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神白起:从草根到战国最强,却因杀降因果缠身不得善终


武安侯白起

自白起开始,便流传着“杀降不祥”的诅咒,使得武安君的称号变得极为邪门。在战国时期,战死的士兵数量高达两百多万,而白起所杀的人数几乎占了一半。他的军事才能无与伦比,历经大小七十余战,却从未尝过失败的滋味。然而,这位秦国武安君白起最终却未能得以善终。

白起,又名公孙起

白起,又名公孙起,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将。据史书记载,他相貌不凡,头颅较小,下巴尖细,目光如炬,黑白分明的眼珠透露出坚定的神采。这样的相貌不仅不丑,反而透露出一种英俊的气质。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白起虽出身平民,却凭借其卓越的军事天赋崭露头角。


秦国军事力量达到鼎盛

公元前306年,年轻的秦昭襄王继位后,继续推行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使秦国的军事力量达到鼎盛。在这样的背景下,白起凭借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得以迅速崭露头角。年纪轻轻的他便因战功卓著升任左庶长,赢得了丞相魏冉的赏识。

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和韩襄王相继去世,两国局势动荡不安。秦昭襄王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准备打通三晋,直取中原。在魏冉的举荐下,白起终于得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他首次领兵作战便一举攻下韩国重镇新城,因此被封为佐庚。

公元前293年,为了阻止秦军继续东进,韩、魏两国联手出动了二十四万大军与白起对阵。面对数量远超自己的敌军,白起从容不迫。他通过观察韩、魏联军的宿营

情况敏锐地判断出两军主将貌合神离。于是,他运用兵行险招的策略,以少量部队为疑兵吸引韩军主力,而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绕到联军后方发动突袭。这一战术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韩军主将败走,魏军主将公孙喜被杀,二十四万联军全军覆没。此战使白起声名鹊起,秦昭襄王更是将他升为国尉,地位仅次于丞相。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白起屡立战功,将韩、魏两国彻底打成了秦国的附庸,赵国、楚国也无人能与之匹敌。

长平之战

在公元前二七九年,秦昭襄王决定再次发动对楚国的战争。他派遣白起率领数万秦军,从五官进入楚国腹地,犹如一把锋利的剑直插楚国的心脏。号称百万的楚国军队在白起的攻击下无法抵挡,都城烟影备战,楚王的祖坟也被烧毁。楚顷襄王无奈之下,只能将都城东迁,再也不敢西顾。白起因此战功勋卓著,被封为武安君,名震天下。武安这一封号,历来都是授予那些能为国安邦胜敌的杰出将领,然而白起得此封号后,却因其冷酷无情的战争手段而被称为“杀神”。

杀神一武安君白起

公元前二六二年,白起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又一重要战役——长平之战。起初,赵国的老将廉颇凭借本土作战的优势,以守为攻,成功地将王龁率领的秦军拖延了三年之久。然而,这种战略相持最终使得赵国的粮食供应日益紧张。在赵孝成王急于与秦国一决高下的情况下,老将廉颇被替换下场,年轻的赵括接替指挥。与此同时,秦国也秘密换将,由白起亲自挂帅出征。

长平预伏

白起对于战争的结局似乎早已预见。一到前线,他立刻下令修筑野战壁垒,采取攻势。而赵括上任后立刻改变策略,主动发起猛攻。秦军则边战边退,将赵军逐渐吸引进白起事先修筑好的预设阵地。当赵军全部进入阵地后,白起立刻派出骑兵从赵军背后发起攻击,将赵军困在了壁垒之中。赵括多次突围失败,最终战死沙场。数十万投降的赵国士兵被白起下令坑杀。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国损失了四十五万士兵,元气大伤。这一战不仅打断了山东六国最后一条脊梁,也让白起名震天下。


坑杀降卒

然而,白起在战后的行为却引起了争议。他曾准备一举灭亡赵国,但在丞相范雎的劝阻下,秦昭襄王并未同意。此后,白起一直称病在家,拒绝复出。即使秦国屡次军事进展不利,他也拒绝再次出征。最后,秦昭襄王再次派范雎劝说白起复出,但他仍然坚称自己病重无法出征。于是,秦昭襄王一怒之下将白起逐出咸阳。在白起行至杜邮时,范雎告发其不满之言,秦昭襄王赐剑逼白起自刎而死。白起的离世,不仅让秦国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将领,也让整个战国时代的历史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长平之战改变了战国历史格局

秦地百姓深感哀痛,纷纷自发组织起庄严的祭祀仪式,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在唐朝上元年间,白起因其卓越的军事成就,被尊称为“武庙十哲”之一,与武成王姜子牙一同享受着后人的崇敬与祭祀。#玩的就是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秦国   武安   楚国   公孙   主将   战功   丞相   联军   公元前   因果   草根   战国   最强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