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外媒突然发现,中国悄悄在沙漠里干了件大事

文|西风吹行客

编辑|西风吹行客

前言

大家对沙漠和戈壁滩的印象是什么呢?相信大多数人的对沙漠和戈壁滩的第一印象就是荒无人烟,环境恶劣,但是你知道其实沙漠和戈壁滩中也埋藏着“黄金”吗?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已经处在世界的前列,而沙漠和戈壁滩中丰富的阳光,就成为我们眼中的“黄金”。

2022年5月,中国宣布将在沙漠中建造一个沙漠光伏发电基地,一旦建成,发电量将和20个三峡大坝相当。中国不愧是基建狂魔,一声不响就做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

一件大事

法国的科学家首先发现了光伏发电技术,随后美国的科学家于1950年代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与国外相比,中国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尽管我国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研制出了单晶硅,但由于成本太高,一直不能普及。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政府也在大力发展民用光伏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让中国的光伏发电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到了本世纪初,全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防治荒漠化不只是单纯地治沙,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

以前生存在这种恶劣条件下的人,不能从事农业,也不能从事工业,因为那样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更恶劣的破坏,让他们过上更加艰苦的生活。

但是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却给当地人民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以前太多的日照对这块土地来说是一种灾难,而现在随着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太阳能将成为人类的一大财富。

2007年,中国科学院与内蒙古伊泰公司联手,在内蒙古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光伏发电站,该电站的综合发电成本大大低于常规发电,使沙漠地区的太阳能发电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一工程的成功,让国家对沙漠地区的光伏发电产业,进行了大量的支持,这将会给北方带来巨大的发展,而且这是一种无穷无尽的清洁能源,一座巨大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以节省上百万吨的煤炭,还能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2022年12月末,国家发展委员会公布了一项在西北沙漠地区兴建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工程,其装机容量为4.5亿千瓦。

国家发展委员会的一位官员表示,“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光伏发电工程”。4.5亿千瓦是什么概念?这几乎等同于20个三峡电站加起来的发电量。

中国在荒漠地区建设的成果令世人瞩目,并为全球能源转型、荒漠化治理等领域做出了示范,在沙漠上发展光伏发电,关键是“光伏+”的集聚效应。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安置光伏发电板,这玩意必须要有一块坚实的土地才行,可移动的沙子显然是不合适的。

以宁夏中卫金礼太阳能电站为例,为固土,确保发电效益,发电站的承建方需要先完成方格草的铺设工作,这其中一个关键环节。

其次,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了防护,特别是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太阳能电池板周围植树,以减少灰尘对太阳能电池板的腐蚀。

中国荒漠化问题严重

我国一度是全球沙漠化面积最大、被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达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2%。

喀斯特山区石漠化面积达1007万公顷,然而,国家坚持“治山”、“治水”和“治沙”相结合,“封山造林”“育草”并举,“禁牧”“休牧”“轮牧”,“退牧”“退耕”并举,大力发展“石漠化”治理。

土地沙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的毁坏,耕地的可耕地面积缩小,地力衰退,植被减少,载畜能力减弱,农作物单产下降,沙漠化已经对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农牧生产和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沙漠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荒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会造成资源浪费,能源短缺,工业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沙漠的扩展,使中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持续消耗,使其经济增长的代价与负担日益加重,这场大面积的沙漠灾害,常常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工业生产等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中国的发展水平与质量。

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历史悠久,中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对黄土高原沙漠化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于延安通过《关于治理黄河的决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一直将荒漠化治理列为国家重要战略,先后开展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一批防沙治沙工程。在这些项目中,既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有数据显示,1949-2022年间,中国植被覆盖面积面积由原来的12%增加至23%,荒漠化土地由174万平方公里减至137万平方公里,风沙发生频率与强度均显著降低。

中国在荒漠管理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1世纪以来,中国的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防沙治沙方式已不能满足新的要求与要求。

中国,又将如何?在这一历史时期,光伏行业成为荒漠治理中独一无二的“加速器”。2007年,国家在鄂尔多斯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光伏发电荒漠示范基地,这也为太阳能与荒漠治理的有机结合打下了基础。

此后,几十座巨大的荒漠光伏发电基地陆续建成,“光电+绿洲”的发展模式初步显现,好消息是,这个生态系统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近十年来,荒漠植被有了较大幅度的恢复,形成了一种可持续的生态-经济模式。“死海”变成了“绿洲”,一场生命的大爆炸在这片沙漠中上演。

一旦建成,我们就等于多了20个三峡大坝

为降低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依赖,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不仅为长江地区的防洪、航运及水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且还可发电。

据统计,2021年,三峡累计完成发电量1036.49亿度,自建成以来为国家节省了数百亿元的支出,自2012年7月起,三峡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电厂在2020年有34个机组并网运行,每天的发电量将超过四亿度。如果以每度0.25元的价格来计算,每天的经济效益将在一亿以上,也就是说,三峡水电站的建造费用,已经完全收回了。

中国国家发展委员会于2022年末公布了在西北沙漠地区兴建风力和光伏发电基地,装机容量达4.5亿千瓦,这条新闻一出,顿时让国内外的媒体为之震动。

别忘了,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而在这片沙漠上,一旦建成,规模将会达到三峡的二十倍。

可想而知,一旦这座风力发电基地建成,国家将拥有多么庞大的可用清洁能源,而光伏板发电,不仅能防风,还能蓄水,还能让沙漠变得更好,在一些地方还能成为一种观光景点。

达拉特旗太阳能发电基地内,“骏马图”般排列着19.6万片太阳能电池板,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发电站。由于它的外形优美,所以它成了网络上有名的网红景点,而这也为光伏电站带来了额外的收益。

目前国际上都把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开发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在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更是给整个产业带来了极大的生机。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能够与国际接轨,有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对当前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节能减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

我们国家在西北荒漠地区大力发展光伏,值得全世界称赞。我们的国家,正在为全人类的命运而努力着。

今天,我们所要做的,不是互相指责,而是开创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绿色的发展模式。希望外国媒体能站在世界的角度,摒弃成见,更多地鼓励、支持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唯有全球共同努力,人类才能走向一个更环保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中国   电池板   戈壁滩   发电量   水电站   荒漠   太阳能   沙漠   发现   地区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