地讲最多,天地阴阳之道,四时,四气调神等等,这讲的都是天地,对吧?大自然的这些画面脑补出来。


另外一个讲《内经》的时候,你得把临床中的现象,还有人体的生命科学的这些内容给他脑补出来,这些规律都给他呈现出来。这样一来你就觉得很有味道,看《黄帝内经》很有味道。(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二十九。(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
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黄帝内经   中焦   命门   心火   脾胃   丹田   水火   征兆   外在   阴阳   中医   画面   原理   不好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