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24年老大地位被结束,打败它的是国内最大空调集团,日收10亿

前言:2018年,当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被采访的时候,她更是高调指出,未来十年格力老大的地位不会改变。

但才过了5年,2023年的时候,格力的地位就已经被悄然超越,究竟是谁竟超越了“铁娘子”一手打造的格力天下呢?

“商界铁娘子”

1954年,老董家又诞生了一个女婴,这是老董家第七个孩子,由于最小,老董家为这个最小的女婴起名为董明珠,意为掌上明珠。

家境贫寒是董明珠成长路上的第一道坎,七兄妹,加上父母,一家九口人的生活可想而知有多么拮据,尽管如此,父母还是尽力让孩子们上学读书,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但最终,董明珠只考上了安徽芜湖干部教育学院,并在此学习统计学专业,从干部学院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工作。

虽然是个底层岗位,但至少是个体面且稳定的铁饭碗,也正是在这工作的时候,董明珠和丈夫相识相知相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82年董明珠生了个儿子,本以为自己会像普通人一样普普通通过完这一生,没想到,一记晴天霹雳突然击中了她。

1984年,丈夫意外去世,她一下子成了“寡妇”,只身一人要抚养刚两岁的儿子,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董明珠一度陷入痛苦和迷惘。

不过,董明珠还是坚持了下来,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她意识到,微薄的工资是无法供养家庭的。

要让儿子过上好日子,她必须去拼搏,就这样,渴望给儿子更好生活的母爱,成为董明珠人生的转折点和原动力。

1990年,36岁的她辞去了化工所的工作,把儿子暂且托付给家人照看,只身一人来到了珠海。

为什么选择珠海?早就听闻这个临海城市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个正在兴起的商业热土,于是,董明珠决定在这里重新开始。

可到了珠海后,董明珠才意识到赚钱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塌糊涂的,一个中年妇女要在异乡另起炉灶,简直是从0开始。

但为了儿子,她必须咬牙坚持,她放下身段,加入了一家名为"珠海海利空调器厂"的小公司,做起了一名基层销售员工。

起初的日子很是艰辛,董明珠日夜奔波,经常要在炎炎夏日背着重达20斤的机器样品,步行上百公里去拜访客户。

别人家的小伙子尚且受不了这般操劳,何况是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妇女,可面对这一切,董明珠都是咬牙忍着,从不喊苦喊累。

就这样,董明珠用她的坚韧和勤奋在格力站稳了脚跟,1992年,她在安徽一地的销售突破1600万元,占公司当年总销售额的八分之一,实属骇人听闻,个人能力获得极大认可。

她并没有活在掌声之中,而是继续发力,1993年,她的个人年销售再创新高,直逼3650万元,这在当时无疑是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1994年,格力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骨干员工纷纷提出离职,一时间格力内部权钱交迷,公司濒临解体的边缘。

就在这个最危急的关头,董明珠挺身而出,被全体员工一致推选为公司新的经营部长,把这个部门盘活了。

之后,董明珠又担任了格力的经理,并在1997年成立了第一家区域性的销售公司,也就是滨江销售公司。

2001年,董明珠凭借过人的能力和卓越的业绩,被任命为格力的总经理,然而,就在她开始施展拳脚之时,格力遭遇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一家名为"开利集团"的美国公司将格力纳入了并购视线,不惜开高价,只为邀请董明珠加盟,对于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但董明珠却毅然拒绝了,她深知,格力集团的根在中国,只有让格力留在祖国的土地上生长,才能真正发扬光大。

于是,她开启了一场艰难的自救之路,最终说服了地方政府出手相助,成功将格力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短短几年间,在她的带领下,格力走上了腾飞之路。

1995年至2005年的11年间,格力空调在全国的产销量、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全部蝉联行业第一,一时间,董明珠的名声遍及商界。

带领格力走向辉煌顶峰,董明珠自有一套独到的领导和管理之道,作为长期奋战在销售一线的"拼命三娘",董明珠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因此,在她执掌格力期间,对员工们的要求始终非常严格,正是因为这股严厉的"霸道"作风,董明珠很快就在公司内赢得了"铁娘子"的雅号。

但在另一方面,董明珠对自己的要求同样严格,除了要求员工兢兢业业,她自己几乎是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公司的发展大计。

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全都用来钻研业务,这种对事业的狂热追求,也直接体现在了董明珠对格力的长期战略规划上。

她认为,一个企业只有掌握了核心科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有足够的话语权和生存力。

因此在她的决策下,格力从2005年开始就向院校、研究所大规模招贤纳士,组建自己的科研队伍。

仅2005-2010年这5年间,格力便斥资用于技术研发,如此重金投入,让格力在多个核心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格力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5725项。

可以说,靠着董明珠的独到眼光和坚韧执行力,格力已经从一个单一的空调制造商,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全面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公司。

正是凭借这些卓越的创新成就,格力赢得了业内的广泛赞誉,如今,在互联网的创新下,董明珠也大力拥抱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新型营销方式。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董明珠自己开始在各大直播平台上频频亮相,为格力的智能家电产品直接"带货"。

正是这么一个强企业,也怪不得将格力推上宝座的董明珠能说出那番话语,但如今,格力却显然被另一个企业超越,它就是“美的”。

一晚低至一度电

格力虽然在早期取得了领先优势,但后来却在创新和战略布局上较为滞后,被美的慢慢赶上甚至超越,究竟美的凭借什么,终结了格力长达24年的空调老大地位呢?

美的的崛起之路是曲折的,1942年,其创始人何享健出生,1968年的他只是一个26岁的社会青年,在那个年代,谁也想不到,这位青年后来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实业家。

创业之初,美的面临着重重困难,当时的中国家电市场还是一片白纸,创业之路异常艰难,但何享健并没有被现实吓倒,他始终相信,只要恒心耕耘,终将迎来春天。

果不其然,通过不懈努力,美的在冰箱领域取得了突破,产品不仅质优价廉,而且性能超越当时在世界电器上领头的日本、德国等品牌。

就这样,美的逐步在国内家电市场站稳了脚跟,开启了持续发展的道路,1996年,美的确立了"全球经营、本土制造"的发展战略,开始向研发、品牌和营销网络中心转型。

从1968年创立到如今,56年的风风雨雨,美的不断创新,目前已拥有700多项专利技术,并形成了完整的研发体系。

之所以能超越格力,美的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美的采取了更加积极的价格战略,由于自身研发和供应链等优势,美的的空调产品同样质量上乘,价格也比格力实惠许多。

美的对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高度重视,公司不仅年年加大研发投入,还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通过自主创新,美的掌握了众多空调核心技术,有力地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美的运用了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公司通过分析海量用户数据,不断优化供应链和智能制造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美的在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先人一步,构建了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平台,用户不仅可以轻松控制家中电器,还能通过美的物联网赋能智能制造,从而获得更加智慧的生活体验。

种种因素的叠加,终于让长期遥遥领先的格力败下阵来,据报道,2023年,美的集团营收高达3737亿元,平均每天10亿,而格力仅为2050亿元,这无疑是格力24年来遭受的最大打击。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空调   珠海   女婴   中国   年间   儿子   地位   员工   结束   集团   产品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