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晚年为啥这么爱折腾?你以为他老糊涂,其实他是个人精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玥甥

编辑|t


引言

乾隆26岁登上大典,雍正给他留了四位顾命大臣,三朝元老张廷玉便是其中一员,甚至雍正一再叮嘱乾隆,张廷玉此人配享太庙

张廷玉是清代名臣,文思敏捷,见识远大,以忠诚清正著称,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且备受信任,世人常把他当做是君臣知遇的完美典范。

可是人到了晚年,却做出了许多令人费解的事,差点晚节不保。

(张廷玉)

一、张廷玉为大清所做贡献确实配享太庙

配享太庙始于先秦,是封建君王给予有功之臣的最高褒奖形式,可以说,只有对江山社稷有大功劳才能获此殊荣,清朝建立后,沿袭这一制度,在入关前就开始实施。

张廷玉便受到了此番褒奖,甚至是清代众多配享太庙中,唯一一个生前就确定配享太庙的人,直接通过雍正遗诏昭告天下,令人震惊。

世人震惊的原因有二,一是张廷玉是清代配享太庙者其中唯一一个汉臣,二是因为张廷玉无开疆拓土之功,是唯一一个文臣,这足以说明雍正的偏爱。

(张廷玉与雍正皇帝)

清代配享太庙有26位王公大臣,满人23位,另外3人是蒙古贵族策凌、僧格林沁和汉臣张廷玉。

配享太庙者,基本上都有爵位,除了生前有爵位的,其他人在死后最起码也能有个三等伯爵的爵位。这么一看,张廷玉甚至是其中唯一一个无爵之人。

在乾隆年间,他配享太庙的荣誉一度差点被剥夺,所以,张廷玉做出的成绩,难道不配有此荣誉吗?

满洲人入关之后,汉文化日益兴盛,精通满语的人越来越少,张廷玉作为精通双语的人才,被康熙看重。

(图三:清朝太庙)

康熙末年,吏治松弛,张廷玉革清行贿风气,被时人称为“伏虎侍郎”;雍正八年,雍正设立了军机处,张廷玉就在军机处干活,并且制定了军机处的制度,对清代影响深远。

此外张廷玉还重新修订了奏章制度,修改了原本繁杂的办公程序,简化工作,也增加了奏章的保密性,他制定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

雍正对张廷玉颇为信任,每次要撰写圣旨的时候,就叫来张廷玉拟旨,也因此认为,张廷玉的功劳全在文字。

可以说,张廷玉能获得这样的荣誉,一方面是雍正对他的信重,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下一任皇帝可以重视汉臣。

(军机处)

二、只因顾命大臣身份被乾隆盯上

清代有四代顾命大臣,但凡不姓爱新觉罗,结局都不太好。

比如,第二代顾命大臣,是康熙四大臣,索尼晚年龟缩起来,下场还行,苏克萨哈被鳌拜杀了,遏必隆、鳌拜最后死在康熙手里;最后一代顾命大臣,是同治皇帝的八大臣,或死或流放或罢官。

而乾隆的顾命大臣,可以算得上是第三代,有两位是他的皇叔,而另外两位是大学士鄂尔泰和军机大臣张廷玉。

(张廷玉)

张廷玉得知自己成了顾命大臣之后,就知大事不妙,要知道,通常来说,下一任皇帝过分年幼,才会有顾命大臣的存在,而乾隆这时候已经26岁了,他们这些顾命大臣,注定会碍眼。

雍正留下顾命大臣的理由也很简单,不过是希望老臣可以帮助巩固自己的改革成果。

可惜,乾隆和雍正终归不是一路人,比起雍正对汉人的重视,乾隆便显得有些排外。

面对两位皇叔,他自然不敢多说些什么,但面对两位大臣,他可就一点都不带客气的,再加上自身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对张廷玉,他是一万个看不上。

(乾隆与张廷玉)

张廷玉政治嗅觉很是敏锐,他知道自己必须激流勇退,便选择韬光养晦,打算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致仕,否则继续在朝堂上,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雍正刚驾崩不久,乾隆就算是想要培养自己的势力,也不能对这些顾命大臣下手,因此对张廷玉也算是“好”了一段时间,直接安排他做了皇子的老师。

现在是皇子的老师,以后就是帝师了。

张廷玉很是紧张,决定主动暴露些破绽给乾隆,于是就和鄂尔泰搞“明争暗斗”那一套,试图让乾隆不再怀疑他们这群顾命大臣结党营私。

鄂尔泰自然知道他的用意,也乐意陪他演戏,毕竟他自己的处境也算不上好。

(张廷玉和鄂尔泰装作不和)

只是乾隆不信他们,同作为雍正信重的大臣,二人之间怎么可能一点关系都没有?

于是,乾隆一边着手培养亲信,一边看戏,时不时还捧一下张廷玉,故意激化满汉矛盾,让张廷玉心中危机感更重了,毕竟他知道,什么叫做捧杀。

三、张廷玉与乾隆之间的极限拉扯

乾隆十年,鄂尔泰去世,陪着自己演戏的人没了不说,最重要的是,从乾隆对鄂尔泰的态度中可知,他已经开始对这一群老臣不耐烦了。

张廷玉便知自己必须马上离开,于是递了折子决定致仕,但乾隆不同意他辞官。

(张廷玉)

张廷玉做了三朝元老,党羽众多,哪怕离开,朝堂上还是有他的人,这不是乾隆想看的,他想要的,是张廷玉为自己手下的人谋私利,然后被他罢官,甚至抄家。

张廷玉进退两难,谋私利要面对皇帝的清算,不谋利,皇帝还是会找机会清算他,他还得面对自己人的落井下石,怎样都讨不到好。于是,他又一次抓住机会提出要辞官养老,乾隆下了圣旨,说是否要退休看他自己选择。

乾隆本意是希望张廷玉能识相一点,写个折子推拉一番,如此也能为自己博得一个美名,但张廷玉只装作没看出他的这点小心思,只是谢恩,后来又惦记起身后事,担心乾隆不让自己死后入太庙,在深冬让儿子搀扶着自己去找乾隆去求保证书。

乾隆给了他这个保证书,但同时还给了他一首诗,暗讽张廷玉。

(张廷玉)

第二天,张廷玉让儿子代自己去谢恩,这一举动引来乾隆的震怒,幸好有军机处给他通风报信,张廷玉及时到宫前叩谢圣恩。

只是,天子之怒不容易消,乾隆罗列了张廷玉的四条罪名,其中包括了他对新帝无情和结党营私,直接清理了张廷玉在军机处所有的党羽,让他从此远离中枢。

张廷玉交好之人开始远离他,殊不知,这正是张廷玉最想看到的结果,他费劲设计出这么一场大戏来,不过就是希望给乾隆一个斩断自己左膀右臂的机会,只要军机处没有他的人了,乾隆便能放心大胆安插人手,也可以不再怀疑自己结党营私。

毕竟自己的党羽已经被铲除干净了,左右也不会再有人来巴结他这个已经失势的人,可以说,他这一招,便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为了让乾隆彻底没有后顾之忧,张廷又设计了一番。

(天子之怒)

张廷玉成功辞官后,遇上皇长子薨了,参加完葬礼后,初祭才过他就走,彻底惹怒了乾隆。

借此机会,乾隆借口他对皇家不忠,要他亲口承认自己不配如太庙,直接剥夺了他入太庙的资格。

原本这一切都在张廷玉的掌握之中,不幸成为成年皇帝的顾命大臣,能保住一命已经算不错了,只是他机关算进,却没想到,自己的亲家害得自己栽了一跟头。

乾隆发现张廷玉的亲家“匿丧赶考”,直接让人去张家把皇室所赐之物统统收回,甚至还要求抄家时掘地三尺,看看他对自己有没有怨词。

张廷玉为官清廉,乾隆此举跟抄家无疑,只是他找不到任何错处,发泄了一通后,最后只能让张廷玉走了。

(抄家)

回乡之后,张廷玉身体就不太好了,最终在五年后去世,而乾隆似乎也“原谅”了他所有的过失,赐谥号文和,还是让他入了太庙。

虽然张廷玉的结局,在世人眼里算不上好,但他却用自己的小牺牲,换来了家人的平安,在他辞官之后,他的两个儿子依旧活跃在朝堂上,都做到了尚书之位,也不算是堕了家门荣光。

参考文献:

宋国庆.张廷玉:三朝政坛不倒翁[J].现代领导, 2014, 000(002):P.48-49.

时琳琳.试析张廷玉家训中为官之道的思想[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8(12):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雍正   乾隆   军机处   结党营私   党羽   太庙   人精   大臣   清代   晚年   康熙   糊涂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