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 - 58年前张之洞遭毁墓曝尸,尸骨丢了41年才被找到

在河北沧州的南皮县双庙村北约 500 米处,存在一座墓园,此墓园所葬之人便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

这里的这块石碑乃是张之洞的功德碑。不过,这并非原碑,而是近年重建的,包括咱们如今所见的张之洞墓园,也是后来重建的。这石头,是原先驮着功德碑的赑屃。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殊时期,张之洞被定性为“卖国贼”,他的墓地遭到了“小将们”的破坏性挖掘。据河北省《南皮县志》记载,张之洞原本的封土高 4.5 米,墓前有石碑,墓室是砌砖套,棺材为木质,棺木厚 0.13 米,颜色呈黑色。

根据《县志》与当地民间传说,当年,张之洞的棺材被打开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原本大家以为,张之洞于宣统元年(1909 年)去世,到 1966 年已过去 57 年,其尸身必然化为一堆白骨。然而,棺材打开后,大家却看到张之洞的遗体依旧保存完好。他躺在棺材里,身着朝服,头戴官帽,嘴含着一颗大珠子。他的墓室里还合葬着三具女棺。当时,张之洞墓出土了一串朝珠、一副花镜、一块怀表、一支玉翎管以及许多陪葬品,这些器物都被当时的县财政局收走了。张之洞及其三位夫人的尸骨则被暴尸在郊外的坟场,后来,这几具代表着“封资修”的尸骨便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不知去向。

1993 年,当地重新修建了张之洞墓园。由于张之洞的尸骨丢失,墓中便只是一座空坟。然而,南皮人对张之洞的感情是朴素而真挚的。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张之洞,南皮人也是责无旁贷。对于南皮人来说,他们最为挂念的还是张之洞的遗骨去向。

直到 2007 年 3 月,一位沉默了 41 年的南关村姓张的村民终于解开了张之洞尸骨失踪之谜。他称,1966 年时他仅有 20 岁,那年秋末,他与一位姓王的老人将暴尸郊野的张之洞和一具女尸拖到原坟墓予以掩埋,另外两具女尸的下落则不得而知。

有了这个线索,2007 年 6 月,当地开启了寻找张之洞遗骨的工作。几天后,尸骨在张之洞墓原址附近被发现。两具尸骨头朝北且并列平躺,东侧是男性,西侧为女性。经专家测量,遗骨与史载的张之洞身材一致;另外,当年因张之洞嘴里含着宝珠,为撬出宝珠曾撬掉几颗牙。此次找到的尸骨果然牙齿不全,还少了一块牙床。最后,专家确认基本肯定是张之洞遗骨。这才让张之洞的遗骨得以入土为安。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墓主人。张之洞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自幼就极为聪慧。二十七岁时他考中了“探花”,即保和殿殿试的第三名。

入朝为官后,张之洞担任过众多官职,与乾隆朝的和珅有得一拼。巡抚、总督、军机大臣等官职,他都曾担任过。张之洞极为重视子女教育问题,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幼儿园,同时还创办了许多新式学堂。此外,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不断学习西方新鲜事物,开工厂、修铁路等,为中国从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走向资本主义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张之洞在历史上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的新思想与旧思想之间的冲突尤为明显,他既支持新事物,又坚持旧思想,是个“随风倒”的人物。在我个人看来,张之洞当时正处于晚清“洋务运动”的过渡时期,作为清朝的大臣,他领取着清朝的俸禄。所以,在当时他必须忠于朝廷,维护当时的清王朝,因此“随风倒”是必然的。

不过,他在一些事情上还是积极的。当时,清朝有秘密处死袁世凯的计划,却遭到了张之洞的反对。张之洞病危时,还曾与摄政王载沣一再强调,“一定要为人民着想”。然而,载沣却说,“大清没事儿,您放心走就行了。咱们有八旗部队保护着呢。”张之洞听完这话,认为大清确实已无药可救。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的第二年,张之洞便去世了。宣统二年(1909)十二月,张之洞被安葬在南皮老家的墓地。与他一起合葬的还有他的三位夫人,张之洞去世时,享年七十二岁。

视频加载中...

【本页视频和图文为原创,全网原创监测,不得转载或搬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尸骨   宣统   南皮   随风倒   遗骨   墓室   县志   墓园   棺材   清朝   年前   河北沧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