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成安县历史简介

成安县


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建立了乾侯政权,“乾侯邑”成为中国古代最早发达的城镇之一。秦朝时期,属邯郸郡地。西汉至南北朝时期建置斥丘县,北齐始置成安县。隋时,仍名成安县,属相州。


唐初,属河北道磁州。贞观初(627年),改属相州,天祐二年(905年),复名斥丘县,三年(906年),改属魏州。


五代后唐时,复改斥丘县为成安县,仍属魏州。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将洹水县并入成安县(不久又划出),属河北东路大名府。


金朝,属河北西路洺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并入滏阳县,后复置,属广平路磁州。


明朝洪武初(1368年),撤成安县,四年(1371年)复置,属直隶广平府。崇祯十七年(1644年),知县郭维垣,改成安县为漳安县。清朝,仍名成安县,属直隶广平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三年,属直隶省大名道。十七年(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并废道,成安县直属河北省。二十五年(1936年)春,省下试办行政督察专员区,成安县属大名区。1949年10月,成磁县改称成安县,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1955年9月,将马头区、镇,分别划入磁县、峰峰。1958年12月,成安、临漳并入磁县,仍属邯郸专区。1960年,实行市管县,磁县属邯郸市。1961年5月,恢复成安县,仍属邯郸专区。1970年,邯郸专区改称邯郸地区,成安县属邯郸地区。1993年7月1日,邯郸地区与邯郸市合并为邯郸市,成安县属邯郸市领导。


成安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南20公里处,境域面积480平方公里。先后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县”“中国楹联文化县”等多项殊荣。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成安县常住人口为401052人。


成安县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优质棉基地县,国家粮食主产区,素有“冀南棉海”之美誉。此外,成安县还荣获全国第三批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等称号。


成安县不仅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孕育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传颂不衰。


在历史的长河中,成安县经历了风风雨雨,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如今,成安县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成安县的自然风光也别具特色,拥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成安县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在不断进步,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


未来,成安县将继续秉持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风采,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附:成安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文化遗产介绍:

1.古八景:以下是对这些景观的详细介绍:


太行远翠:成安县所处的地域位于太行山东侧,在古代,这里的空气质量极佳。人们登高向西眺望,只见那绵延起伏的太行山宛如一道翠绿的屏障,郁郁葱葱,秀色可餐,其美景简直如同一幅可以入画的画卷。


漳柳晴烟:漳河的两岸垂柳依依,随风飘舞。每当清晨的阳光洒落,柳丝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升腾起如烟似雾般的朦胧景致,景色迷人而又充满诗意,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法台霁月:这里所说的法台,指的是位于成安县城西北两里处的匡教寺说法台。每到中秋月圆之夜,人们登上法台极目远眺,一轮皓月当空悬挂,银色的光辉洒遍大地,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难以言表,让人沉浸在静谧而美好的氛围中。


凤台瑞霭:凤台也就是凤凰台,它位于成安县城东南两里处。传说曾有凤凰在此栖息落下,于是便有了这个名字。在凤凰台上建有凤凰亭,亭子四周常常云雾缭绕,仿若仙境一般,充满了神秘而美妙的气息。


古塔清风:这里的古塔指的是位于成安县城西北两里处的元符寺塔。这座塔塔身巍峨耸立,当微风轻拂而过时,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只留下清风与古塔相伴。


斥城晚照:斥城是成安县的古城墙,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城墙上,使其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韵味。那古老的城墙在夕阳的映衬下,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让人感慨万千。


泮水洪钟:泮水指的是学宫前的水池,而洪钟则是学宫内的大钟。每当大钟被敲响,那洪亮的声音在泮水之上回荡,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兴盛,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天齐春晓:天齐庙位于成安县城内,每当清晨来临,阳光洒在庙内,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这座庙宇见证了成安县的岁月变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些景观不仅是成安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今有些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但它们依然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成安县独特的文化符号,见证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与灿烂。


2.元符寺



:元符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 642 年),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元符寺内,有一座专门为安放二祖慧可大师灵骨而建造的塔。这座塔庄严肃穆,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和佛教文化的传承。慧可大师作为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精神对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符寺的建立,不仅是为了纪念二祖慧可大师,也是为了弘扬佛教文化,为信众提供一个修行和朝拜的场所。寺庙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内的氛围宁静祥和,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瞻仰和参拜。


历经岁月的沧桑变迁,元符寺依然屹立在那里,它见证了成安县的历史发展,也见证了佛教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传承与发展,成为成安县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标和精神象征。


3.二祖寺



:二祖寺,作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拥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这座寺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无数的沧桑变幻。它见证了时代的更迭,却始终坚守着禅宗的传承与发展。在其历史上,曾受到多位帝王的赐名,如唐太宗、唐宪宗、宋仁宗、宋哲宗等。这些帝王的赐名,无疑是对二祖寺地位和价值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它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


唐太宗时期,二祖寺或许就已开始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帝王的关注;唐宪宗的赐名,更是让它的声名进一步远扬;宋仁宗和宋哲宗的赐名,则再次肯定了它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


不仅如此,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对二祖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看到了二祖寺在佛教文化传承中的关键作用,认识到它所承载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赵朴初先生的评价,进一步提升了二祖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佛教界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界备受瞩目的圣地。


二祖寺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佛教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照耀着人们的心灵,引领着人们去探寻禅宗的智慧和真谛。


4. 禅宗文化:二祖慧可

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人物,他在成安县的活动和思想对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安县因此在佛教界具有重要地位,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高僧大德、学者信众前来朝拜、参观、考察、寻根、祭祖、研究著作。


慧可大师继承了达摩祖师的禅宗衣钵后,在成安县等地广泛传播佛法。他的禅学思想强调通过直接的体验和领悟来达到觉悟的境界,这种思想对后来的禅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教义和实践方法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东亚地区的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安县作为二祖慧可的重要活动地,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如二祖寺等。这些寺庙和遗址吸引了众多信徒和学者前来朝拜和研究。此外,成安县还举办了相关的佛教活动和学术研讨会,进一步促进了禅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二祖慧可的活动和思想使成安县成为了佛教界的重要圣地,对禅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安县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当地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遗产见证了成安县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佛教文化以及地方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文化遗产也为成安县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成安县   邯郸   成安   磁县   邯郸市   佛教界   历史   禅宗   见证   简介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