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其实人这一辈子,都在找自己

▲ 图片来源:Taku Bannai


导读

人到中年才有“中年危机”?并不是,其实人一辈子都在找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知道的时候,我们对要成为的自己也缺乏足够的经验。


大部分年轻人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成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自然地加入某一类群体,比如找一个好工作,建立家庭。


到了中年,我们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心里总有一部分跟社会规范不容的地方冒出芽来,它隐隐约约不断提醒我们:我也很重要,你忽略了我太久了。


这时我们就要想,要不要遵从这个声音……


——cinian——


陈海贤

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

知名心理咨询师

心理作家

网络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

主理“亲密关系30讲”,收听超800万人次

著有《了不起的我》

《重新找回自己》



01

要把“我喜欢什么”,

当做寻找答案的过程

▲ 图片来源:Taku Bannai


毛诗篇:想把事情做成,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海贤:做事有两个东西很重要。


第一、发心。我们得有自己真想做的事,有目标就会有动力。


第二、走进现实才能找到方法。如果动力没有走进现实,就容易变成内耗。当你面对,你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你会慢慢长出一些现在还没有发现的能力,变成新的自己。


新的自己可能有我们喜欢的部分,也有我们不喜欢的部分,但新的自己一定会让自己丰富起来。


丰富的自我有什么好处?我们有很多很多的自我,当有一天我们要做选择去做某件事,不想面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拿出新的自我去应对,在有理想的同时走出幻想。


毛诗篇:很多家长都关心怎么帮孩子找到自我和兴趣?


陈海贤: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孩子,只能影响他,但我们常常也没有给孩子好的影响。


我前段时间见到一个孩子,看起来他跟妈妈似乎“三观不合”,后来我发现不是他们三观不合,而是他妈妈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孩子都要反对。


为什么“我跟你不一样”这件事这么重要?


原来这个孩子在三年级以前,妈妈把很多的精力和期待都放到他身上,孩子也很努力的变成让妈妈骄傲的孩子,所以很努力的学习。


但是后来当孩子三年级以后,自我意识慢慢萌芽,无论做得多好也达不到妈妈的要求,就开始走另外一个极端了,妈妈要他做什么他偏就不做什么,“我跟你完全不一样”变成了孩子三观的一部分。


青春期的孩子是有力量的,可是他们不那么清楚自己要什么,一旦陷入到跟父母的对抗关系,他们可能用自己当工具,甚至不介意牺牲自己的前途,来告诉父母,你们错了。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如果我们跟孩子陷入对抗的关系,要给他一些底线的东西,告诉他:家还是你的,除了家规上不能做的,其他的你自己去发展。

▲ 图片来源:Taku Bannai


毛诗篇:您在《重新找回自己》提到我们要认真做一些体力劳动。


陈海贤:体力劳动培养一种“我在里面”的感觉,因为更需要身心的全面投入,无论是干农活、修车、洗车还是打扫,它最大的好处是让你少胡思乱想,把思维放到正在做的事情上。


每个人都要接受,我们喜欢什么是逐渐寻找的过程,并且一般你在头脑里找不到。我们的头脑里有很多以前做的有成就感的事情的线索,有优势和经验,可我们并不知道怎么把它变成现实。


我们必须到现实里去寻找,跟一些人聊天,用我们的感觉作为指引,看哪个是我们喜欢但又恐惧的,哪个是我们不太喜欢可是好像又能挣到钱的,慢慢地校准到自己可以去试试看去投入。


如果你没有办法通过兴趣爱好来寻找激情,不如就做你现在能做的最简单的事,并把它当作一种修行,就像僧人早起诵经扫地,农民下田插秧,工人开动机器。


人思维都是浮的,各种念头浮在身上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焦点。体力劳动是一个焦点,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到那里,这时其他的念头就可以慢慢屏蔽。


你在一个焦点上专注足够久,你就在里面,你就在此时此刻,你在这个情景里,你在这个关系里。当你在里面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地忘了自己,忘了乱七八糟的想法,开始行动起来。


人都会变,永远不要把“我喜欢什么”当做简单的答案,而要当做寻找答案的过程。




02

成长之道:

让想要的感觉大于恐惧的感觉

▲ 图片来源:Taku Bannai


毛诗篇:有人问自己特别想做舞蹈方面的创业,但是因为收入不稳定,老婆不同意,所以他只好找一份销售的工作来做,您怎么看?


陈海贤:这个问题至少包含着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我们怎么处理现实和理想的冲突。


当理想和现实冲突的时候,你需要一个容器。想当舞蹈老师是一个种子,种子要发芽就需要有一个容器,你必须去试,跟真正的舞蹈老师聊天,看看怎么才能把它变成现实,或者把它当成兼职。


在你做出不能回头的选择之前,你可以做很多尝试。


第二层是,自己和家人的关系。


你必须要跟太太商量,让她知道当舞蹈老师对你真的很重要,也许你能以一种风险小的方式去实现它,让老婆支持自己的梦想。


最糟糕的结果是我做销售了,但做得不开心,认为没能实现理想都是因为老婆不同意,这就把问题变成夫妻间的矛盾,你一定要避免这样的结果。


毛诗篇:怎么才知道我们为了一个目标去行动是基于动力还是基于恐惧?


陈海贤:驱动每个人前进的有两种动力,一边是期望,另一边是恐惧。


我们在不停地回避恐惧,所以恐惧也有动力,可是在回避恐惧的过程中,我们又必须加剧这种恐惧。


一旦恐惧消失了,我们的动力就没有了。我们只好不停地自己吓自己,让自己处在焦虑中,但这样就没有办法享受生活。


或许我们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仍没有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怕别人就会嘲笑我们在追求自己配不上的东西。这就要既有觉察,又不被恐惧所决定。


经常有朋友说我不知道该不该做这件事,心里害怕怎么办?我就说:“怕的办法就是不怕。这个世界上很多事都有办法,可是怕没有办法。我们要想不被感觉牵着走,就需要觉察,意识到我有一个这样的感觉,但我要被这个感觉决定吗?还是我有更重要的事来决定我要怎么做?”


当我们去面对一件事情,自然会有恐惧、害怕、担心等,我们可以让追求想要的感觉变得更强一点,强过害怕失败。让想要的感觉大于恐惧的感觉,是每一个人的成长之道。


▲ 扫描图片中的二维码,立刻报名




03

“中年危机”,

是评价标准由外转向内过程

▲ 图片来源:Taku Bannai

毛诗篇:很多人到中年都有“中年危机”,好像我们前半生为别人活,到了中年离死亡越来越近,人生也开始走下坡路。那么,中年人该怎么做自己?


陈海贤:其实我们一辈子都在找自己。


我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原来是做商业的,公司鼎盛时期有两三百人,后来他去玩音乐了。


有人就问他:“你做这两个职业,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他说:“我最大的感受是,之前在公司里很多人也会很客气的叫我老总,我也会在商务谈判中表现出很有思想、很有商业头脑的样子,可是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扮演另外一个人,就算我做得再好,我跟这个角色也有疏离感。


玩音乐我其实也没有玩儿得多好,可是当我向别人介绍自己说我是做音乐的,就有一种坦诚和安心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社会上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跟一些角色是有距离的,能不做就不做,因为做这些不是我们最想要成为的自己;但另一些角色是我们很亲近的,甚至做的时候有一种成就感,有做自己的感觉。

如果你真的要做自己,你需要有一种探索的勇气。


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知道的时候,我们对要成为的自己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大部分年轻人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成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自然地加入某一类群体,比如找一个好工作,建立家庭。

到了中年,我们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心里总有一部分跟社会规范不容的地方冒出芽来,它隐隐约约不断提醒我们:我也很重要,你忽略了我太久了。


这时我们就要想,要不要遵从这个声音。如果遵从了,意味着你的人生会有很大的转变,如果不遵从,又有很大的遗憾。

很多时候所谓“中年危机”,就是从外在的评价标准慢慢转为内在评价标准的过程。


毛诗篇:我们不一定非把工作辞了什么都不干了,就要去看诗和远方,对吗?


陈海贤:做自己有很多层次,最远的层次是我们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和关系,最不好的是我们明明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或关系,但拼命告诉自己我很喜欢,并且一定要找到喜欢的办法,这样我们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反而增加了很多的内耗。


前段时间我去一个大厂做一个工作坊,他们公司一个领导问了我一个问题:“陈老师,虽然我现在工作还不错,可是总有不够理想的部分,我怎么才能把工作当理想?”


我想了想说:“有理想是很好的,但我们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喜欢,还拼命给自己洗脑,希望扭曲自己的经验来喜欢上这个工作,反而增加了很多内耗。还不如告诉自己,我现在不是那么喜欢自己的工作,不意味着我要辞职。找回自己的感觉,对感觉诚实,也是做自己。”

千万不要拼命证明自己的生活才是合理的,这就不是中年危机,而是中年老顽固。




04

每个成年人

都要学会成为自己的教养者

▲ 图片来源:Taku Bannai


毛诗篇:怎么才是真正地爱自己?


陈海贤:我们要先想想爱另外一个人的感觉。以爱孩子为例,我们爱孩子就会对他有期待,有一天孩子做得不好,比如回家说考试没考好,甚至难过得哭了的时候,我们不会骂他,而是安慰他说,没关系,下次再来。


对自己有期待,为自己努力,就好像另外一个自己值得我为他努力一样。


如果有一天,我们已经很努力了还是没有做好,也不要苛责自己,不要骂自己为什么你连这都做不好,而要像安慰孩子那样安慰自己:这件事没做好确实很沮丧,可是我也尽力了。


很多朋友都说,我父母很严苛,我没有被他们好好爱过,这种严苛慢慢会变成我们对自己的态度,甚至会变成我们对孩子的态度。


我们要成为自己的教养者,不要责怪父母,而要去想我希望他们怎么样对我,我能不能现在就这样对自己,这样你也许就可以弥补这个遗憾。


如果我们不能弥补遗憾,没有办法好好对自己,多一点对父母的理解。


每个成年人都需要学会成为自己的教养者,这就是我们爱自己的方式。


毛诗篇:如何区分真正的爱自己,而不是放纵?


陈海贤:爱是我给你提供一个安全的港湾,这个关系慢慢让你愿意去离开我,发展自己,而放纵是创造了一个过度保护的世界。也就是说,爱指向离开,而放纵指向离不开。


爱需要有规范,但是它又是一种有宽容的规范,放纵是我要打破规范,测试对方,如果我打破了,你还能不能爱我。

▲ 图片来源:Taku Bannai


毛诗篇:现在的00后很多都不谈恋爱,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匮乏吗?


陈海贤:以前我们更多是物质上的匮乏,所以把成家当作解决匮乏的方式,好像成家了,经济和情感上都多一个人支持,一起养孩子,家就大了,人气旺了。


现在的年轻人是另一种心态,他们不把成家当成解决匮乏的方式,而是更喜欢自己想办法。自我发展到了某一个程度的时候,很多人就不太相信爱情了,认为我也有很多事要做,不愿意为对方做出牺牲。


另外,我们这一代中年人的婚姻,也确实没有给年轻人起好榜样,大家看到的都是一地鸡毛,很多年轻人在新闻下被去魅了,对结婚多了一份“怕”,这时再加上自我的发展,就会恐惧亲密关系。


我一直认为现代人在某种程度上强调自我的发展是好事,它代表了社会的某种开明,可同时,也容易低估亲密关系对我们的价值,我们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也在退化。


亲密关系最难的地方是它需要两个人,仅仅一个人努力是不够的,所以充满了失控感。很多时候人因为孤独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困境。


人永远面临两个矛盾:每个人都需要有空间有自主性,我要发展我自己,最好不要有任何人来打扰我,我不需要为任何人做牺牲,可是我们又希望跟人有连接,有归属感。


怎么处理这个矛盾,也是亲密关系的难题。亲密关系中的困惑和迷茫,陈海贤老师将会给你答案。6月22日-23日,陈海贤老师亲自授课【从我到我们的旅程】。


与大咖老师面对面,打开亲密关系的幸福开关

加入“亲密关系”小剧场,感受伴侣的互动模式

从找问题到找出路,助你重新建立亲密链接

现场案例互动,教你应对原生家庭与孩子的挑战


这关乎于你过得是否快乐、关乎于你与你最亲密的人之间的关系、也关乎于你生命的质量与状态。如果你对人生感到困惑、想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那就与我们一起来“认识你自己”。


线下授课,小组讨论,理论学习+剧本创作+演练解读+案例互动+现场点评,今年仅此一期,速抢名额——


扫描图片中的二维码,立刻报名

课程详情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中年   恐惧   现实   来源   理想   努力   感觉   关系   孩子   喜欢   陈海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