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人会感觉阴虚、阳虚俩症状都有?是阳虚、阴虚同时存在?

人体有阴阳之分,在中医理论中,男为阳,女为阴,通常都会觉得阳气对男性很重要,会显得更有阳刚之气,且对男性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女性则被称为阴柔,会缺乏男性的阳刚之气,女性看起来更加柔弱,会更激起人的保护欲。

但这种说法,并不是绝对的,尤其是在现代生活中,会发现很多女性表现出来的是阳刚一面,而男性也会表现出柔弱的一面,对应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明阴阳之说,也并不是绝对的,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为什么有人会阴虚、阳虚症状都有,是因为阳虚和阴虚同时存在吗?为了了解到正确答案,需要正确了解阴虚和阳虚。

为啥有人会感觉阴虚、阳虚俩症状都有?是阳虚、阴虚同时存在?


那么,阴虚和阳虚,会有何症状?如何区分两者?

阴虚的症状:

阴虚的人,大多会有口干、盗汗、失眠、舌发红的情况,因为阴虚易引起火旺,体内热气过多,也就会出现几种表现。

阳虚的症状:

阳虚的人,手脚总是冰凉的,会容易怕冷,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或者夏季吹空调时,容易表现得怕冷。除了怕冷,面色看起来也比较苍白,大小便也会出现异常表现,比如大便不易成形小便变得清长,出现这一系列变化,有可能是阳虚导致。

为啥有人会感觉阴虚、阳虚俩症状都有?是阳虚、阴虚同时存在?


上面就是阴虚和阳虚的症状,如果你两种症状都出现了,就可能是阴阳两虚了,有人说这两种情况,真的能同时存在吗?

中医认为阴阳是相互制约的,同时也相互作用,互相合作,以此来保证身体正常运作,也就说明阴阳可以作为敌对关系,也可以作为合作的伙伴,没有统一的说法,不是说有阴虚的存在,就不能有阳虚的现象,在两者互相合作的时候,若是出现两方都虚的话,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就会更大。

既然相互合作,就要相互依存、相互为用,阳气帮助生阴津,而阴津的亏损,会导致阳气亏损,两者不能相互依存,就容易出现阴阳两虚的问题。由此可以说明,阴虚和阳虚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为啥有人会感觉阴虚、阳虚俩症状都有?是阳虚、阴虚同时存在?


那么,同时存在阴虚和阳虚症状的人,该如何调理呢?

既然是阴阳两虚,就要进行阴阳双补。

首先,药物调理

阴虚和阳虚同时存在,就要针对性的进行调理,而阴虚、阳虚属于中医上的一个说法,可以通过相关中药进行温补。比较适合的方法就是养阴温阳、健脾和补气,适合用的药材就会有很多,当然在进行双补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药物之间相互克制的情况。

既要温阳又要养阴,还要健脾补气,有几种就比较合适:石斛、五味子、肉桂、白茯苓、枸杞和人参

石斛,有养阴和清热的效果,也就能够帮助改善阴虚的症状。

五味子,既能帮助生津,有助于补肾,也就可以调理阴虚、阳虚问题。

为啥有人会感觉阴虚、阳虚俩症状都有?是阳虚、阴虚同时存在?


肉桂,有补肾和散寒的作用,还能改善脾胃不适,对脾胃也有养护作用。

白茯苓,可归脾肾经,对健脾和胃有很好的效果。

枸杞,可帮助滋阴补血,也有补肾的效果,对缓解阴虚、阳虚,也是有益处的。

人参,有补气之效,还能入脾肺经,对健脾会有好处。

以上几种药材,会适合阴阳并补,如果想要更好地调理,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搭配。

为啥有人会感觉阴虚、阳虚俩症状都有?是阳虚、阴虚同时存在?


其次,生活调理

会出现阴阳两虚的问题,多半是平时的习惯不太良好,想要改善问题,在生活习惯上就要有所调整了。几方面一定要做好:

①睡眠:每天有规律的作息,尽量少熬夜,最好能在10点左右睡觉,7点左右起床。

②饮食:荤素搭配要均衡,饮食不宜太过油腻,清淡点会更好,但营养一定要补足。

③忌烟酒不节制,忌不良情绪

④运动:现代人大多以坐为主,不管是上班、学习,还是在家里,都是坐的时间比较长,运动量就不太足够,如此情况下,身体素质就会下降,再加上不良的习惯作祟,也就引发了阴阳两虚的问题,要想改善情况,请适当增加运动量,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互结合,提高身体素质,还能调节脏腑功能,阴阳两虚的问题,也能逐渐被改善。

为啥有人会感觉阴虚、阳虚俩症状都有?是阳虚、阴虚同时存在?


不要觉得惊讶,阴虚和阳虚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及时了解原因,才能针对性的进行调理,不建议盲目解决问题,以上的调理方式,或许能给你帮助,希望你能正确认识阴阳两虚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症状   石斛   阳刚之气   补气   阳气   肉桂   运动量   脾胃   枸杞   阴阳   说法   男性   适合   效果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