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子允褆,受宠长达36年,康熙是如何恩宠他的?

#以书之名#

康熙四十七年,37岁的皇长子允褆结束了他的皇子生涯,开始被皇阿玛幽禁在府中。那么,允褆虽然是康熙的庶子,但是他却有着皇长子的身份,比嫡长子胤礽早出生2年。待遇上虽然不及皇太子胤礽,却高于其他的皇子。

康熙十一年,皇长子允褆出生,此时他的生母乌拉那拉氏还是一个皇宫格格的身份。允褆上面还有一个大自己两岁的同母兄承庆。允褆六岁那年,生母才被册封为惠嫔,不过地位在后宫中依然较为低微。又过了四年,生母晋为惠妃,此时的身份地位已经名列四妃之首,当然这也得益于她所生育的儿子允褆是康熙的皇长子。

被幽禁之前的皇长子允褆一直是备受皇阿玛宠爱的,身份地位也比较尊贵。康熙是如何宠爱他的皇长子呢?来看看:

一:前面兄长没有序齿,允褆成为实际上的皇长子,小名“保清”另有深意。

允褆出生前,康熙已经生育了4位皇子了。不过,这4个小皇子都相继夭折,允褆出世的时候还有四子赛音察浑。不过,允褆三岁那年,四哥也离开了,就剩下他一个。

康熙十一年,孝庄太后身体不适,康熙这一年亲自陪伴着祖母来到了河北张家口的著名温泉中心进行疗养。因此,允褆出生的时候,皇阿玛不在京城。不过,京城快马加鞭来给康熙报喜。

此时,皇阿玛也担心允褆会出现夭折,所以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保清,至于允褆这个名字,是后来借鉴了汉族的宗谱思想。

希望这位皇子可以顺顺利利的长大,保住大清的江山,其名字确实有着深刻的内涵。

二:19岁跟随伯父福全亲征噶尔丹,担任副将,因功被封为多罗郡王。

皇长子允褆自幼在皇阿玛身边,受到了康熙的重视。不过,允褆也没有让皇阿玛失望,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子。

据说,有一位叫做白晋的传教士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了关于允褆的事情。其内容的大致意思是说允褆是一个很可爱的皇子,而且白晋见到康熙的时候,明显感觉到特别喜爱这个皇子。从长相上来说,是属于美男子,才华和武艺方面也是出类拔萃的。康熙总是强调作为皇子要有德,传教士说允褆身上体现出种种美德。还提到允褆在众皇子中居长,因此经常会跟着皇阿玛外出巡视或者亲征。

康熙二十九年,正是康熙剿灭噶尔丹的初期阶段。康熙任命自己的长兄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同时也任命爱子允褆为副将,参与到剿灭噶尔丹的战事中。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御驾亲征,亲自剿灭噶尔丹的叛乱,作为皇长子的允褆也跟随。从他任职的情况来看,和康熙的叔丈索额图共同带领着前锋营,并且参与到军机大事的决策。可见,皇阿玛对这位皇子也是尤为重视,也特别信任。

这一年,康熙终于剿灭了噶尔丹,平定了西北叛乱。后回到京城论功行赏。那么,27岁的皇长子允褆被晋封为直郡王,除了太子以外,他的爵位是首屈一指,连后来的雍正皇帝在这一年也仅封为多罗贝勒。

三:皇阿玛亲自安排赫舍里为其嫡福晋。

大家都知道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生育了嫡子胤礽,提高了赫舍里家族在朝廷的地位,胤礽的外曾祖父是康熙初期的四大辅臣之一。

当皇长子允褆到了成婚年龄后,皇阿玛亲自为他安排婚事,对方就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的族妹,父亲是康熙朝的一品尚书。虽然说,允褆娶了嫡福晋后,在娘家与康熙是同辈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够娶到赫舍里家族的女人确实不容易,毕竟是皇后的娘家,身份贵重。

康熙三十五年,嫡福晋赫舍里为允褆生下了长子弘昱。

那么,可以看出来皇阿玛对允褆婚事的安排确实在规格上较高,这也能够彰显出在皇子们中的身份地位。

所需要注意的是纳兰明珠并不是允褆生母惠妃的兄长,电视剧中有些不符。历史上确实有纳兰明珠这个人,不过他的姓氏是叶赫那拉,惠妃的姓氏是乌拉那拉氏。而且明珠比康熙大19岁,在顺治朝和康熙朝都受到重用了。

反而惠妃的父亲是朝廷的五品郎中,官位较低。

四:十四次陪同皇阿玛塞外巡幸。

清朝皇帝几乎每年都会到塞外巡幸,为的就是稳定少数民族,维护好皇权。康熙朝正处于不稳定的时期,为了确保皇权至少,康熙会每年带着皇子去进行巡幸塞外,其中参与次数较多的恐怕就是皇长子允褆,根据记载有十四年都跟随着皇阿玛到塞外去巡幸,得到了不少蒙古王爷的好评。

结语:可以说,皇长子允褆一生辉煌的时刻恐怕就是前36年了,从康熙宠爱的情况来看,似乎都把他当成继承人的身份来培养。不过,康熙四十七年,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一夜之间,从宠爱的皇子变成了幽禁府中的庶人。身为皇家人,其变化似乎太快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长子   噶尔   乌拉   康熙   福晋   京城   生母   恩宠   皇子   塞外   受宠   身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