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挖出干尸,留明朝发型却穿清朝龙袍,身份扑朔迷离


你熟悉明清两朝的历史吗?

这是两个最靠近我们的封建王朝,也是满汉两族分别统治中国的两个差异化较为明显的时期。

在差异化中,最显著的区别大概就是“发型”了。

说到明清男子的发型,不免想起彼时清朝入关时摄政王下达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命令。

彼时清朝让全国百姓都要废弃明朝衣冠而削发留辫,但凡有不听的,皆会被处死!

故而清朝男子多数都保持着脑袋前半部分头发剃光,后半部分留“q”形辫的发型。

然而让人感觉惊奇的是,2006年在北京挖掘出的一具古代干尸,其身上却有“明清两朝的显著特征”:

他虽着清朝龙袍可是发型却是明朝式样,这“不伦不类”的模样着实迷糊了大众。

顿时,民间出现各类奇妙揣测,有人甚至怀疑他是“穿越者”!

那么,这具干尸究竟是谁呢?

施工现场挖出发型和着装奇怪的古尸

挖掘出干尸的地方在北京石景山玉泉路的一个施工场所,那是2006年5月的一个寻常工作日,可是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们马上会见到令人头皮发麻的一幕!

尽管这对于施工现场的大伙来说也算是能料到之事,但毕竟也非天天存在,故而众人的惊呼也是在情理之中。

言归正传,随着该工地挖掘机不断向下作业,底下的泥土逐渐松软。

忽然,那块区域仿佛“流沙”一般迅速下沉而很快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坑!

“你们过来看啊,我这是不是挖到古墓了?!”

挖掘机师傅又惊又喜地大喊,引得一旁的工人纷纷凑近观看,一副棺材赫然呈现在众人眼前。

如果不是它破旧得快要散架了,大伙也不会瞧清楚里头的尸体长啥样。

尽管这是一具不知年代的古尸,纵使在场的人员并非考古学家,也能从尸体的一些着装特征看出些许端倪。

人群中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喊道:

“你们看他里面穿的可是龙袍啊!不会是个古代皇帝吧?”

“皇帝怎么可能被葬得这么潦草?”

的确,如果真的是皇帝,没有宏伟的陵墓却被孤身葬在这么一个“荒凉之地”很让人匪夷所思。

但疑惑归疑惑,此时的工头还是挺有保护意识的。

他担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而把现场给破坏了,遂主动将此事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考古队收到工地有历史文物的消息后,火速赶往现场并将之封锁起来,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保存好文物,还原“历史真相”。

当考古人员发现那具古尸时的心情如工人们一样,感到极其不可思议:

只见刚出土的古尸身体呈现出颇具“历史感”的古铜色,整体躯干保存得还算完整,用手指触摸部分皮肤竟还有一丝弹性。

再细细观察他的头发和指甲,也是没有风化掉。

另外,古尸身高大约在一米七三左右,在平均身高偏矮的古人当中算是较高的了。

而且其左脚竟然有六个脚趾头,堪称特殊体貌症状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前期初发现时才能“考古”出的显著特征,后期这具古尸因为水分完全挥发而变得干巴巴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黑色“干尸”。

然而不变的是,他身上的“奇特装扮”还是那般惹人注目。

古尸最外面穿着一件清朝一品武官才能穿的朝服,其上绣有精美的麒麟图案。

不知因为埋葬得年岁久了还是什么原因,外套敞开着露出了里面显眼的五爪龙袍,更古怪的是在他身旁亦有另一件龙袍!

而更令人费解的是,穿衣特征明明是“清朝人”的古尸居然留着明朝的发髻而不是经典的那种辫子头......

说他是清朝皇帝那肯定是不太准确的,可如果说他是明朝人也不太对,毕竟明朝那个时候怎可能会有后面一个朝代的服饰?

不管如何,起初考古人员还是得出了一个比较符合科学的解释。

古尸之所以能保留得这样完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身上叠穿的衣服不少。

顺治胤礽身份的猜想

未深入研究之前,考古学家们心里的谜团也是越滚越大,大家都清楚龙袍是皇帝独有。

此古尸死后身穿龙袍意味着什么? 那他不是个皇帝也是个身份显赫之人。

翻遍各路正史野史书籍,除了皇帝外哪个人死后能够“龙袍加身”地厚葬?

据史料记载,似乎清顺治时期的摄政王多尔衮是这样的,其他人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难不成此人是“多尔衮”?

除了身上有龙袍外,此人陪葬品里另有一件龙袍,还梳着明朝发式,很显然并非拥有满清“辫子特征”的多尔衮。

但再说,“剃头令”本就是多尔衮下达的命令,他自己怎么可能梳明朝男子发髻?

彼时答案还未查清,但挖出奇特古尸的消息不胫而走,使社会大众和媒体进行多方揣测。

一时之间,百姓在茶余饭后都谈论起这个话题来,人选除了被排除的多尔衮,更是从顺治帝猜测到了康熙的儿子胤礽。

那干尸是顺治帝的可能性有几分呢?

历史上顺治帝的下落不明刚好对应上了诡异古尸,这位痴迷董鄂妃的多情皇帝因对方的离世而悲痛欲绝。

万念俱灰的他不止一次表示要放弃皇位而隐居山林,自此修道不问俗世。

而他最终有没有真的去修道,也是个未解之谜。

然而民间还是有两种关于顺治帝的最终归宿之说。

一种说的是在孝庄皇太后阻挠下,顺治帝没有如愿出家修道,而是郁郁寡欢,身体因病而亡。

另一种就是如不少影视剧中诠释的那般,顺治帝的确去修道了,还曾在五台山束发隐居。

后一种传说就解释了“为何清朝人会束明朝发型”这一现象。

另外,顺治帝会束发的原因可能是他比较崇拜孝文帝,后者一直很推崇汉文化,故而顺治死后就身着汉朝国服来表示尊重汉民族文化。

上述这些历史琐碎轶事让好多人误以为干尸十有八九就是顺治帝,事实真是如此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就算是顺治当真入了佛门,那他去世后下葬应该身穿的要么是僧人服饰要么是龙袍,何必又在外面套上一件官员穿的衣物呢?

而根据书籍《清实录》记载,顺治帝最后是葬在了清东陵孝陵中,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这样被人挖掘了出来。

那再来看坊间的另一种说法,即猜测干尸是胤礽。

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在位时间很长亦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挺大的贡献。

其生下的儿子几乎个个都是人才,也因此引发了著名的“九子夺嫡”之战,成为后人演绎历史电视剧的经典模板。

当了十几年太子的康熙的第三子胤礽也本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奈何时运不济及力量悬殊,最终败下阵来,成为一个可悲的被废黜太子,他的四弟胤禛厚积薄发登上了宝座。

既是被罢黜之人则无牵挂之所在,此后的胤礽看破红尘而沉迷道教,成为了一个出家人。

因此人们猜测他的确有可能在51岁逝世后,着龙袍入土。

不过这种推测也经不起推敲,首先就是地点不对。

因为史书明确记载胤禛即雍正把胤礽的尸体埋在了黄华山,根本不是挖掘到这具干尸的地方。

再者“前太子着龙袍下葬”的事也是不合当时情理规矩的,哪怕雍正为突显自身仁慈而允许此事发生,也不会葬在这偏僻之地。

民间猜测纷纷,真实人名曝光

除了上述猜测外,民间还有更多众说纷纭的“身份论”。

有人说不用想的那么复杂,其实这个干尸就是一明朝皇室中人。

他所处的年代是明朝即将灭亡之际,此人为逃避追杀而身穿清朝服饰一路奔波,可惜最终死在路上,被人匆匆埋葬。

这个说法看着很有道理,然而也无法细究,不仅没有说明墓中龙袍来源也没有任何历史依据。

还有人揣测表示干尸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戏子,所以没有削去长发留辫子。

死后陪葬的龙袍不过是他的戏服罢了,之所以“多此一举”再套上清朝官服是害怕遭到别人举报。

说干尸是普通百姓的还有一拨人,他们认为其是最有机会接触到龙袍的皇室御用裁缝。

埋在地里的这件其实是残次品衣物,由于舍不得丢弃而偷偷给保存了下来,希望死后“陪葬”在自己身边,过过“皇帝瘾”。

在这里不得不感叹一句咱中国人的脑洞是有够大的!

每一个故事说得都是有鼻子有眼儿,但唯一确信的是这些说法都缺乏历史事实依据。

大家正对墓主身份议论不休之际,考古人员又对现场进行了二次挖掘,当发现里面有墓碑墓志铭时,心中一亮:果然在上面刻着一行字:

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

通俗易懂来说就是这墓葬的主人名为“黄拙吾”,曾是清朝皇帝亲封的中宪大夫。

权威专家终于鉴定出了这具干尸的确切身份并将之公布于世——位居中宪大夫的黄拙吾于康熙年间下葬,死亡年龄初步判断为60岁左右。

“是谁”这个问题倒是被考古出来了,但接踵而来的是并未解开过的更多的疑惑......

关于朱三太子一说,身份至今依旧成谜

何为“中宪大夫”?在清朝那个时候,这属于四品文官职别。

可让人疑惑不解的是黄拙吾身上的清朝官服可是一品官员才能穿的啊,所以说身份和衣服是不匹配的,就更甭说那龙袍陪葬品了!

另外,专家对这具干尸进行了面貌复原,发现他脑袋顶部没有留头发的现象,表示生前是像其他清朝人那样剃发留辫子的。

这里就可做个大致猜想:黄拙吾本来是明朝的官员,清朝入关后转而为清朝效力,故而也曾剃头。

死前一段时间可能怀念曾经的大明,所以又留起了长发,希望自己能够保留着明朝发型下葬。

而经过检测,不管是黄拙吾身上穿的那件还是陪葬品龙袍,都属于真品,用料做工极其讲究!就又使得这位黄姓墓主的身份迷雾重重。

为此,有关专家翻阅了大量的史书资料,希望能够查出这个“黄拙吾”究竟是何方神圣?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历史典籍上都没能找到叫这个名字的人。

这就令专业人士也倍感抓狂了,毕竟按照常理而论,正四品官职的官员不太可能没资格记载到史书上啊!

彼时彼刻,有人的一句提醒让专家醍醐灌顶。

“找不到黄拙吾这个名字的话,说不定本身这就是个假名。”

的确,把它当作是一个化名就能解释了。专家们至此恍然大悟,随后开始对照历史上那些最有可能符合“人选”的皇族成员。

“康熙时期下葬”、“有资格穿龙袍”、“埋葬地不详”......

最终经过对比,能对得上号的,不就是明朝明思宗朱由检的三儿子朱慈炯么?

这个皇子在崇祯十六年时被封“定王”,但很快就被废除,这一点结合上他化名“黄拙吾”(皇帝,废黜,我)的谐音,莫名匹配。

清朝此后入关,崇祯的其他儿子或死或被俘虏,唯独这个朱三太子朱慈炯下落不明。

而其后民间出现了打着他旗号的反清复明组织,极大程度上“证明着”朱慈炯可能还活着!

朱慈炯死后,虽然在清政府眼中他是个“不安分的前朝余孽”。

但出于对儒家思想的尊重,还是将他以“黄拙吾”的名号给下葬了。

然而这个最接近历史真相的身份直至现在还没有被明确定义,大众一直想要解开“黄拙吾”之谜,奈何史料佐证过少而无法有效核实。

更甚者,有专家还认可他此前被否决的身份(如多尔衮,胤礽和顺治等),眼下看来,或许正是因为线索的缺失,使得各类说法均有“合理性”。

“黄拙吾”到底是哪位名人的化名,或许随着未来科学的进步,随着更多“历史碎片”被发掘,我们能真正一窥究竟。


参考资料:

龙袍干尸------百科探秘-CCTV10节目

龙袍谜案 第五集:破解谜团------央视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明朝   龙袍   干尸   清朝   发型   古尸   身份   顺治   挖出   扑朔迷离   北京   皇帝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