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关停,政务号怎么了?

  就像当年热火朝天地开设政务新媒体号一样,近一个多月来,政务新媒体圈掀起一股停运浪潮——全国多地发布公示、公告,集中关停一大批基层政务新媒体账号,还有一大批政务新媒体号正在关停的路上。


  此番扎堆关停,涉及的地域、领域多,其中不乏一些职能部门,因此引发了一波关注。许多网友不明白,政务号到底怎么了?为什么集中关停?



1


  政务号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可以方便政务部门及时发布资讯信息,也可以嵌入办事链接,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好业务。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12月,仅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就达146638个。


  按理说,政务号开得越多越便民。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政务号发展得并不尽如人意,甚至面临争议。


  有的号运营乏力,长期不更新,甚至开号即停更,成为“僵尸号”“睡眠号”。比如某法院政务微信公众号,最新的内容还停留在2015年3月。有的则更新不及时、使用频率低。据一些地方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检查情况通报,有的发布类政务号两周都无更新。


  因为缺乏维护,有的政务号甚至出现被不法分子盗用,发布不良信息的情况。


  有的号虽然更新,但有“为了更新而更新”之嫌。不是复制粘贴上级文件,就是盘点自家工作,今天是领导动态,明天是会议纪要,内容“谁写谁看,写谁谁看”,推文单篇阅读量不过三位数甚至个位数。


  有的号缺少互动服务,限制评论或者关闭评论,对群众的咨询、投诉等问题要么含糊其辞,要么装聋作哑,更有甚者直接“拉黑”意见不同的群众,成了舆情制造者。比如,之前有媒体爆出某地一政务微博在与群众互动时回复:“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还有一些政务号长期偏离定位,受众使用困难。比如有的法院官微天天发布养生健康内容,还有一些账号存在追星娱乐、推销商品等“任性”行为。


  以上种种政务号,属实没有存在的必要,关了也不可惜,对于运维者和用户来说,也算是一种“解脱”。



2


  有网友担心,政务号扎堆关停,今后办事是不是得跑线下了?


  这是个误解。纵然政务号的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但谁也不能否认政务号的作用。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需求也就上了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新媒体”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那些“被需要”的政务号不仅不会关停,只会越做越好。


  首先,政务号为政务信息的快速传播装上了“扩音器”,开辟了保障群众知情权的新渠道。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都尝试以政务号为平台,推进政务公开。比如“中国政务网”微信公众号,已是国务院开展新闻宣传、解读国家最新政策、发布各部委最新资讯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共青团中央”“成都发布”“南京发布”“上海发布”等账号,都在积极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官方声音、开展政策解读、回应公众关切。


  其次,政务号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如今,很多政务服务事项都可以通过政务号来办,群众也习惯了足不出户解决问题,比如通过“浙里办”“粤省事”“爱山东”等小程序,群众可轻松办理查社保、开证明、领补贴等事项。“浙里办”今年还新推出了相亲服务,赋予政务服务更多新的可能。


  再次,政务号是群众表达意见建议的重要场所。点开北京市公安局的微博“@平安北京”,网友的留言五花八门,从举报道路设计有缺陷,到孩子同名查询,大部分留言都能得到积极回复;一位市民在“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上留言求助,小编火速在留言区回复“电话发我”……可以说,在回应公众关切、为群众答疑解惑、应对投诉等方面,政务号的功能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


  像这样的政务号,会不断优化功能,提升服务水平,让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绝不会一关了之。



3


  事实上,政务号关停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让政务号规范有序向好运行,切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被关停的那些也确实是低效重复建设、长期“无用”的账号。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了政务号的“整活”问题,就是政务号怎么样才能办得好看又好用?


  经过多年摸索,一些政务号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


  “中国军工”发布的“给他一电炮”横扫社交媒体;深圳卫健委的“霸总短剧”让网友看得“好上头,想充会员”;海南警方的普法剧场“脑洞超大”,被网友怒赞“很高级”。更有全国各地的文旅账号和网民“打成一片”,将贴近性、服务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政务号有一套自己的“活法”。


  要有正气。政务号不仅是一个媒介,它代表着权威性和公信力。发布的政务信息必须及时,并且内容要权威、准确,导向价值也不能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一字一句、一图一画都应站得稳、立得住。


  要接地气。俗话说:“语必关情方入脑,话须通俗才传远。”虽是官方账号,但不能打官腔,要接地气,把话说到网民心坎里,要用互联网思维创新、运用新表达形式,让政务信息可视、可感、可触,让政务形象亲民暖心。


  要聚人气。政务即服务,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更喜欢参与感和互动性,政务号当放下身段,做好回复,尽量和用户“玩”到一起。对用户的咨询、投诉等视而不见或者敷衍了事,只想凑合着更新几条内容算是完成任务,是做不好政务号的。


  政务号出现“关停潮”,直接原因是一些政务号出现的种种乱象,根本原因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办时未从实际出发,只讲究“你有我也有”;开办后过于迎合领导喜好,脱离群众需求。


  此次政务号集中关停,可以看作政务号发展的一个节点,它提醒运维人员:


  政务号必须“定位清晰、服务实用”,用心用情办得有用、有趣、有价值;


  办政务号要摒弃“给领导看”,回归“给群众用”,使其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沟通和办事渠道。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

鄄城融媒 吴常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政务   中国   账号   公众   群众   留言   网友   媒体   内容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