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A向世界宣布!6年内有货运飞船,撕毁中国载人合作协议:自己干

真干起了!欧空局(ESA)向世界宣布,商业太空货运飞船的项目正式启动了,看来欧空局(ESA)是下定决心要来做自己的“独立航天”了。

并且,欧空局(ESA)还宣布了自己要打造“欧洲载人飞船”的项目。

所以,这一次任务的启动,意味着欧洲航天可能真正意义上的进入到了“新太空时代”,那到底是如何发展呢?

下面就详细来看看,只能欧空局(ESA)能不能跟上节点,这还是未知数,为什么这样说,下面来看看情况。

ESA向世界宣布!6年内有货运飞船

没错,这也是已经确定的事情了,而且按照报告来看,这个货运飞船项目的进度是相当快。

根据欧空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尔 (Josef Aschbacher) 表示,在2023年11月太空峰会上宣布该计划之后,多个欧洲企业在仅仅6个月的时间之中,就提出了几份方案,这说明了大家对欧洲建立独立自主的太空发展路线,是非常认可的。

而这一次在所有的竞争项目之中,最终选出了两个企业来进行该项目的研究,分别为“德国探索公司 (The Exploration Company) 的海伦·胡比 (Hélène Huby) 以及意大利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的马西莫·康帕里尼 (Massimo Comparini) ”。

欧空局(ESA)已经在快速确定后,并且签署了合同,进行开发,研究低地球轨道 (LEO) 货物返回服务。当然,ESA还将为每个项目提供 2500 万欧元的资金,以支持它们开发货运服务。

而最终的目的,欧洲是旨在为低地球轨道空间站(包括国际空间站及其服役后的空间站)建造货运服务,这将使欧空局能够继续其探索工作,并增强欧洲工业在未来低地球轨道经济中的独立性,看到没?欧空局(ESA)将利用这些项目,增强欧洲在太空的地位。

不过话说回来,我也不是拉胯欧洲,真的是一款好的火箭都没有,要做更强的项目,这的确还是困难。

就如,欧空局(ESA)宣布将在7月首飞的“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这是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的替代品,该火箭本身最初应该在2022年就直接替换了,结果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退役之后,都没有将这一款火箭造出来,一直不断进行延期。

而且根据外媒的说法,似乎首飞的信心也不是很足,那就是欧空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尔 (Josef Aschbacher) 表示,认为首飞不成功或不完全按计划进行的几率为 47%。

看到没?还没有成功发射,都有点“打退堂鼓”的意思,这似乎在为后面假如不成功的话,提前埋下伏笔。所以,欧洲航天工程,的确还是有点意思。

然而,如果后面真的发展出来,欧洲货运飞船还有没有用武之地,这真不好说。

ESA:2030年能够执行任务,还能用吗?

没错,虽然从时间上来说,ESA是打算用6年的时间,来完成货运飞船的研发,并且用起来。

然而,这一艘货运飞船的目的是“服务于国际空间站”为主,在官网明确说明了——欧空局已与欧洲工业界签署了两份合同,旨在开发一项商业服务,到2030年能够在低地球轨道上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

看到没?国际空间站那个时候还能服务欧洲货运飞船吗?

的确这个问题非常的悬乎,国际空间站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尾声”了,并且联合进行国际空间站维护的国家,都在打算退出了,在2021年的时候,俄就宣布了2025年退出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并将建造自有空间站。

不过,后面与NASA来来回回又在说共同延期,说2028年左右退出,反正就是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点。

但是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的摧毁计划没有改变,计划在2031年摧毁国际空间站(ISS),残骸将沉入南太平洋的无人区“尼莫点”(Point Nemo)。

所以,从这个时间点来看,ESA能否赶上国际空间站最后的服务期限,这都是一个问题。

而且就算是服务其他商业航天,关键是那个时候,可能只有中国有空间站,来跟中国做服务?这里我只能说,打上一个问号。

虽然我国也说明了,中国空间站将会升级,并且计划在未来把空间站从3个舱段扩大到6个舱段,这将为其他国家宇航员提供一个近地任务替代平台,也算是为国际服务。

但是,我国并没有说一定要采取其他国家的货运飞船进行服务。

最为关键是,欧空局(ESA)还与中国有点“摩擦”,因为欧空局(ESA)与中国进行了毁约,也就是欧空局(ESA)后面要干的事情,那就是建立载人飞船计划。

这一项计划也是公布了,只不过是建立在货运飞船研究之后,相当于是延续计划了。

ESA与中国毁约,不进行载人合作

的确,在2023年初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欧洲航天局(ESA)宣布,不跟中国空间站进行“载人合作”,撕毁了协议,这让不少人都非常惊讶。

本身最初在国际合作项目之下,不少人都说,欧洲航天员可能最先前往中国空间站,双方还进行了各种培训,并且中国空间站虽然全部都是中文界面,但是欧洲航天员在学习之后,中文也是非常强,完全是符合要求的,结果,ESA宣布不合作了。

所以,欧空局(ESA)未来找我国进行货运飞船服务,载人飞船服务,这还真的有可能需要“提前考量”。

很显然,从我个人——我说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欧空局(ESA)已经是放鸽子放习惯了。而且除了这个载人合作问题上,此前在卫星合作上,也是如此。

就是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合作上,2003年,欧洲主动“邀请”中方加入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且在2004年的时候,中欧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2.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

结果呢?这让欧美的“ITAR”条例出现了问题,过后在2005年的时候,欧洲转向,联美排挤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却得不到与之相称的对待,中国不但进不到“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甚至在技术合作开发上也被欧洲航天局故意设置的障碍所阻挡。

所以,没有办法,我国也就没有将其放在重心上了,自己单独来发展。

很显然,欧洲“放鸽子”已经变成习惯了。

如果未来真的欧洲货运飞船,甚至载人飞船服务没有去处,我国还真的应该留一个“心眼”,只能说欧洲合作不太问题,应该想全面一点,这是个人看法,大家看看就行,没得别的意思,就是说了一些事实。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伽利略   飞船   中国   货运   欧洲   空间站   太空   年内   计划   项目   国际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