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刷马桶都能刷出优越感的演员陈冲,是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陈冲诞生在上海一个显赫且富有盛誉的医学世家中,其父辈乃至祖辈皆是学术界的杰出精英。在如此卓越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下,陈冲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才华,理应顺理成章地走上学术道路,继承家族的辉煌事业。

然而,命运之神却在1975年的某个平凡日子里,给她开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玩笑。制片厂的工作人员踏进了陈冲所在的校园,举办了一场演员选拔面试。

当时年仅14岁的陈冲,性格活泼开朗,充满活力,也兴高采烈地报名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一起展示各自的才艺。

看着前面的参赛者们唱歌跳舞无所不能,陈冲心中不禁涌现出一丝紧张和不安。她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其他才艺更是一窍不通。

她的日常生活便是沉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唯一能让她引以为傲的,恐怕只有那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了。

当评审询问她是否具备任何才艺时,陈冲坦诚地回答说:“我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她察觉到了评委们眼中的惊愕,于是又补充说道:“但是,我今天愿意为大家朗诵一首英文版的《为人民服务》。”

在众多歌舞表演中,陈冲的朗诵独具匠心,以清新脱俗的表现赢得了评委们的热烈掌声。就这样,15岁的她有幸参演了谢晋导演的电影,一纸合约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拍摄完这部影片之后,陈冲决定暂时离开演艺圈,全心全意投入高考准备战斗。1978年,她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取了理想中的大学——英语专业,在校期间更是沉迷于书籍的世界,对周围的一切视若无睹。

曾经在片场度过的那段时光,似乎仅仅是生命中的一个短暂插曲。

然而,谁曾想到,一位知名导演竟然锲而不舍地多次登门造访,最终成功说服陈冲出演1981年的电影《小花》。那时,19岁的陈冲因此一举成名,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民小花楷模,全国各地都贴满了她的海报。

这位史上最年轻的影后仿佛就此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前途一片光明。

正当世人纷纷猜测这个年纪轻轻便荣获影后桂冠的史上最年轻演员将会在演艺事业上大展拳脚之际,年仅19岁的陈冲却作出了一项令众人瞠目结舌的重大决策——她宣布结束自己的电影生涯,选择淡出影坛,远赴美国继续自己的学业之旅。

毫无疑问,学霸的基因早已深深烙印在陈冲的血脉之中,对于知识的无尽渴求注定了她一生追求学问的坚定信念。告别璀璨夺目的银幕舞台,她跨越浩瀚海洋,踏足异域他乡,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学术征程。

身为学霸世家的千金,陈冲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决意不再依赖家庭的庇护,而是凭借自身努力实现自我价值。除了母亲最初留给她的那笔200美元的启动资金外,她坚决拒绝向家人伸手索要任何经济援助。

为了维持日常开销,陈冲勇敢地投身于各类兼职工作中。从餐厅服务员到小时工,从派发传单到清洁卫生,她尝试了所有可能的工作岗位,即使是刷马桶这类艰苦的体力劳动也未曾有丝毫轻视。

“我刷的马桶比任何人都干净!真的,比脸盆还要干净呢,你甚至可以在里面洗脸做饭哦。”陈冲总是骄傲地这样宣称。

然而,在一家华人经营的中餐馆打工期间,她却遭受了老板的冷嘲热讽和歧视待遇。那位华人老板对她的背景了如指掌,竟然抓住每个机会,在顾客面前炫耀她曾经是中国最年轻的影后。

看着陈冲被逼无奈地尴尬站在一旁,老板那副得意洋洋的丑恶嘴脸,深深刺痛了她的心扉,激发了她逃离此地的强烈愿望。

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陈冲从未丧失信心。她始终坚守节约原则,刻苦攻读,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支撑着自己的梦想,期待着机遇的再度降临。

1984年的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一位神秘的算命先生告诉陈冲,今年是她的本命年,命运将会遭遇波折,因此她应该回国探亲。

一直笃信命运的陈冲深受这番话的影响,怀着满腔热血踏上了归国的旅途。这是她在美国求学四年后首次重返故土,心中感慨万分。

她期待借此契机,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认可与赞誉。

遗憾的是,当才华横溢的陈冲踏上1985年那个众人瞩目的春节联欢晚会的璀璨舞台,并发表了那些引起大众哗然的言辞之后,她无疑彻底点燃了全国广大群众心中的怒火。

“根据一位神奇预言者的指引,我相信今年应该回归祖国进行探望。”她这样开始了她的演讲。然而在当时热烈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环境之下,这番言论显然宣扬了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身为一名旅居海外的学者,已有整整四年未曾踏足故土,因此今日能在此处站稳脚跟,我深感无比欣喜。”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她的言语之中流露出一种与祖国渐行渐远的疏离感,仿佛已将自身完全与中国割舍开来,忘却了先祖的谆谆教诲。

电视屏幕前的观众们无不怒火中烧,纷纷拿起笔墨纸砚,挥毫疾书,写下一封又一封声讨的信函,投递至电视台。翌日的报纸头条上,陈冲的言论瞬间成为了人们痛击落水狗的焦点,舆论对其的批判如潮水般汹涌而至。

有人质疑她是否还具备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觉悟和资格,有人直接指责她是在玷污中国女性的美好形象。一时间,陈冲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

意识到自己酿成大错的她匆忙地返回美国,然而舆论的狂潮早已席卷而来。当年负责执导春晚的导演也因此受到牵连,不得不于重要新闻节目中为这一重大失误向全国观众诚挚道歉。

这位导演甚至在多年以后接受采访时,多次坦承自己当年曾一度萌生了自杀的念头,言谈之间充满了对陈冲的怨恨和不满。

1987年,在一片质疑声中,陈冲毅然决定重返祖国,全身心投入到拍摄经典巨作《末代皇帝》的工作中。这无疑是她重塑形象的一次绝佳机遇。

在气势恢宏的故宫建筑群中,陈冲展现出了极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于每一个镜头,她都追求极致的完美,精心雕琢。

即使遭遇了一些尴尬困境,她依然沉着应对,彰显了卓越的专业素养。

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一位临时演员的疏忽大意,陈冲不经意间被捕捉到一些“过于裸露”的镜头。面对这样突然降临的尴尬境地,她没有透露出一丝愤怒或者慌乱,反而表现出惊人的专业素质,毅然选择忍受这一切,并且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戏份。

现场的导演对她的这次表演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这是“浑然天成”的神来之笔,是一幕令人震撼的精彩片段。然而,陈冲并未被导演的赞美之辞所迷惑,她深知这样的镜头一旦曝光,必定会再次引爆舆论的强烈抨击。

回想过去,她在海外拍摄的一些敏感情节,曾经在国内引起过热烈讨论,观众们纷纷指责她是在丑化中国女性形象。如果再次出现类似的露骨画面,势必会遭受更加猛烈的谴责。

因此,陈冲坚定地要求删除这个露点镜头,绝不允许导演保留。面对导演的固执己见,她甚至展现出一种铁面无私的决心,威胁要退出剧组,并要求对方出具书面保证,确保不再出现类似镜头。

正是凭借着这种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专业精神,陈冲在《末代皇帝》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卓越才华,并最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赏。这部影片一举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荣获九项大奖,使陈冲成功跻身于国际一线影星的行列,事业攀升至一个崭新的高度。

原本,她以为凭借这部获奖佳片,终于能够挺起胸膛,在国内重塑声名。然而,世事难料,回国之后,舆论的嘲笑和质疑依然如潮水般涌来,始终无法抹去她身上的“污点”。

1988年,陈冲公开宣布加入美国国籍,这无异于在旧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虽然凭借《末代皇帝》的巨大成功,她已经成为享誉全球的一线影星,但是对于国内观众而言,陈冲注定将永远背负着那个“黑历史”的沉重包袱。

1985年的春晚发言以及后来在好莱坞出演的这部影片,都曾在国内引发过剧烈的争议。人们质疑她是否还拥有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觉和身份认同感。

坚守加入美国国籍的坚定决心,无疑引发了众多质疑和抨击,这也使得那些曾经的争议再度浮出水面,让人不禁感叹,曾经的伤痕再一次被揭露出来。

即便在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陈冲的私人生活仍然饱受非议。例如,在1998年的那个时刻,她充满期待地委托他人在国内为自己收养了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女儿。那时的她激动不已,满怀信心地向媒体承诺,必定会给予这两位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办理领养手续的过程中,陈冲竟然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怀孕。当她迎来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之后,那对双胞胎姐妹便逐渐淡出了她的视野。

关于陈冲"遗弃"养女的流言蜚语在国内迅速发酵。面对媒体的穷追不舍,她的经纪人虽然并未直接承认,但却巧妙地使用了"转让"这个词汇,将其描绘成一种所谓的"移交"行为。

两个年幼的孩子先被父母无情抛弃,随后又被所谓的"养母"转手送给了他人,这种心灵的创伤和痛苦,岂能仅仅用金钱来弥补?尽管陈冲方面声称,收养孩子的家庭极其富裕,但这依然无法掩盖她所犯下的罪行。

从1985年春晚上的惊人言论,到后来在好莱坞主演的那部影片,陈冲似乎始终在刻意割断自己与祖国的血脉联系。而这次的"遗弃"事件,更是使她陷入了无法辩解的境地,再也无法挽回广大国民的认同和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末代   优越感   影后   美国   才艺   中国   马桶   舆论   祖国   导演   观众   演员   镜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