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后,就要提防血管硬化了,尤其是这类人群

目前,心血管疾病诊治的重点在于发现和治疗血管腔的狭窄,如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但却忽视了病变的关键——血管壁。

30岁以后,就要提防血管硬化了,尤其是这类人群

事实上,血管壁的病变,尤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如果高危人群能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早期检测,早期发现血管病变的状况,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荐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冠心病、急性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元凶”

在医院就诊最多的慢性病人是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这些疾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血管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血管和人一起变老’,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被认为是动脉硬化的四大危险因素,这几项危险因素叠加,也会使动脉硬化的发生的概率成倍增加。”医生认为,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原因,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30岁以后,就要提防血管硬化了,尤其是这类人群

当发生动脉硬化时,你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而血管内膜上却沉积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和纤维组织,医生通常称之为“斑块”。这些“斑块”一旦破裂就会出血,形成血栓后堵塞动脉,引发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险。


皮肤颜色异常:警惕血管病变

动脉硬化的初期没有症状,但是已经进展了的动脉硬化疾病则会出现疼痛、肤色异常、肢体麻木等症状。

疼痛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陌生,因为各种血管疾病都能引发疼痛,所以疼痛是一个“报警信号”。

30岁以后,就要提防血管硬化了,尤其是这类人群

另一个血管疾病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肤色异常,患有血管疾病时皮肤的颜色经常会有异常,皮肤出现苍白可能是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青紫则是静脉血淤,而静脉炎则会出现皮肤发红。所以,皮肤出现颜色异常应引起重视。


早期检测血管动脉


动脉硬化是悄无声息的,想要从早期的症状和身体不适现象来判断病变是很困难的。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来讲,管腔狭窄程度已超过60%-70%了,但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而管腔继续狭窄直到表现为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等可能不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就变得相当重要。


医生认为,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动脉硬化症状,也要定期检测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如测量血压、血脂、血糖都很有必要,还可以采用血管超声检查颈、股动脉内部有无斑块。在日本,医学界提出应早期做一个动脉检测,以测定动脉硬化的程度。


哪些人应该做早期血管病变检测?

1、有症状的人,不明原因长期头晕,活动后或歇息时有胸闷的患者;

2、年龄大于30岁;

3、血压高于140/90mmhg;

4、肥胖,BMI指数大于25;

5、空腹血糖三次以上大于6.1mmol/L;

6、平时压力过大,运动量不足;

7、有大量饮酒和抽烟嗜好;

8、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家族病史;

9、长期静坐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血管   动脉硬化   高血压   动脉   狭窄   症状   患者   疼痛   人群   异常   危险   因素   皮肤   疾病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