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关注高血压,其实低血压的危害也不低

高血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低血压所引起的损害,却易被人们忽视。血压值收缩压(俗称高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俗称低压)低于60mmHg,就被视为低血压。人们经常有“怕高不怕低”的误区。特别是对长期低血压即血压低于13.3/8.0Kpa(100/60mmHg)的情况来说,人们远远不像对高血压那么重视,因为在一些人看来,低血压多半是“良性”的,后果不那么严重。其实不然,低血压并非是好兆头。其引发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易疲劳、精神不能集中、失眠、食欲差、四肢发冷、脉搏缓慢等,一旦体位变化时,常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倒等症状。

不要只关注高血压,其实低血压的危害也不低

一、发生低血压的原因

心脏疾患

心动过缓、心律失常、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心源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治疗原发病才能改善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

人从坐位到立位或卧位到站位时血压会变低。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诊断标准为从卧位转为立位3分钟以内,收缩压下降≥20mmttg或/和舒张压下降≥10mmHg,伴或不伴各种低灌注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一过性黑蒙为典型症状,在中老年中更常见。糖尿病常自主神经病变,限制了血管内容量变化的代偿功能,易发生OH,服用高血压药物后也容易发生OH。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的患者在变换体位时应该要慢,比如下床前坐5分钟再站起,睡前服用降压药物。

餐后低血压

诊断标准是进食后2 h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 mmHg(1 mmHg=0.133kpa)以上,或餐前收缩压大于等于100 mmHg,而餐后收缩压小于90 mmHg,或出现临床症状者。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的老年患者,早餐后最常见,但中餐、晚餐后也可发生。进食过后,为促进消化功能,人体血流重分布,胃肠道血流增加。

正常人可通过交感兴奋使其他部位血流减少的部位通过血管收缩以维持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和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压力感受器反射灵敏度下降,餐后交感神经活性反应不足,无法有效地完成上述过程。为避免餐后低血压,患者可在餐前饮水、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在餐后平躺一段时间,严重者可少食多餐。

洗澡

洗澡水温过高时全身血管扩张明显,导致低血压、脑供血不足。建议洗澡时间不超过20分钟。

迷走神经兴奋

前列腺增生患者用力解小便、用力解大便、用力咳嗽等兴奋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受刺激后会释放乙酰胆碱(ACh),ACh的M1受体兴奋以后 可以产生心脏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的作用,从而降低血压,M2受体兴奋对血管内皮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血管舒张。

药物

使用以下药物时应定期监测血压:

麻醉

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控制性降压:全身麻醉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降压药物和技术,人为地将MAP降至50-65 mmHg,使手术野出血量相应减少,不致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激素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甲状腺素分泌减少或不能生物学效应减弱,患者的基础代谢率下降,表现为粘液性水肿。心肌粘液性水肿时心搏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引起低血压;肾上腺功能低下时,皮质醇和醛固酮分泌减少,这两种物质起到维持血压作用。

神经源性低血压

病因不清,可能是原发于中枢神经或周围自主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导致中枢或周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直立体位时出现头晕、眩晕、晕厥、视物模糊、全身发力、发音模糊及共济失调,卧位时血压正常,站立时血压下降20-40mmHg或更多,一般无心率改变和晕厥常见的先兆症状,如面色苍白,冷汗、恶心等,早期症状较轻时,需直立相当长时间才能出现症状,病情加重后不能连续站立1-2小时,严重者直立立即出现晕厥,需长期卧床。

妊娠

妊娠期收缩压一般下降5~10mmHg,舒张压下降10~15mmHg。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常发生在妊娠晚期,由于增大的子宫使下腔静脉受压,使回心血量减少,不仅影响重要脏器关注量,还可能导致胎儿窘迫。让孕妇朝左侧卧可缓解。

血液透析

高血压是在需要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性肾病患者中是极为普遍的共病症,而低血压是常见的透析并发症。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 IDH)定义为收缩压降低>20mmHg或最低值<90mmHg,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发生率约20~30%。当超滤速度超过血浆再灌注及机体代偿能力时,即发生低血压。透析液温度、钠浓度也是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发生过IDH的患者可在透析前停用降压药或使用米多君、精氨酸后叶加压素、屈昔多巴等升压药。

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往往有严重的营养不良,基础代谢率降低,发生低血压。神经性贪食的特征性表现是暴饮暴食,随后又通过催吐、导泻等方式将摄入的食物排除体外,频繁呕吐诱发电解质紊乱,进一步造成心律失常可引起低血压。

休克

低血压是各型休克的重要体征。休克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外周动脉处于收缩状态。由于微循环障碍,血液淤滞在真毛细血管内,致使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典型的有大量出血,血容量下降时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超敏反应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严重感染引起脓毒血症并发感染性休克和严重心力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引起的心源性休克。

不要只关注高血压,其实低血压的危害也不低

二、低血压的危害

低血压可能是一过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其危害主要是造成人体各个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极为突出,导致大脑正常功能的受损,常常会感到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健忘、思维迟钝,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

不要只关注高血压,其实低血压的危害也不低

长期低血压可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减退,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致骨折。另外,还会导致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精神疾患。甚至可能诱发脑梗塞和心脏梗塞。

三、低血压的预防

低血压具有诸多严重的危害,所以我们也应当像高血压一样重视它。

老年性低血压的防治首先查找病因,如降压过度者应暂停服降血压药,患有贫血、慢性胃出血等病时要及时诊治;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穿弹力袜,体位改变要慢,不要久站,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每变换一次体位,要休息2~3分钟;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但要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加营养,多饮水多喝汤,每日食盐和脂肪摄入量可略多于常人。重者伴有明显症状,则必须给予积极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危害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低血压   高血压   迷走神经   收缩压   脏器   受体   体位   休克   头晕   症状   血压   药物   患者   兴奋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