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自古最血腥的叛乱,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安史之乱不仅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封建历史发展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这场叛乱的惨烈、混乱程度远超过以往,对汉民族、汉文化的肉体和精神伤害,几乎不可逆转。

这点单凭人口数量的变化,便可见一斑。

按《旧唐书》、《通典》、《唐会要》里的统计,从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开始,到广德二年结束,大唐有将近七成的人口死于此次浩劫。

八年时间,在册人数由最初的约891万户、近5300万人口,骤降至293万户左右、不足1700万人口。

如果冰冷的数字还不足以说明惨状,那著名的睢阳城保卫战则可以直观到触目惊心。

由一城之惨烈见天下生灵之涂炭

唐至德二载,尽管当了一年大燕皇帝的安禄山已经被儿子安庆绪杀了,但叛军的势头依然锐不可当。

新登基的安庆绪从河北一路杀到河南,沿途城池大多望风而降。所过之处,老弱妇孺皆随意搜刮屠戮,青壮男子都被强制充军。

直到他的部将尹志琦率领的十几万大军,在河南睢阳城碰到了张巡这颗始终拔不掉的钉子,叛军的步伐才不得不停了下来。

当时睢阳城已被团团围住,城中守军不到七千人,加上城内所有的百姓,总数不会超过四万。

守将张巡和太守许远,早已下定决心固守待援,誓死不降也坚决不退。

可是就算张巡再懂用兵,许远再能搞好后勤,面对十倍多的敌人,也是毫无胜算的。

几个月的围困,睢阳城内粮草耗尽,守城的军民也精疲力尽。敌军的强攻依然没有停止,城外也丝毫不见援军到来的迹象。

最重要的是,眼下睢阳城里连能果腹的树皮都找不到了!

绝望之下,张巡带头亲手杀了自己的爱妾煮熟分给士兵,许远也将家中奴僮砍倒扔进了锅中。

一群饿红眼的守城军兵,此刻也顾不上什么天理人伦、因果报应了,纷纷向着煮熟的人肉伸出了手、张开了嘴。

就这样,睢阳城的守军凭着一边闭眼吃人、一边睁眼杀敌,又守卫了城池数月。

但最终,他们还是难逃城破身死的命运。当城门被叛军撞开之时,原本的三万多军民,只剩下区区四百人不到。

这一战,仅百分之一的存活率震惊了世人,史书中吃人肉的记载更是让人脊背发凉。

一座睢阳城如此,其他地方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所谓生灵涂炭,讲的就是这种情形吧……

因一城的坚守换叛乱的平息

虽然睢阳城最终失守、张巡许远因此身死,但他们将近一年的坚守并非毫无价值。

睢阳城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江淮地区的屏障,李唐王朝正是依靠着江淮富庶之地的稳定税收,争取到了喘息之机。

唐肃宗李亨很快任命郭子仪和李光弼统领天下兵马,组织兵力对叛军展开反攻。

安庆绪不敌唐军,长安得而复失。唐玄宗、唐肃宗返回都城稳定军心民心,局势开始有利于大唐。

此后,各地节度使纷纷驰援,配合郭子仪在邺城之战中击溃安庆绪主力,使其不得不向史思明求援。

不过史思明和安庆绪暗中不合,史思明趁此机会杀了安庆绪,自己做起了“大燕皇帝”。

三年后的宝应元年,唐代宗李豫继位,较唐肃宗更为信任、重用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

恰在此时,安禄山的命运又在史思明的身上重演。其子史朝义弑父篡位,叛军离心离德。

唐军乘势向史朝义发起总攻,斩杀敌军六万、俘虏两万,彻底摧毁了叛军有生力量。

史朝义见大势已去,只能带着妻儿老小,在几千轻骑的掩护下,窜逃回老巢范阳。

第二年,史朝义部下一个接一个献城投降唐军,史朝义最后走投无路、自缢而死。

至此,历时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告终。

动乱虽息,陨落才刚刚开始

一场叛乱的危害并不会轻易因叛乱头目的死亡而消失。终唐一朝,再也没能恢复盛唐的人口和经济。

此后,中央集权减弱,地方节度使做大,间接引发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割据局面。

而且,由于安、史部下多为胡人,此次作乱无疑会被很多汉人理解为类似晋末五胡乱华。

盛唐之前汉族人秉持的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经此一役难免会转向内敛、封闭、守旧。

毫不夸张的说,安史之乱就像一次文明大倒退,其负面影响甚至延续了千年。

参考资料:

张巡守雎阳,中国知网,2018(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安史之乱   叛乱   阳城   盛唐   安庆   大唐   王朝   节度使   叛军   人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