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爆发的原因:分赃不均,利益冲突,历史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历史书告诉我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因为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的遇刺事件,这一事件导致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而保证塞尔维亚独立的俄罗斯帝国因此介入了战争,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这场战争的爆发。

但是这样的解释未免有些难以服众,因为这种解释中的“偶然性”实在是太大了。就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一次“偶发事件”,但是事实上一战背后的原因,其实远比你想象中要复杂的多...

(普法战争)

一、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德矛盾

一战的爆发主要是由两组大国矛盾所导致的,其中最为根本的一组就是英德矛盾。十九世纪末以来,英德两个列强几乎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了一场全领域的竞争。在十九世纪初,英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工业第一强国”。

英国的工业产值占到了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占世界出口总值的五分之二。但是在二十世纪初,英国的工业地位已经被美国所超越,英国甚至都不算是第二,而是第三。德国当时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6%,而英国却仅仅只有12%。

而德国在赢得普法战争之后,获得了法国最为重要的工业区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同时普鲁士也完成了对德国的统一。统一后的德国自己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德国又充分的利用了洛林和鲁尔地区的工业以及矿产,使得自身的工业完成了跳跃式的发展。

(德皇威廉二世)

德国的路径与英国不同,德国将主要的市场放在了欧洲大陆上。在一战爆发前夕,德国的工业制成品已经在法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瑞士以及意大利站稳了脚跟。但是德国的经济增长却使得英国看到了危机,因为此时世界贸易的总体控制权依然在英国的手中。

毕竟此时的英国,依然有着世界上最为广泛的殖民地,而且控制着各大洋上的航路。而对于德国而言,英国同样也是德国在经济霸权路上的最大绊脚石,在欧洲市场已经逐渐饱和的时候,德国也希望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到广泛的殖民地市场中。

但是德国作为一个后发列强以及一个后发资本主义国家,其并没有赶上殖民主义的大潮,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非常少,以至于德国并没有市场能够消化自己过剩的产品。这也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德国对于世界殖民地“分配不平衡”的不满。

(南非布尔人国家)

德国在统一之后,开始要求“与自身地位相匹配的殖民地”。但是德国却突然发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殖民地的阻碍。例如“非洲之心”的刚果地区,这里是直到近代才开始被比利时所殖民的。

但是当时更有资格殖民刚果地区的国家其实是德国,但是刚果的周边不是英国的殖民地,就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这两个国家向来又是穿一条裤子的。因此德国殖民刚果的计划最终告吹,英国宁可把刚果给比利时也不给德意志。

作为回敬,德皇威廉二世在1896年英军突袭德兰士瓦失败之后,公然支持南非的布尔人国家捍卫国家独立。但是在英国人看来,威廉二世无疑是在挑衅英国。但是此时的德国已经具备了威胁英国的实力,所以英国只能选择安抚德国。

(一战军队)

首先是对葡属殖民地的牺牲,但是对葡属殖民地的瓜分,却并没有换来德国的心满意足,毕竟这些殖民地相对于英国的殖民地而言简直小的可怜。因此德国后来又提出了瓜分萨摩亚群岛,英国不愿意交出萨摩亚群岛,但是为了安抚德国只能同意。


而这却换来了德国的愈发嚣张,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并且将整个山东半岛置于德国的保护之下。1910年,德国又修建了巴格达铁路,开通了从德国到巴尔干半岛-安卡托里亚半岛-“中间地带”的连通铁路,最终德国德势力范围,甚至可以直接辐射到波斯湾地区。

可以说德国在近东地区的影响力被进一步的提升了,在这种情况之下,英德之间已经属于必有一战了,因为德国已经直接威胁到了英国庞大殖民帝国的根基。总得来说,英德两国之间的矛盾还是源自于对世界市场以及殖民地的分配不平衡所导致的。

而在英德冲突的表面之下,还暗藏着另外一条暗线,也就是俄奥冲突。

(俄罗斯帝国)

二、决定一战阵营的划分——俄奥冲突

俄罗斯帝国与德国一样,同样也是欧洲列强中的后发国家。但是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则要早于德国,如果说德国是一个反抗英国成功的案例,那么俄罗斯帝国就是一个典型的被英国压制的案例。当然,这么说也不公平,因为俄罗斯帝国的巅峰期和英国的巅峰期是平行的。

或者说正是因为英国将主要的着力点用于压制俄罗斯帝国,才使得德国有了崛起的机会。但是俄罗斯帝国和德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都是英国秩序下的反抗者,或者说双方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在普法战争之后,德法矛盾被进一步深化了,而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对抗德国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法国的支持。为了制衡法国,俾斯麦着手组建了“三皇同盟”以及“三国同盟”,将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以及奥匈帝国拉上了自己的战车。

(三皇同盟)

但是无论是“三国同盟”还是“三皇同盟”都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意大利王国,俄罗斯帝国以及奥匈帝国对于巴尔干地区,全部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是德国却试图通过控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保证自己在波斯湾的利益。

德国的端水不仅没有平衡巴尔干矛盾,反而进一步的激化了巴尔干矛盾,其中最为主要的矛盾就是俄奥矛盾。俄罗斯帝国对巴尔干地区的诉求是肢解奥斯曼帝国,并且控制整个巴尔干地区,但是德国和奥匈帝国却希望保证奥斯曼帝国的存在,这就是双方的根本矛盾。

而俄罗斯帝国对于巴尔干地区的诉求,则主要集中于对地中海出海口的诉求,本质上还是后发国家对于先发国家制定的世界殖民地格局的不满所导致。但是讽刺的是,德国和俄罗斯帝国两个后发列强,在根本利益相同的情况下却因为各种现实原因走向了对立。

(意大利王国)

同为后发国家的意大利王国也面临着相同的局面,意大利从独立之前就面临着奥匈帝国的围追堵截,在意大利完成独立之后其自身的发展方向,更是完全被奥匈帝国所隔断。这使得意大利这一后发国家同样不得不站在德奥同盟的对立面,并且在一战中倒向英国

可以这么说,德国所有的盟友都是因为奥匈帝国的存在,而站在了德国的对立面。那么德国到底为什么一定要坚定的站在奥匈帝国的一边呢?这一点很大程度上还是源自于德国对于两国的巨大威胁,作为俄罗斯帝国在欧陆的两个直接邻国,双方面临着共同的威胁。

而奥匈帝国对于巴尔干地区并不存在过大的诉求,德国对于巴尔干地区亦是如此,这也使得双方并没有战略上的矛盾,这也促成了德奥联盟的坚固性。同时,德奥联盟这一先决条件,也决定了最终一战的阵营划分。

(奥匈帝国)

三、德国对于世界形势的误判

而由于世界殖民地体系的分赃不均,最终使得德国在经济压力之下提出了所谓的“世界政策”。简而言之,该政策便是宣誓德国开始对外扩张的开始。只不过德国的“世界政策”并没有明确的针对某一个国家,而是一种大方向。

但是伴随着“世界政策”的提出,德国随之开始了海军扩张,具体的“施特皮茨海军计划”更是进一步的刺激到了英国本就非常敏感的神经。因为英国对于世界的控制,本质上源自于海权。

但是问题在于德国错误的预估了英国对于德国海军计划的反应,在德国看来其并没有明确的针对英国,事实上德国更多是在针对法国。在俄法同盟建立之后,威廉二世一度寻求与英国的联盟,但是却遭到了英国的拒绝。

(斐迪南大公)

因为英国敏锐的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法国是英国维护“世界现有秩序”的潜在盟友,因为英法两国是世界殖民体系中少有的两个受益者。而俄罗斯帝国和德国才是根本威胁,只不过英法不应该同时对抗两个大国,相对更弱的俄国则是可以被拉拢的对象。

在摩洛哥危机之中,德国彻底将法国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而在波斯尼亚危机中,德国又通过武力威胁,强迫俄罗斯帝国承认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的吞并。这进一步将俄罗斯推向了英国一边,哪怕日俄战争中俄罗斯被英国恶心的够呛,但是还得捏着鼻子和英国结盟。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俄罗斯帝国与德国第一时间便卷入战争,而法国出于与俄罗斯帝国的盟约也卷入了战争。此时英国依旧还在观望,但是德国却试图通过入侵比利时来攻击法国,这使得对比利时有承诺的英国也卷入了战争。

(一战)

最终,一战就是以这样滑稽的形式真正的爆发了,意大利和土耳其的正式入场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而德意奥土俄日美的参战,全部都是出于对现有殖民体系的不满所导致的,而英法则是出于维护现有利益的目的而参战。

但是此时他们还不知道的是,这场战争的真正受益者只有两个,那就是环太平洋的日本和美国,至于其他的参战者,则全部都是牺牲品罢了。

参考资料

陈欣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J].社科纵横, 2006(3):3.

张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启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01):3.

许盛恒.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J].

乐恒.安全困境理论视角下一战爆发原因探析[J].学术评论, 2011(6):25-2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巴尔干   英德   刚果   帝国   俄罗斯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德国   不均   殖民地   原因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