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懂何进之死!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何进,为何会被宦官所杀?

公元189年,就在汉灵帝刚刚去世之后不久,东汉的皇宫内,就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刺杀案’!

当时身为大将军的何进,一直想要除掉宫里的宦官,自己把持大权。但问题是,对于何进的这个提议,他的妹妹何太后,却并不是特别赞同。

从何太后的角度思考,何太后自然更希望搞平衡,这样自己的位置才能稳得住。所以,对于到底要不要诛杀宦官,兄妹二人之间,就产生了长时间的争执。

但也就是在争执过程当中,这个消息最终泄露了出去,被宫里的那些宦官们得知。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宫里很多掌权的宦官,顿时就坐不住了。他们立即联合了起来,打算直接干掉何进,以此来保住自己的性命。

就这样,东汉末年最重要的一场刺杀案,刺杀何进事件,正式上演了。

在这一年八月,就在何进入宫,去见何皇后的时候。四十多个早已经准备多时的宦官,忽然拿着武器冲了上来,直接将何进乱刀砍死!

就这样,本想清洗宦官集团的何进,直接被宦官集团反杀了!而且接下来,因为何进被杀,整个东汉高层,彻底混乱了起来。接下来,袁绍开始带兵杀入皇宫,血洗宦官。同时董卓带兵入京,迅速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对于何进被杀的这个情节,绝大多数人都曾经听说过。因为何进的死,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在《三国演义》里面,正是何进被杀,引起了东汉高层的内战,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大乱斗的开始。

但是绝大多数人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作为手握重兵的国舅爷,何进为啥会被那些宦官轻易杀掉?为啥何进的死,会直接引发后面那么大的一个烂摊子呢?

如果只看《三国演义》的话,历史上的何进之死,就是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斗争的结果。但实际上,如果拿到整个东汉的历史大背景下,何进之死背后的斗争,其实远比《三国》里面的描述,要复杂的多。

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外戚和宦官’互杀,而是至少七股政治力量的互斗!

而这六股政治力量,分别是:何太后、何进、十常侍、蹇朔、董家、士族,以及东汉军方!

想要更好的理解何进之死,我们其实还得从汉灵帝临终之前说起。

公元189年五月,时年三十四岁的汉灵帝刘宏,忽然病重。而在临终之前,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君’,却开始担心自己的身后之事。

对于汉灵帝这个人,因为《三国演义》的存在,导致后世绝大多数人听到这个名字,都觉得他特别昏庸无能。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汉灵帝,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作为一个皇族旁系后裔,刘宏十二岁登基。刚刚登基之后不久,他就发动了第二次党锢之祸,直接通过打压士族,彻底坐稳了皇位。而在此后二十多年的皇帝生涯当中,汉灵帝虽然长时间贪图享乐,挥霍无度。但同时,他也确实很好的控制了皇权,压得各方势力不得不臣服!而且还迅速镇压了黄巾起义!

所以,对于历史上真实的汉灵帝,我们可以说他坏,但不能说他菜。

但同时,到了临终之前,汉灵帝却再次昏庸了一次!也正是因为他的这次昏招,为接下来的东汉埋下了一个最大的雷。

这个雷,就是他没立太子。

汉灵帝临终之前,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刘辩,也就是后来的汉少帝,当时十七岁。小儿子叫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当时八岁。

如果是正常情况的话,作为大儿子的刘辩,本来应该理所当然被立为太子。一来他年龄最长,二来他的母亲何氏,又是皇后!所以刘辩本人,属于妥妥的嫡长子,本就拥有第一继承权!

但问题是,对于自己这个嫡长子,汉灵帝却偏偏特别不喜欢!

从史书上的种种记载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刘辩可能真的没啥才能!对于刘辩,汉灵帝曾经说他‘行为轻佻,无人主之威严’。而后来刘辩做了皇帝之后,也没能控制好朝局,直接导致东汉崩溃。

甚至于就连后来入京控制大权的董卓,也对他很鄙视,后来更是以‘他不如刘协’为理由,直接废了他!

而同时代其他很多牛人,比如卢植、朱儁、袁绍、曹操、王允等人,也都对刘辩没啥好感。

所以后世很多史学家认为,历史上真实的刘辩,可能确实比较差劲,他确实没有做帝王的才能。

在东汉的历史上,向来不乏小孩子早早即位,但却展现出了相当高超的政治手腕,最后迅速坐稳了皇位。就比如汉灵帝本人便是如此,而当年的汉顺帝、汉和帝等人,也都是这样。但他们最后,都能用自己的手腕,成功坐稳皇位。

反观刘辩,他即位的时候,已经十七岁了!远比之前几位年少登基的皇帝,年龄更大!最关键的是,当时他母亲是太后,舅舅是大将军,而且他爹汉灵帝,还给他留下了一支完全由他指挥的军队!

这资源要是拿到当年汉和帝或者汉顺帝手里,基本上就等同于天胡开局了。结果到了刘辩这里,刘辩最后却一点都没用上。

不管刘辩的真实情况如何,总之,在汉灵帝在世的时候,汉灵帝肯定是不太喜欢他。所以一直到汉灵帝临终之前,汉灵帝也没明确立太子!

而且从种种迹象来看,汉灵帝当时的打算,应该是打算再拖几年。等到小儿子刘协再大一些之后,立刘协为太子!只可惜汉灵帝没等到那一天,汉灵帝就直接驾崩了。

就这样,在没有明确立太子的情况下,汉灵帝病重了。

此时的汉灵帝,其实也想尽快弥补这个失误。从史书记载来看,当时他很想马上下旨,立次子刘协为太子。但问题是,当时汉灵帝已经彻底病重。就算他强行下旨,也很容易被人篡改遗诏,没什么意义!

所以此时的汉灵帝,必须得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来进行托孤。这个人,必须得有足够的影响力,对汉灵帝足够忠诚,而且愿意扶持刘协上位。最关键的是,在扶持刘协上位之后,这个人可以擅权,但绝对不能篡位!

经过这几个标准的筛选之后,汉灵帝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个人,名叫蹇硕。

他是一个宦官。

此时在朝堂上,有能力或者有权力的人,其实有很多。就比如说汉灵帝扶持起来的外戚何家,或者汉灵帝母亲董太后的家族,亦或者朝堂上的那些士族大臣!但要按之前那几个标准来筛选的话,这几股力量显然都不合适。

何家就不用说了,一旦何家掌权,他们不可能允许刘协做皇帝,肯定要拥立何皇后的亲儿子刘辩。董太后的家族,实力太弱,没法控制朝局。至于那些士族大臣,要是真的把大权交给他们,最好的结果也是出一个霍光!如果运气差点,那就等着再出一个王莽吧!

相比之下,作为宦官的蹇硕,明显更让汉灵帝放心。

一方面,蹇硕作为一个宦官,就算他未来掌权,他也无法篡位。另一方面,蹇硕是汉灵帝的心腹,汉灵帝一直对他很信任。

最关键的是,蹇硕当时执掌了东汉京城内部,最强的一支军队,西园军!凭着这支军队,蹇硕完全有能力控制住局面,确保刘协坐稳皇位。

于是,在临终之前,汉灵帝只能托孤于蹇硕。

再之后,汉灵帝就驾崩了。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东汉的京城朝局,逐渐开始失控了。

在汉灵帝驾崩之后,首先知道消息的蹇硕,第一时间选择封锁了消息。他和汉灵帝身边最信任的十常侍,开始联手进行准备。他们打算直接发动一场政变,先干掉何进,解决掉何家,然后再拥立刘协登基。

这里多说一句:在《三国演义》当中,蹇硕也是十常侍之一。所以很多人会下意识觉得,整个宦官集团,就是一个利益整体,算是一块铁板。

这显然是一个典型的‘历史错觉’。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蹇朔,并不是‘十常侍’之一。十常侍指的是十几个皇宫内部的‘中常侍’,他们的职责是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十常侍是以张让、赵忠为代表的十几个宦官。在汉灵帝时代,他们可以直接帮助汉灵帝进行决策,所以拥有了巨大的权力。

但同时,那十几个中常侍,手里都没有兵权。

反观蹇朔,他当年虽然是汉灵帝的心腹宦官,但却不是中常侍。在执掌西园军之前,蹇朔只是宫里的一个中层宦官。当年在十常侍面前,蹇朔只是一个小角色。

只是后来,汉灵帝需要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军队,组建了西园军。而蹇朔则是被汉灵帝,选做了西园军的首领,所以他的地位才迅速提高,成了和十常侍平起平坐,甚至超过十常侍的人物。

所以,蹇硕和十常侍,虽然都是宦官,但他们的利益,其实并不是完全一致。如果当时蹇硕和十常侍,真的可以通力合作,团结一致的话,他们其实完全有能力彻底干翻何家。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在汉灵帝驾崩的时候,他们确实都想拥立刘协。但同时,蹇朔的利益诉求,是拥立刘协之后,自己独掌大权。而十常侍的诉求,是拥立刘协之后,他们可以保持现有的地位,并且分走蹇朔的一部分兵权。

请注意这个微小的差别。

因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正是这一点点差别,直接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因为蹇朔和十常侍联手,秘不发丧,隐藏了汉灵帝的死讯。所以在汉灵帝驾崩之后的第一时间里,外界其实并不知道汉灵帝已经死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蹇朔派人去请何进入宫。他想等何进入宫之后,直接干掉何进。

只要何进被杀,何家在外面就群龙无首,而且会失去对军队的控制。到那个时候,京城所有的事情,就都是蹇朔和十常侍说了算了!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意外发生了。

就在何进刚刚得到消息,坐车准备入宫的时候,有个叫潘隐的人,给何进使了个眼色,告诉他汉灵帝已经驾崩了。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何进自然第一时间察觉到了问题。所以再之后,已经走到皇宫边上的何进,迅速退了出来。而且接下来,何进第一时间回到军营,调动了军队,直接入驻京城内那些达官显贵们居住的区域。

如此一来,在皇宫内部,已经成为太后的何氏,拥有最高解释权。而在皇宫外面,何进则是控制了大量的军队,并且挟持了朝中百官。此时的何家,已经完全控制住了局面。哪怕蹇朔这时候再拿出汉灵帝的遗诏,或者调动军队去镇压何家,一样没用了。

就这样,在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蹇硕失败了。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不太容易被大家注意的问题出现了。

请问:之前那个泄露情报的潘隐,他到底是谁的人呢?

据史书记载,潘隐是蹇朔在军中的司马,算是蹇朔的下属。而且,他还和十常侍之一的赵忠家族交好。这样看来,他应该是妥妥的宦官派。但同时,史书上还记载,他又跟何进是忘年交,两人同样关系密切。

所以,对于这个潘隐到底是谁的人?他为啥要泄露给何进消息?这些事情,后世已经说不清楚了。

但显然,在何进拒绝入宫之后,整个宦官集团,就彻底失去了先机。

到了这个时候,哪怕蹇硕手里有军队,有汉灵帝的遗诏,依然没有任何胜算。因为在这个时候,最高解释权和最高军队指挥权,都在何家的手里。

于是再之后,这帮宦官只能暂时放弃所有计划。然后,何氏开始以皇后的身份,出来主持大局。

在何家的拥立之下,很快,何皇后所生的大儿子刘辩,被推上了皇位,这就是汉少帝。但同时,何家又以汉少帝年幼为名,让何皇后出来临朝称制。

而何皇后掌权之后,她又第一时间下令,任命自己的哥哥何进与太傅袁隗,一起出来主持朝政。

到了这个时候,又一股新的政治势力入局了

这股势力,就是以袁隗为首的士族集团。

在后来东汉末年的乱战当中,袁绍老是说自己家‘四世三公’。这里的四世三公,不是说袁家四代人封了三个公爵,而是指袁家之前的四代长辈,每一代都有人做过三公级别的官员!

这个袁隗,就是袁家第四代的三公级官员。要论亲戚关系的话,袁绍得管他叫叔叔。

作为一个老牌史家,袁家的家族历史,绝对是相当炸裂。当年袁家的奠基人袁安,靠着审判刘秀的儿子出道。后来靠着自己的政绩,一步步走到了三公级别的位置。而到了这个位置之后,袁安又代表整个士族集团,和当时把持朝政的窦家抗衡。

从袁安开始,此后近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到汉灵帝驾崩,袁家一直都是最顶级的士族家族。很多士族官员,都是他们家举荐出来做官的。所以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以袁隗为首的袁家,完全可以代表整个士族集团。

至于说何皇后临朝称制之后,为啥要让袁隗和自己大哥一起辅政?这个原因就很简单了!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何家虽然势大,但却无法一手遮天。就比如说以蹇硕为首的宦官派,他们也掌握了巨大的权力,随时都有可能推翻何家。

所以,何家必须让渡出一部分利益,让给士族集团。这样一来,士族和外戚联手,自然就能轻易压制宦官集团,彻底控制住局面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随着刘辩登基,何家掌权,一切似乎都已经大局已定了。可问题是,到了这个时候,蹇硕依然没有放弃。

之前蹇硕没有贸然发动政变,主要是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够充足。他虽然名义上可以调动京城内的最强武力,西园军。但是在西园军内部,下面的几个校尉,却是各自归属不同的势力。汉灵帝在世的时候,他可以随意调动西园军。但等到汉灵帝去世之后,他根本就调不动人家。

所以,在没有彻底说服十常侍之前,蹇硕也不敢贸然发动。

而等到刘辩登基之后,蹇硕依然记得汉灵帝的遗诏,依然在尝试推翻何家。而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蹇硕就必须得拉拢足够多的盟友。

第一个盟友,当然就是十常侍。大家都是宦官,利益比较一致。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蹇硕一直在给其他几个中常侍沟通,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至于第二个盟友,则是比较出人意料。

第二个盟友,是汉灵帝母亲的家族,董家。

这事说起来也比较复杂。简单来说,汉灵帝原本只是一个皇族偏支的后裔,他的亲生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亭侯。所以当年他亲爹找媳妇,也没找到什么顶级高门大户的女子,只是娶了一个出身一般的女子董氏,也就是汉灵帝的亲妈。

而后来,汉桓帝驾崩之后,因为种种阴差阳错的巧合,汉灵帝最后就被接到了京城,继承了皇位。再后来,等到汉灵帝掌权之后,他自然也就把自己的母亲董氏,尊为太后。同时,他也开始大力扶持董家,希望董家能够成为一股强大的外戚力量,帮助自己坐稳皇位。

但结果,董家的表现,却让汉灵帝大失所望。

在成为太后之后,那位董太后根本不懂政治,只是一门心思贪污捞钱!连带着整个董家,也变得不堪大用,根本撑不起外戚集团的架子。

所以后来,汉灵帝才不得不立何氏为皇后,选择扶持何家成为外戚。

但同时,在汉灵帝时代,董家和何家,确实都是外戚家族。只不过何家更懂事一点,他家权势要更大一些。

而对于董家这边,汉灵帝也一直没啥期待,所以很少让他家做事。但是在汉灵帝在位后期的时候,汉灵帝却偏偏给了自己亲妈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帮忙抚养刘协。

大概在汉灵帝去世十年之前,汉灵帝宠幸了宫里的一个美人,这个美人后来有了身孕,然后就生下了刘协。但是后来,那位何皇后比较嫉妒,所以就直接找了机会,毒死了这个王美人。

而汉灵帝知道这件事之后,害怕何家再对刘协下手,所以就直接把刘协交给了自己的亲妈来抚养。

而对于那位董太后来说,刘辩和刘协,虽然都是自己的亲孙子,但她明显对刘协更好一些。因为刘协是她从小抚养长大的,而刘辩却和她没什么感情。而且最重要的是,董太后跟何皇后的关系,一直不太好,两人一直存在婆媳矛盾!

总之,在拥立谁做皇帝这个问题上,董太后和董家,更倾向于刘协。在这个问题上,董家跟宦官集团的利益是一致的!

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接下来,蹇硕开始竭尽全力,拉董家下水,希望董家能够支持自己这边。而董太后这边,在知道蹇硕的立场之后,也愿意进行站队,一起支持刘协做皇帝。

就这样,两股对立的政治力量,逐渐成型了。

一股力量,是何家和士族集团,他们暂时主张支持立刘辩为皇帝。另一股力量,则是以蹇硕、董家和十常侍为首的反对派,他们主张立刘协为皇帝。

随着双方的站队逐渐明确化,双方之间的斗争,也就开始势如水火了。而接下来的斗争,我们则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叫做诛杀蹇硕。

在双方站队结束之后,首先出手的,就是何家。或者更准确一点来说,是何进本人。

何进很清楚,此时蹇硕这边的力量,看似强大,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蹇硕本人!

只有蹇硕本人,才有能力接触军队。一旦蹇硕被干掉,董家和十常侍就彻底没了武力,之后就不足为惧了。

于是接下来,何进开始和十常侍这边取得联系,希望能够拉拢十常侍,到自己这边来。何进很清楚,十常侍真正的利益需求,并不是立刘协做皇帝!对于这些宦官来说,谁做皇帝都一样!他们想要的,其实就是荣华富贵。

而这些东西,何家其实完全有能力给他们!

就这样,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何进和蹇硕,开始同时拉拢十常侍。而最终,何进很快搞定了十常侍当中的郭胜。郭胜原本就跟何进交好,双方一直有来往。如今何进愿意示好,他自然也乐得接受。所以很快,郭胜就把蹇硕给卖了,将蹇硕的整个计划,全部告诉了何进。

而何进这边,在得知了这个情报之后,自然抢先下手。在汉灵帝刚刚去世十四天之后,何进突然下令,逮捕了蹇硕,并且将蹇硕处死!同时,原本归蹇硕控制的京城精锐军队,也全部被何进收入囊中!

到了这里,何家其实已经控制了京城。如果何进就此收手,好好辅佐自己的外甥和妹妹,接下来何家完全可以在京城一手遮天!

但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蹇硕被杀之后,何进偏偏没有停手。相反,在这之后,何进展现出了更大的野心!

于是接下来的斗争,就进入了第二个回合。

第二个回合,叫做兄妹争权。

在干掉蹇硕之后,何进已经权倾朝野。但此时的他,却又盯上了自己的妹妹。此时何氏作为太后,拥有最高权力。就算何进权力再大,依然无法违背自己妹妹的命令。

这就让何进很不爽。

在讲接下来何家兄妹的斗争之前,我们必须得先来说一下,何家内部家庭成员的关系。要不然接下来我们很难理解,为啥大家都是一家人,却要斗得那么狠!

虽然大家都姓何,但何家人内部的关系,却比较微妙。这主要是因为,当年何皇后的家庭,属于一个重组家庭!

简单来说,何皇后她爸,早年娶了一个女人,生下了何进。何皇后她妈,早年嫁了另外一个人,生了个男孩,取名为朱苗。但后来,这两个人的另一半,都早早亡故了。所以最后,何皇后的爸妈,才会二婚走到了一起,生下了何皇后。

所以,何皇后和何进,属于同父异母的关系。而何皇后跟那个朱苗,属于同母异父的关系。不过后来,何皇后的母亲改嫁到何家之后,她带来的那个儿子朱苗,就跟着继父的姓氏,改姓为何,改名叫何苗。

因为这段特殊的家庭关系,导致何皇后发达之后,何家内部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团结。尤其是何进和何苗,虽然俩人名义上是兄弟,但实际上其实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两人之间为了争夺权力,更是存在极大的利益冲突!

所以,光是在何家内部,兄妹三人之间,就出现了三种利益诉求!何皇后的需求,是自己的儿子坐稳皇位,掌握皇权,做一个实权皇帝。何进的需求,是自己成为真正的顶级权臣,包括自己的妹妹和大外甥,也都要听命于自己。而那个何苗,则是希望取代何进,成为外戚何家在朝中的代言人。

如果何家内部,能够团结一致。那么当蹇硕被干掉之后,整个京城,就全部都是何家说了算了。可问题就在于,兄妹三人的利益,偏偏是不一致的。所以,当蹇硕被杀之后,何家兄妹三人之间,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何进这边,在干掉蹇硕之后,很快就开始向自己的妹妹施压。何进主张,要将掌权的十常侍,全部处死,彻底清洗整个宦官集团。

而何太后这边,为了自己和自己儿子的地位,肯定不愿意支持何进。谁都看得出来,如果真的清洗掉了整个宦官集团,那么接下来在京城这边,何进就能彻底一手遮天,控制一切了。

所以接下来,围绕着到底要不要清理宦官集团,何太后和何进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于是再之后,整个何氏外戚集团,直接分裂了!

而当何氏集团分裂之后,另一股势力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这股势力,就是以袁隗为首的士族集团。

作为朝中大臣的领袖,袁隗此时的态度,似乎可以直接决定朝局的走向。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袁家则是选择站队到了何进这边!选择彻底清理宦官集团!

当然,当时代表袁家进行站队的,并不是袁隗本人,而是袁家的几个年轻人。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袁绍!

在这个关键时刻,袁绍不但选择站队到了何进这边,而且还向何进提议,从京城外边调兵。

此时在京城内部,如果何太后执意联手宦官集团,其实依然可以压制何进。但如果从京城外边调兵,征调那些只听从何进命令的军队入京。那么接下来,只要这些军队进京,何进就能轻松控制一切!就算何太后反对,都无济于事了。

面对这么大的诱惑,何进最后自然选择听从了袁绍的建议,直接以大将军的身份,调兵入京。不过,在选择调遣的军队时,袁绍却留了一个心眼。他给何进的几个选项,清一色都是袁家扶持起来的军中势力!

没有人知道,袁绍当时打得到底是什么心思。

或许,当时的袁家,也在进行一个计划!一旦这些军队顺利入京,提拔他们的袁家,自然比何进更容易指挥这些军队。再之后,京城内谁最说了算,那可就说不准了。

而接下来,正是在何进的调遣之下,董卓、丁原、王匡、桥瑁等人,分别带兵抵达京城周围,开始向何太后施压。在这些军队的支持下,何进说话的底气,也开始变得更足了。

而何太后这边,见到何进私自调兵入京,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按照之前何太后的命令,朝政上的事情,完全被她交给了何进和袁隗两人主持。而如今两人联手调兵入京,就算是何太后,暂时也没有什么办法。

在这个关键时刻,何太后只能寻求一切力量,希望继续压制自己的哥哥。而她此时唯一能寻求帮助的人,就只剩下了之前被何家打压的宦官集团。

就这样,随着何太后和宦官集团联手,这场斗争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叫做刺杀何进!

实际上,何太后和宦官集团的关系,远比后世想象的更复杂。对于何太后来说,她对于十常侍当中某些人的信任程度,或许还远在何进之上。何太后的一个妹妹,就嫁给了十常侍首领张让的儿子。

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何太后就通过这些隐秘的关系,逐渐把何进的计划,泄露给了宦官这边。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十常侍这边,自然顿时大为恐惧。原本这些宦官只想争权,却没想到何进要对自己这些人赶尽杀绝。同样的事情,二十多年前其实发生过一次。当年汉灵帝刚登基的时候,以窦武和陈蕃等人为首的外戚和士族,就曾经想过要杀尽宦官。

而在当年那场斗争当中,宦官这边抢先下手,干掉了窦武和陈蕃。

有这个先例在,此时的十常侍,自然也不会手软。于是接下来,他们就制定了刺杀何进的计划。

公元189年八月,这一天,宦官们谎称何太后要召见何进。此时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何进,难得大意了一次,选择直接入宫。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千古谜题出现了!

没有人知道,当十常侍执行这个刺杀计划的时候,那位何太后,是否知道这个计划?或者,这个计划本来就是她默许的?

或许,也正是因为何进从来都没想过,自己妹妹会杀自己。所以当那些宦官假传诏令,让他入宫的时候,他才会毫无防备的入宫。

而再之后,就在何进刚刚入宫之后,等待他的,却是几十个手拿武器的宦官。最终,这些宦官一拥而上,直接干掉了何进。

这就是何进被杀的整个过程。

对于宦官们来说,干掉何进,似乎已经预示着他们赢了!但当时没有人想到的是,何进的死,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开始!

就在何进被杀的消息,刚刚传出来之后,局面彻底失控了。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以袁绍为首的士族派,直接带兵入宫,强行诛杀了那些宦官。与此同时,京城外面的董卓,也迅速带兵入京。后来经过一系列更复杂的斗争之后,原本置身事外的董卓,反倒是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而从何进被杀的那一刻开始,东汉高层的政治斗争,就此彻底失控!一个前所未有的乱世,就彻底到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宦官   西园   士族   外戚   京城   重兵   东汉   大将军   太后   皇后   军队   口气   集团   何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