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民说白血病-《急性白血病阴虚内热证治》

急性白血病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以其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为特点。著名中医孙一民教授认为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病机是阴液亏虚,热毒炽盛。治疗以养阴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在此基础上,佐以益气养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络止疼,清脑开窍等法。经临床观察,可提高缓解率,延长存活期,减少合并症,减轻化疗副作用。

王泽民说白血病-《急性白血病阴虚内热证治》

一、常用治法

1.1养阴清热,凉血解毒

本法用于急性白血病阴血亏虚,热毒炽盛型。症见发热,多汗,五心烦热,不欲近衣被,口干渴,喜冷饮,或鼻衄,齿衄、肌衄,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质淡或舌尖有红点,舌苔臼或黄少津,脉细数。药用:鲜生地,鮮小蓟,鲜白茅根等。此方为治疗急性臼血病阴虚内热型的基本方。其它症型多在此方基础上加减。

典型病例:
周某,女,33岁。1990年10月10日初诊。1988年3月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完全缓解。但二年后复发,再次化疗七个月,未能完全缓解,转中医治疗。症见五心烦热,喜凉饮,盗汗,四肢疼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数。血色素989/L,白细胞6.3×109/L,血小板121X109L,骨髓象:原始单核细胞2.5%,幼稚单核细胞10.5%。

辨证:阴血亏虚,热毒炽盛。予基本方服用20天后,上述症状消失。继服原方一个月后复查血象、骨髓象获完全缓解。嘱间断服基本方半年以巩固疗效,二年后随访未见复。


王泽民说白血病-《急性白血病阴虚内热证治》

1.2养阴清热,益气养血

本法用于以贫血为主症,症见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无华,头晕心悸,气短乏力,手足心热,多汗,口干,舌质淡,脉细数。药用:基本方加西洋参,龟板胶,阿胶,当归,首乌,熟地,白芍等药以滋阴血。

典型病例:
方某,男,17岁,1990年2月3日初诊。一个月前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因化疗后出现严重贫血而停止化疗。症见面色苍白,卧床不起,头晕,心悸,纳呆,舌质淡,脉细数。血色素459/L,红血球1.47×1012/L,白细胞3.7×109L,分类中性20%,淋巴76%,原始淋巴细胞4%。骨髓象:原始淋巴细胞75%,幼稚淋巴细胞20.4%。

辨证:阴虚内热,阴血亏虚,予基本方加西洋参,白芍,首乌,龟板,阿胶,当归,炒谷芽,炒麦芽。服药一个月后血色素升至809/L,精神明显好转,服药2个月后复查血象及骨髓象完全恢复正常,获完全缓解。


1.3清热解毒,滋阴解表

本法用于以发热为主症。症见发热,头痛鼻塞,汗出,烦渴,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齿龈淤肿,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燥少津,脉大数。多见于合并感染者。药用:银花,连翘,豆豉,鲜芦根,大青叶,板蓝根,桔梗,蝉衣,元参,生石膏,知母,玉竹,白薇等。可与基本方交替服,或热退后续服基本方。

典型病例:
陈某,男,47岁。1990年7月15日出诊,一个月前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出现持续高热二周不退,体温39-40℃。曾用多种抗菌素,激素及解热镇痛剂,均未效。症见高热,体温39.3℃,面色苍白,鼻塞声重,口干渴,喜凉饮,烦躁,卧床不起,舌质淡,脉浮大而数。血色素439/L,白细胞1.8×109/L,幼稚细胞占13%,血小板20×109/L。

辨证:阴虚外感,毒热内炽。药用;金银花,连翘,苇根,豆豉,栀子,蝉衣,白嶶,板蓝根,大青叶,生石膏,知母,薄荷。服药后周身微见汗岀,鼻窍豁然通畅,服药二剂后体温降至正常。服用基本方2个月,上述症状消失血象及骨髓象亦恢复正常,获完全缓解。


王泽民说白血病-《急性白血病阴虚内热证治》

1.4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本法用于热盛动血,以出血为主症。症见皮下紫斑,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药用基本方加茜草,地榆,仙鹤草,荷叶,藕节,三七,侧桕叶,栀子,生石膏等。

典型病例:
李某,女,20岁。1990年4月5日初诊。两个月前确诊为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化疗一周后全身岀现大片紫斑,牙龈出血。口腔满布血泡,月经量多如注,舌苔黑而干燥少津,脉微欲绝。身体极度衰弱,故停止化疗,转中医治疗。

辨证:热盛耗血动血。药用:荷叶,仙鹤草,黑山栀,藕节,金银花,三七粉(冲),地榆,茜草,赤芍,与基本方交榃服。七剂后岀血完全停止,精神大见好转。继服基本方一个月,血象及骨髓彖恢复正常,获完全缓解。嘱间断服基本方半年以巩固疗效。


1.5养阴清热,通络止疼

本法用于热毒蕴结于骨髓,以骨痛为主症。药用基本方加桑枝,丝瓜络,威灵仙,赤芍,白芍,甘草,川牛膝等。

典型病例:
李某,男,31岁。1990年5月7日出诊。患者两个月前因腰部剧痛经骨髓检查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两个月未能缓解,因血象过低而停止化疗,请中医会诊。症见剧烈腰痛,胸骨压痛,肌注杜冷丁只能缓解2小时。伴多汗,口干渴思冷饮,不欲近衣被。夜寐时经常痛醒,面色苍白,血色素559/L,白细胞0.55×109/L,骨髓中原幼淋占20%,舌质淡,脉弦细数。

辨证:热毒蕴结于骨髓。药用:基本方加桑枝,白芍,甘草,丝瓜络,威灵仙,赤芍,川牛膝,片姜黄,沙参。三剂后疼痛减其大半,继服上方一个月,疼痛消失,面色转红润,血象及骨髓象亦恢复正常,继服基本方半年以巩固疗效。


1.6养阴清热,清脑开窍

本法用于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症见头痛,头胀,视力障碍,听觉失聪,呕吐,肢体麻木,或神志昏迷。药用:紫贝齿,紫石英,石决明,菊花,白薇,黄连,钩藤等。或基本方送服安宫牛黄丸。

典型病例:
迟某,女,31岁。1989年6月1日初诊。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个月,突然出现口眼喁斜,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经化疗、MTX鞘内注射及放射治疗,身体日渐衰弱,面色苍白,行走困难,不能久坐,口腔溃疡,头痛,低热,思冷饮,肝脾肿大。舌质淡红,少津,脉细数。予基本方送服安宫牛黄丸,每日一丸。服药一周后,头痛消失,尚视物模糊,再予清脑开窍法。药用:紫石英,紫贝齿,石决明,菊花,白薇,黄连。与基本方交替服。服药两个月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脑脊液、血常规、骨髓象亦恢复正常。
王泽民说白血病-《急性白血病阴虚内热证治》

体会

急性白血病属于中医温病、血证、虚劳等范畴。以发热,贫血,岀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我们发现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还伴有五心烦热,不欲近衣被,口干渴喜凉饮,多汗,烦躁,脉细数等阴虚内热症状。反复发热易耗伤阴液,阴液亏虚又易产生内热。阴愈虚火愈炽,火愈炽则阴更伤。由于阴液大伤,人体抗邪能力下降,又成为邪热难以消散的原因。

我们认为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是正气不足,热毒入血伤髓,其主要病机为阴液亏虚,热毒炽盛。治疗以养阴凊热,凉血解毒为大法。通过养阴清热,使阴液充足,则邪热自去;阴液得养,血液生化有源则贫血可愈;热邪得以清除则血不妄行而出血自止;阴阳调和,白血病细胞失去增生条件而不杀自灭。

对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并未从淤从痰论治,仅以养阴凊热法即可消退。正如《医宗金鉴.诸积大法》云:“大积大聚衰其半,须知扶正积自除”。使用大剂量甘寒养阴鲜药为主组方治疗急性白血病是取得显著疗效的关键。根据前贤用药经验和临床观察,鲜生地,鲜小蓟,鲜白茅根等鲜药的养阴凊热之力明昰优于干药,擅长于清血分之热。根据急性白血病热毒深重的特点,要加大用药剂量,常规药量往往病重药轻,难以奏效。方中鲜生地,鲜小蓟用量可达***克以上。据临床观察,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服本药后,面色转红润,抗病能力增强,感染、出血、贫血等症状减少或消失,因而延长了存活期。尤其是一些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血象过低,合并严重感染,全身情况极差而无法化疗的患者,仍可采用本疗法来达到缓解,更为难治性白血病提供了一条心的治疗途径。而化疗后的患者往往是邪去正衰,元气、胃气、津液大伤,应在养阴清热的基础上结合伴随症状加减用药。如岀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者,加焦三仙,炒谷芽,鸡内金,枳壳,陈皮,莱菔子等理气之药。

此外重视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饮食宜忌。宜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之品,忌食辛辣动火之品。

本文章发表于《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疑难病分会学术交流论文汇编》
本文是王泽民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内热   白血病   小蓟   生石膏   白血   血色素   血象   炽盛   白芍   舌苔   淋巴细胞   白细胞   病例   骨髓   细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